第1篇 教育管理体制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娄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娄底城区教育快速发展,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入学人口成倍增长,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学校布局不尽合理,教育发展不均,学生择校成风,教育规划缺乏长远和通盘考虑,导致城区学校大班额、入学难等问题日显突出。我们认为,这与城区教育管理体制没有得以理顺是有很大关系的。
一、现状
目前,娄底城区共有3个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分别是娄底市教育局、娄星区教育局和开发区教育局。xx年以前,娄底市教育局仅直接管理一中、一小及市直**幼儿园共3个中小学(幼儿园)等办学机构,xx年企业子校移交地方后,娄底市教育局又接管了涟钢及铁路集团的所有子校,即现已更名为五中、六中、六小、七小、八小、九小等6所学校,2022年新建成星星实验学校,市教育局所管辖的中小学校均在城区范围之内。娄星区教育局主要管理娄星区所辖7个乡镇、5个办事处范围内的69所学校,城区学校包括二中、三中、四中、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开发区教育局直接管理从娄星区范围内移交的西阳镇、大埠桥及春园中学等9所中小学校。其中市教育局管理的中小学生有22057人;区教育局管理的中小学生有48700人,管理的城区中小学生28951人;开发区教育局管理的中小学生有近4000人。
二、弊端
1、 城区教育分块而治,不利于学校合理布局。在一个仅36万人口的城区,存在着3个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着中小学,造成一个办事处的学校有3个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一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三个教育行政部门区域内分管的范围,这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与长沙等地分区而治截然不同,娄底整个城区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水平、地域面积、人口规模不足以与长沙的一个区相比较。机构重置,既浪费了教育行政资源,也造成3个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在规划学校布局和整合城区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着认识和责任上的差异。直到今天,尚不知有与城区发展相适应的教育预留用地规划,尚未解决历史上因规划不科学而导致学校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2、 招生范围交叉重叠,不利于学生就近入学。市管六中与区管二中和三中距离不到两公里,生源紧张资源严重闲置;开发区的茅塘小学与娄星区的涟滨小学、思塘小学、华建学校仅一步之遥,各校生源吃紧,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娄星区三小四小所在的中心城区新建小区林立,入学适龄人口剧增,学校平均班额接近80余人,人数最多的班级近90人,但由于城区中小学校的招生范围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划分标准,致使学生不能得到有效分流。
3、 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不利于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娄星区地域范围内的学校,市教育局、娄星区、开发区管理主体在经费保障、师资建设、办学条件、教师待遇等方面存在配置不均的问题。在城市教育附加分割上,娄星区承担了城区65%以上的基础教育任务,历年实际分配所得却低于25%,与承担的基础教育责任远不相符。开发区管理的春元中学,借百年校庆之机斥资上1000万元进行改扩建,却因生源奇缺而使资源闲置;市属新建星星实验学校所覆盖范围入学压力目前远远小于娄星区的三小、四小,优先建成却又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市属一中和五中凭借资源配置优势达到了省级示范普通高级中学的办学标准,娄星区至今却没有一所普通高级中学通过省级示范普通高级中学评估,主要问题是硬件不硬;撤地设市造成我区职能部门职能不全,区级财力萎缩因而无力新建中小学校,导致中心城区班额大、上学难现象愈演愈烈,逼迫三小、四小、二中、三中等学校违背教育规律编排超大班级,致使学校安全隐患丛生,教育教学质量明显下滑,师生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此反应强烈。
4、 三个主体各自为政,不利于彼此优势互补。三个管理主体各自为政,主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管理,主张各自的利益诉求,缺少正常的交流沟通,缺少必要的数据统计,也就无法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优质教育资源也无法搭成共享平台,加上学校之间为争抢生源的不良竞争态势,从而造成了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稳步上升,质量差距的鸿沟越拉越大,这不仅影响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还将影响娄底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影响娄底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强市的推进。
三、 依据
1、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法律规定
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规划、指导和评估义务教育的发展。义务教育具体管理,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是一个多余的二传手,存在与县级有关部门争权夺利的错误倾向。
2、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属地原则规定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我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协助省教育厅管理高等教育学校、负责统筹规划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同时一般直接具体管理中学、小学、幼儿园各一所。
四、建议
1、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娄星区统一管理娄底中心城区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市教育局除直管一中、一小和市直**幼儿园外,市管六小、七小、八小、九小、星星实验学校宜划转娄星区统一管理。娄底市教育局主要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教学工作,协助管理高等教育工作,强化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宏观管理全市教育的职能。开发区设立开发区教育管理办公室,隶属娄底市教育局,管理辖区内义务教育和春元中学。
2、建立健全高中阶段教育分类管理体制。普通高级中学管理以娄星区为主,市管五中、六中划转娄星区管理,这样更有利于统一管理和公平竞争;其他高中阶段学校(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技工学校等)归市统管,以适应新形势下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大中等职业教育统筹管理力度的需要。
3、建立健全民办教育(含网校)分级管理体制。民办专科省市共管以市为主,不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市管,民办高中阶段学校(不含普高)市管;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民办初中、小学、学前教育机构和其他不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按属地原则划归区管。
第2篇 教育管理体制工作总结范文
近年来,随着娄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娄底城区教育快速发展,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入学人口成倍增长,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学校布局不尽合理,教育发展不均,学生择校成风,教育规划缺乏长远和通盘考虑,导致城区学校大班额、入学难等问题日显突出。我们认为,这与城区教育管理体制没有得以理顺是有很大关系的。
一、现状
目前,娄底城区共有3个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分别是娄底市教育局、娄星区教育局和开发区教育局。xx年以前,娄底市教育局仅直接管理一中、一小及市直**幼儿园共3个中小学(幼儿园)等办学机构,xx年企业子校移交地方后,娄底市教育局又接管了涟钢及铁路集团的所有子校,即现已更名为五中、六中、六小、七小、八小、九小等6所学校,2011年新建成星星实验学校,市教育局所管辖的中小学校均在城区范围之内。娄星区教育局主要管理娄星区所辖7个乡镇、5个办事处范围内的69所学校,城区学校包括二中、三中、四中、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开发区教育局直接管理从娄星区范围内移交的西阳镇、大埠桥及春园中学等9所中小学校。其中市教育局管理的中小学生有22057人;区教育局管理的中小学生有48700人,管理的城区中小学生28951人;开发区教育局管理的中小学生有近4000人。
二、弊端
1、 城区教育分块而治,不利于学校合理布局。在一个仅36万人口的城区,存在着3个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着中小学,造成一个办事处的学校有3个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一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三个教育行政部门区域内分管的范围,这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与长沙等地分区而治截然不同,娄底整个城区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水平、地域面积、人口规模不足以与长沙的一个区相比较。机构重置,既浪费了教育行政资源,也造成3个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在规划学校布局和整合城区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着认识和责任上的差异。直到今天,尚不知有与城区发展相适应的教育预留用地规划,尚未解决历史上因规划不科学而导致学校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2、 招生范围交叉重叠,不利于学生就近入学。市管六中与区管二中和三中距离不到两公里,生源紧张资源严重闲置;开发区的茅塘小学与娄星区的涟滨小学、思塘小学、华建学校仅一步之遥,各校生源吃紧,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娄星区三小四小所在的中心城区新建小区林立,入学适龄人口剧增,学校平均班额接近80余人,人数最多的班级近90人,但由于城区中小学校的招生范围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划分标准,致使学生不能得到有效分流。
3、 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不利于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娄星区地域范围内的学校,市教育局、娄星区、开发区管理主体在经费保障、师资建设、办学条件、教师待遇等方面存在配置不均的问题。在城市教育附加分割上,娄星区承担了城区65%以上的基础教育任务,历年实际分配所得却低于25%,与承担的基础教育责任远不相符。开发区管理的春元中学,借百年校庆之机斥资上1000万元进行改扩建,却因生源奇缺而使资源闲置;市属新建星星实验学校所覆盖范围入学压力目前远远小于娄星区的三小、四小,优先建成却又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市属一中和五中凭借资源配置优势达到了省级示范普通高级中学的办学标准,娄星区至今却没有一所普通高级中学通过省级示范普通高级中学评估,主要问题是硬件不硬;撤地设市造成我区职能部门职能不全,区级财力萎缩因而无力新建中小学校,导致中心城区班额大、上学难现象愈演愈烈,逼迫三小、四小、二中、三中等学校违背教育规律编排超大班级,致使学校安全隐患丛生,教育教学质量明显下滑,师生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此反应强烈。
4、 三个主体各自为政,不利于彼此优势互补。三个管理主体各自为政,主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管理,主张各自的利益诉求,缺少正常的交流沟通,缺少必要的数据统计,也就无法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优质教育资源也无法搭成共享平台,加上学校之间为争抢生源的不良竞争态势,从而造成了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稳步上升,质量差距的鸿沟越拉越大,这不仅影响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还将影响娄底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影响娄底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强市的推进。
三、 依据
1、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法律规定
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规划、指导和评估义务教育的发展。义务教育具体管理,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是一个多余的二传手,存在与县级有关部门争权夺利的错误倾向。
2、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属地原则规定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我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协助省教育厅管理高等教育学校、负责统筹规划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同时一般直接具体管理中学、小学、幼儿园各一所。
四、建议
1、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娄星区统一管理娄底中心城区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市教育局除直管一中、一小和市直**幼儿园外,市管六小、七小、八小、九小、星星实验学校宜划转娄星区统一管理。娄底市教育局主要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教学工作,协助管理高等教育工作,强化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宏观管理全市教育的职能。开发区设立开发区教育管理办公室,隶属娄底市教育局,管理辖区内义务教育和春元中学。
2、建立健全高中阶段教育分类管理体制。普通高级中学管理以娄星区为主,市管五中、六中划转娄星区管理,这样更有利于统一管理和公平竞争;其他高中阶段学校(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技工学校等)归市统管,以适应新形势下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大中等职业教育统筹管理力度的需要。
3、建立健全民办教育(含网校)分级管理体制。民办专科省市共管以市为主,不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市管,民办高中阶段学校(不含普高)市管;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民办初中、小学、学前教育机构和其他不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按属地原则划归区管。
第3篇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2022年2月,**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市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试点工作以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培育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推进公共资源向社区服务中心集中,合理界定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进一步夯实区域化**基础,加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功能,初步形成以社区为主的新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
在新形势下,城市村(居)民的生活需求与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民主意识增强,社会的发展进步决定'社会管理'并不是现代政府的唯一职责,提供'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如何履行社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等四大功能提出以下意见:
一、要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充分汲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积极拓展四大功能,有效促进农村民主管理。
(一)议事决策功能加强民主。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以社区重大事项'一事一议'、村'两委'联席会、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内容的议事决策制度,定期召开*员大会、村(居)民代表大会,对社区重大事项组织村民进行讨论研究。实现社区民主决策的.公开化、透明化、合理化。
(二)事务公开功能凝聚民心。坚持在社区服务中心定期公开*务、政务、财务,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切实保障村(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三)便民服务功能高效便民。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便民服务代理点',开展全程代理服务,推行村干*轮流值班制度,及时接待来访群众,帮助调解邻里纠纷,化解群众矛盾;积极为群众代办宅基地审批、独生子女证、外出务工证等,切实方便了广大村(居)民的生产生活。
二、创新管理模式:'四化'运作规范行政。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大胆创新社区管理工作方法,采用'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
(一)完善四级网络。纵向:建立社区、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组长、村(居)民骨干(*员户、文明户)'四级网络',对社区管理工作的点、链、面进行了有机'焊接';横向:以社区*组织为核心,建立社区与辖区单位基层*组织的**议事协调机构,覆盖率达90%以上,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管理网络。
(二)建立统一数据库。以社区为板块,以村(居)为单元,对社区人口、社区组织、公共资源等基本内容设立台账,并建立较为完整的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
(三)畅通信息渠道。区、社区、村(居)三级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共享,构建上下互通、左右相连、邻里互动的信息平台;通过'便民联系卡'、(www.koomao.com)'社区网站'、'公共电子信箱'、'村寨信息平台'等双向交流平台,把社区工作延伸到每一角落、每一户家庭,知民情、解民难。
(四)推行人本管理。实行'五为':一是制度为群众建。坚持实施区、社区为民办实事和领导干*进村
(居)为民排忧解难活动。二是活动为群众办。开展和睦邻里节、社区运动会、文艺专场等社区文化活动,以及医疗服务、法律咨询、再就业招聘活动,满足群众需要。三是平台为群众搭。充分发挥社区网站、社区图书室和活动室、市民学校的功能,为群众提供自我服务载体。四是实事为群众办,解决影响群众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五是利益为群众谋,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关心、爱护特困群众、弱势群体。
三、完善议事会工作机构的制度建设和履行职责工作。
进一步完善居民议事代表联系户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居民议事代表补选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使议事会成员及时了解和反映居民的意愿和要求,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社区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同时宣传、引导村(居)民自觉执行各项决议。
第4篇 市公路管理局体制改革以来公路建管养工作总结
市公路管理局体制改革以来公路建管养工作经验材料
创新管理结硕果深化改革谋新篇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十五”计划初期××的公路交通状况一度较为滞后,辖区内的公路普遍存在“三超一低”(即超限超载超龄等级低)的现象,尚有一半以上的公路没有改造,路网结构仍不完善。交通的滞后使××较为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加快构建便捷畅通的公路交通网络已成为实现××在江西中部率先崛起和带领老区人民奔小康目标的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为此××市公路管理局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主动投身公路体制改革的热潮当中,确保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并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骄人业绩。
公路体制改革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交通厅、省公路局的正确指导下,该局*委一班人带领全局干*职工以思想的大解放谋公路的大发展,以改革的大手笔绘事业的新蓝图,以管理的高标准求工作的高效率,全局上下呈现出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公路路况稳中有升,公路建设一路高歌,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公路人用满腔的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诗篇。
一、紧紧抓住公路养护这一主业,不惜血本,确保管养公路的交通安全畅通。
××地区路况基础差等级低超龄油路多,给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面对困难,全局上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了以路面养护为中心,以国省道的养护为重点,以标准路的养护为龙头,以机制改革为动力,全面提升养护工作水平的工作思路,并在全局大刀阔斧地进行养护公司“四脱离”、“养护经费切块管理”、“养护工程费管理”等一系列改革的新举措,将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的改革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同时积极鼓励各基层单位申办养护资质,个基层单位一次申办成功,使养护管理工作逐步向市场化转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尤其是近年来,在养护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安排了多公里的大中修工程计划,××年筹措余万元专项资金对萍麻公路、芦南公路、国道老关至湘东部分路段进行罩面或重修,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对国道进行维修,国道××段在面临重重压力的前提下,因该局积极主动应对措施得力,较好地保证了车辆的正常通行,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交通厅、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好评年末综合好路率指标每年以一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
二、紧紧抓住公路改建这一主线,积极主动地改善和提高公路等级。
由于历史原因,××地区公路等级低,大部分公路超龄超载需要进行改造,但受资金的限制(目前该局“四费”分成资金只能基本满足日常养护和管理费用开支及偿还银行贷款利息),加上体制下放后地方政府承担的责任有时不能及时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路建设的进度。为了从根本上缓解公路养护的压力,该局不等不靠,加大了向上级请示汇报的工作力度,在体制下放后局领导班子采取定期向省交通厅省公路局领导汇报工作的方式,争取省厅解决了部分公路建设贷款担保和万元的公路建设周转金,减免了个多亿元的公路建设债务,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理解,争取下发了《××市公路建设资金拔付办法》、《××市关于县区至乡镇公路和革命老区公路改善工程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公路建设实现了从部门行为到社会和政府行为的转变,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公路建设的良好格局。据统计,体制下放以来该局全面加大了公路改建的力度,××公路建设全面提速,××年公路改善完成投资万元,接近前三年投资的总和,××年路面竣工的里程突破公里,创造了数项××公路历史之最,国道萍莲段在××年月日竣工通车,国道××至老关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在××年月签订三方共同投资建设合同,并相继动工改造了××至路行、××至硖石、××至大城、麻山至凤凰、新泉至东安里、高坑至上埠、福田至青溪、樟里至大路里、××至赤山、坑口至张家坊、万载至上栗等路段,目前在建的工程项目有湘东至荷尧、莲花至路口、国道桐田挂线、宗里至柘村等公路,××城市进出口的道路基本上得到了改造,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干线公路和纵横交错的县乡公路网络。根据该局的规划,到今年年底,全市二级公路里程将突破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