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22年11月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研究总结
通过课题组一年来的扎实工作,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促进个性化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探求知识 ,拓展知识,掌握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形成等方面明显好转,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先进教育理论武装的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一批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全校以及全市教师队伍中的骨干。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实验操作、总结评估等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不断提高,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一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多次面向全校开设电教实验公开课、多媒体观摩课。部分骨干教师初步掌握了多媒体网络的操作技术并达到一定水平。例获苏州市教学设计一等奖。丁凤秀老师获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
2.初步构建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整合操作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学生、教育资料”是构成教育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教学理念不同,三者的组合方式和教学效果也不同。在实践中,课题组成员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初步构建了一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整合操作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首先,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学生自主活动的时空,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了条件;其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使用,必须服从于教学目标的需要,要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展示知识发生过程的作用;再次,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的最终落脚点,要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衡量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效果,也要以能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依据。
3.初步验证了实验假设,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实验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科学地、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有教学理念新、教学手段新、方法灵活、信息量丰富、密度容量大等特点和优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问卷调查表明,“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态度”一栏,原来有85%的学生认为“可学可不学”,现在有95%的学生认为“很感兴趣,很有必要学”;“艺术课上你最希望教师使用哪种电教手段”一栏,有92%的学生希望使用多媒体网络。在随堂观摩活动中我们惊喜地看到,当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时,学生注意力明显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有时围绕某一问题情境展开激烈的讨论、辩论甚至争论,学生自主学习的气氛浓郁,双边活动形式多样,学生的辨别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多种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4.带动了其他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掀起了全校教师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潮。以语文、艺术教师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组率先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开展教改实验,在短时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校作了良好的开端,起到了表率示范作用。
第2篇 2022年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检查汇报总结范文
一、基本情况
镇镜山小学有两项立项课题:市级数学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下有效倾听与交流的研究”;市级英语课题“四年级英语书写星级评价研究”。xx年秋季学期以此两项课题为重点,以点带面规范学校课题研究,在全校范围内营出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教师在研究中享受幸福,享受智慧带来的快乐。
由于多方面原因,课题研究对于zjs小学来说是比较薄弱的。本学期,学校加强了课题研究力度:行政领导蹲点课题组组,检查和指导课题研究;间周开展一次研究活动,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参与面100﹪;每次研究活动保证时间、地点、人员、主题四落实;严格按照课题研究程序,规范操作,进行了课题研究的前测、后测及相关的问卷调查;及时收集、整理阶段资料,资料齐全。我们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课题研究工作落实在平时,走实每一步,着实体现课题研究的实效。
二、工作亮点
1、聚焦课堂,关注细节,催生教师新的教育实践智慧
关注细节的教学,必定是成功的教学;关注细节的教师,必定是成功的教师。本学期,我校课题研究提出了“聚焦课堂,关注细节”的口号,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入,从常态课做起,夯实课题研讨课。通过“备课——课例展示——集体评课、诊课——教学效益反思”的一体化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内化教学新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在聚焦课堂、关注细节的教学研讨中,课题组立足课堂,以发现问题为切入点,以分析问题为关注点,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标,共同探索提练简洁活力、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在数学课题同课异构的“一教”时,三年级林玉珍老师讲“什么是周长”一课,整堂课学生学习气氛很活跃,但学生始终对什么是周长这个概念不能准确表述,不能建立实际意义上的认识。在研讨这堂时,课题组就抓住问题,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通过研讨,大家认为,问题的焦点在教师对概念的表述没有准确定位,不时变换说法,不能给学生明确的概念信息。通过进一步讨论,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一开始进入周长这个概念学习时,教师的语言表述要力求清晰、准确,而且始终要围绕这个概念学习。“二教”中计江玲老师避免了“一教”中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事后,课题组的钟莉莉老师说,课题研究解决了她多年教学中的困惑,使她豁然开朗。聚焦课堂,关注细节,使课题研究真正指导了教师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研讨活动中,我们力图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坦露、开放的人文对话环境,在问题的探讨中引发教师内在冲突,在积极的互动中撩拨教师的心智,帮助教师对已有认知、信念的解构,从而催生出新的教育实践智慧,并努力使教师感受研究带来的的快乐与职业成就的幸福。
2、“同课异构”“三教三评”研究方式,使教师优势互补,智慧共享
“同课异构”、“三教三评”是我校本学期语、数、英三科课题研究采取的主要研究方式,共计10人18课次。这种教研方式集智研课,不仅使执教教师和小组成员共享经验与教训,利于教师对教材深层的理解与把握,还由于借班上课,培养了教师课堂应变能力,真实地暴露出教学中存在的真正问题,使学科内教师间的教学优势互补,智慧共享,促进了骨干作用的发挥与新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康忠平、吕英在关注细节,重塑课堂三教三评活动中脱颖而出,并代表学校参加了区体育、语文优质课竞赛,获得了好评。
3、及时整理研究成果,促进教师科研水平迈上新一台阶。课题研究过程中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有效收集和积累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材料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我校注重材料积累,采用 “课题材料档案盒”的办法,对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材料及时收集、整理。例如,课题研究前期,我们收集和学习与课题相关联的背景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阶段实验计划;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撰写课题研究体会或心得,收集和整理典型个案、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凭证并准备了一本课题活动大事记。通过建立“课题材料档案盒”,使我校课题研究有条不紊地进行,使教师课题研究意识牢固建立,使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更加深入有效,同时也使教师的教科研理论与实践水平走上了新的台阶。
第3篇 学校创新教育课题阶段总结
——湖北拾十五”重点课题初中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
阶段性总结会汇报材料
--县---中学课题组
我校“初中创新教育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是2002年底申报,2003年1月正式启动的,至今已走过了两年半的研究历程。在市教科院和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回顾这两年多的研究,应该说,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绩。现在向各位作汇报,汇报的题目是《“链接”创新教育,“刷新”学校形象》。主要从创新教育的“着眼点”、创新教育的“着力点”、创新教育的“落脚点”,谈谈怎样“链接”;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实践创新的过程中、研究创新的效益里,说说如何“刷新”。
一、把创新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肩负着民族创新的特殊使命,因而,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体,而能否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而教师的这种精神、意识与能力又完全取决于学校管理层的教育理念是否创新。
自2002年底接题以来,我校就形成了“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台阶”的共识,明确提出了“把课题研究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阶梯、把课题研究作为培养教师队伍的机制、把课题研究作为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手段、把课题研究中的创新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的研究口号。把创新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
一是理念,学校办学理念的的创新;二是观念,教师教学观念的创新;三是信念,学生求学信念的创新。
1、学校办学理念的创新:力争提升一档品味
在思维上创新
学校能否与时俱进,办学理念很关键。学校如何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我们觉得过去的办学理念缺少特色,于是将办学理念创新为与教育方针紧密吻合的十六个字。即:修德为先、启智为要、强体为本、成才为上。德、智、体浑然一体,构成办学主体行为。'德',要修;'智',要启;'体',要强,缺一不可,而'成才'是目的,有鉴于此,我们于2002年底就把当时有着32年办学历史的长冲中学的办学理念作了大胆创新,集中为八个字:修德、启智、强体、成才。
在运行中创新。再好的办学理念不付诸实践不行,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办学理念?我们主要采用了'三合一'的办法来强化师生的理念。
一是'天天看'——将八个大字的办学理念铸成两米见方的大红烤漆字,高耸在教学楼顶上,醒目、耀眼,师生无时不在关注它、谈论它、践行它。
二是'时时唱'——我们把办学理念写进了《民族兴旺我担当》的校歌。通过对两小节歌词的反复吟唱,强化师生的理念行为。如:毕升故里大道旁,青纱环绕碧罗帐--长冲中学我的向往,长冲中学我的希望--清晨的阳光,傍晚的灯光--莘莘学子书声琅--修德、启智、强体、成才--民族的兴旺,我担当!国家的富强,我担当!并把她作为初一新生进校必学歌曲,五四或十一、元旦歌咏的必唱歌曲,艺术人才选拔必测歌曲。可以说,在----中学近2000师生中,第一会唱的是国歌,第二会唱的就是校歌了。
三是'周周讲'——我们规定国旗下讲话内容,无论哪个领导讲话,必须紧紧围绕办学理念的八个字来拓展,结合校本实际去生发,并收集整理编印成册,使办学理念的观念意识不仅物化为资料、更内化为行为。
此外,我们还在'校园之声'广播台开辟了'化理念为行动'的专栏,在《山茶花》文学社刊内设置办学理念实践专页。
总之,近两年,我校的办学理念不仅有形可见,有声可听,而且有更多的人在用心内化,努力践行。
2、教师教学观念的创新,彻底消除三个误解
一是科研创新“神秘论”。他们虽然向往上进,也崇尚创新,羡慕别人的成果,同时又觉得创新神秘莫测,高不可攀,徘徊在创新的门口。
二是创新“冒险论”,他们认为,科研创新是形式,有违常规,是“花拳秀腿”,“好看不好吃”,他们贪图安逸,墨守陈规,不会用心去思考如何教会学生上课,复习,也不懂得如何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去应考,更不会考虑怎样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种人是抵制创新的。
三是常规与创新“冲突论”,持这种观点的教师不懂常规与教研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他们认为科研影响日常教学,创新破坏常规秩序,不可否认,科研创新需要花一定时间和精力,创新必然要打破传统,然而“磨刀不误砍柴功”,创新会让教师从新的高度去审视常规,提高效益。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教师的误解,学校不断借助外力、挖掘内力,利用外派参观学习,利用周六举办创新论坛、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讲座,校长、副校长带头讲创新理论、教研组长、实验教师跟班谈认识,两年来,已举办讲座9期,54人为创新进行了讲析,外派学习63人次,印发创新学习资料16期,基本上消除了教师对创新教育的误解。
3、学生求学信念的创新,必须树立四种信念。
虽然好奇心是创新的首要成分,自信心也是创新不可或缺的因素。不少研究成果和经验表明,一个人将来创造力的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阶段创造力发展的状况,而学生求学过程尤为关键的是四种与信念直接相关的内容。一是自信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会”;二是自爱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愿”;三是自觉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能”;四是自主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敢”。既要从本质上培养学生的智力创新能力,让他们获取成功的学习经验;更要从道德层面上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失败的痛苦,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把创新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实践创新的过程中
我们认为:创新教育的“着力点”应该是在实践过程中坚持创新。立项时的“实验”二字在去年10月的市教科院会议上,改为了“实践”,这就意味着,初中创新教育应全方位,大面积地投入到实践之中,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践行创新,不让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落空,针对实践中的“实”字,我校课题组明确提出了“五不空”,一是在实践的时空上不留空白;二是在实践阵地上不放空炮;三是在实践的机制上不说空话;四是在实践的关键处不挂空档;五是在实践的进程中不行空路。
1、在实践的时空上不留空白
我校实践创新教育的时段,大至分为四个阶段
(1)开题起步阶段(2002.12~2003.7)
我们以学科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申报立项,当时确立了六个学科共8个子课题为创新研究项目,并确立了在六个班开展实验,还成立了科研处,确定双周六上午为创新教育学习研究固定时间,形成了系统的实验方案。
(2)实验运行阶段(2003.3~2022.7)
第4篇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研究总结
通过课题组一年来的扎实工作,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促进个性化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探求知识 ,拓展知识,掌握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形成等方面明显好转,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先进教育理论武装的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一批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全校以及全市教师队伍中的骨干。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实验操作、总结评估等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不断提高,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一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多次面向全校开设电教实验公开课、多媒体观摩课。部分骨干教师初步掌握了多媒体网络的操作技术并达到一定水平。例获苏州市教学设计一等奖。丁凤秀老师获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
2.初步构建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整合操作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学生、教育资料”是构成教育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教学理念不同,三者的组合方式和教学效果也不同。在实践中,课题组成员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初步构建了一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整合操作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首先,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学生自主活动的时空,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了条件;其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使用,必须服从于教学目标的需要,要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展示知识发生过程的作用;再次,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的最终落脚点,要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衡量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效果,也要以能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依据。
3.初步验证了实验假设,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实验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科学地、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有教学理念新、教学手段新、方法灵活、信息量丰富、密度容量大等特点和优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问卷调查表明,“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态度”一栏,原来有85%的学生认为“可学可不学”,现在有95%的学生认为“很感兴趣,很有必要学”;“艺术课上你最希望教师使用哪种电教手段”一栏,有92%的学生希望使用多媒体网络。在随堂观摩活动中我们惊喜地看到,当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时,学生注意力明显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有时围绕某一问题情境展开激烈的讨论、辩论甚至争论,学生自主学习的气氛浓郁,双边活动形式多样,学生的辨别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多种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4.带动了其他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掀起了全校教师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潮。以语文、艺术教师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组率先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开展教改实验,在短时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校作了良好的开端,起到了表率示范作用。
七、认识和思考
通过回顾和自评,我们也发现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1.教师实验意识还须进一步加强。有些教师把实验课与公开课、观摩课等同起来,认为只有对外公开课才是实验课。因此,一些教师一学期只开1-2节实验课,远远跟不上课题研究的需要。其实,更多的实验课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这样既能增加实验课的数量,又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一些无关变量,提高实验的质量。
2.网络资源建设还有待完善。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也遇到不少困难,如网上现成课件不多,要整合资源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开发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网站的技术水平与人力跟不上,使得教学环境难以实现虚拟化,师生交流仍受时空的限制。因此,希望各专家和同行本着资源共享、协作发展的原则,努力开发和充实我省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将优秀经验和实用价值高的课件上传到资源库,为我省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3.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还须进一步普及、推广。信息技术在公开课、观摩课、实验课中使用已日趋广泛和多样,这是课题研究的必然。但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点带面,以实验促实践,以科研促发展。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同样要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5篇 养成教育课题 小学教育阶段总结
小学教育是奠定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是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关键阶段。养成教育是使儿童具备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教育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其实,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的目的。
2022年是我区“习惯教育年”。因此,本阶段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是紧紧依托于学校整体德育工作而开展的。课题组的全体研究教师,都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无处不在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工作中,在有的放矢的系列养成教育活动中,在所有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工作已初建成效。
一、 开展“净(静)月杯”评比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工作中,我们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养成教育工作有机整合,开展系列活动。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校纪校规,并做到经常引导教育,及时检测反馈,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有效解决。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要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地行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 开展“读书伴我成长”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
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读书中明理,在读书中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年来,学校开办了校园书吧,为全校学生提供了读书的最佳条件。以4月2日——世界儿童读书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读书习惯的教育和培养。确立4月份为“读书感悟月”。各班开展假期读书汇报活动,举行丰富多彩的读书积累展示活动。如读书演讲活动、读书卡个人展示活动、读书感悟文章的评选活动等。每班推荐一名同学参加学校的读书演讲活动,学校进行总结表彰。为了进一步创设“书香校园”,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学校两次举行校园书市活动。此项活动不仅大大激发了全校学生的读书、买书、卖书的热情,还提高了学生合作意识、商品意识、资源共享意识和勤俭节约意识。真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三、 开展“做文明事、争当文明小学生”活动,培养学生讲文明的习惯。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班级进行文明礼仪大讨论,明确学校生活、公共场所、家庭生活等文明礼仪具体要求。班
班制定“文明礼仪公约”,达成共识,共同遵守。在全面落实本项活动的同时,三月份开展了“出入有序文明在脚下”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上下楼和课间游戏等行为习惯。四月份开展了“垃圾不落地 文明在手中”活动,培养学生不随地乱扔垃圾的习惯。五月份,开展了“学用礼貌语文明在口中”的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六月份开展了“尊重你我他 文明在心中”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友爱习惯。
四、 开展 “校园艺术节活动”,培养学生崇尚艺术、热爱生活的习惯。
以“庆建国60周年”为主题,以“露一手”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让每个学生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如有生活能力露一手:高年级“包饺子比赛”、全员参加的利费手工作品展、 “课前一支歌评比”、等。为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我校规定每周五3:00--4:00一个小时的时间为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为同学们开设了:铜管乐、书法、剪纸、歌表演、羽毛球、乒乓球等共计37个活动小组。艺术教育专职教师每人辅导一个特色项目,以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了同学们踊跃参加,参与面达到学生总数的98.65%。真正使艺术教育起到了开发学生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作用。
五、开展“阳光60分活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 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传统课间操的改革与创新,是一种新型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它不仅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它作为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核心内容,既是增强学生综合体质与健康的有效载体,也是学校体育工作向规范化迈进的重要举措。
为保证大课间活动有序开展,学校做到了“三个落实”和“三个到位”。“三个落实”为:一是活动时间落实, 二是活动器材落实, 三是活动安全落实。 “三个到位”为: 一是指导到位,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 三是班级管理到位。
为规范提高学生大课间活动质量,我们采取“活动促提高”的方法,经常性地开展各类体育单项活动:如“间操规范班评比“ “小绳比赛”、“大绳比赛”、 “小篮球比赛”等,夯实了大课间活动的基础。为了将活动有效地延伸,但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我们还把大课间活动的相关内容巧妙地穿插进去,进行有目的地训练。如在准备活动环节中就可以把一些特色操或广播体操的动作安排进去,有针对性地练习纠正。另外,大课间活动中的一些班级活动内容也可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合理地安排演练,这样就拓展了大课间活动的练习空
间与时间。
六、 开展“安全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习惯。
由于甲型h1n1流感病例再我市的出现,传染病防控工作是开学以来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严防疫情在我校出现,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学校建立了甲型流感防控工作责任制,从领导到教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为了更好的做好甲流防控工作,学校进一步强化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学校以节日为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如“爱眼知识问答”、“拒抽第一支烟”、“食品安全知识测试”等活动,大力宣传健康知识,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另外,每月定时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如饮食卫生、禁毒、防艾、心理健康等保健知识讲座,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的保健方法。学校利用网络、电视、黑板报、宣传窗、校园广播、班会等阵地进行健康知识宣传,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为了调动学生参加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了黑板报、手抄报、征文等比赛活动,把健康教育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健康意识,逐步养成关爱生命的习惯。
七、在学生中开展“成长日记”活动和“修养随感”活动。
为了让养成教育发挥其“润物无声”的作用,我们还在全校同学中开展了“用手中的笔,写下自己成长的历程。”主题征文活动。全校学生以极大地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在自己平时的“成长日记”和“修养随感”中赛选优秀的日记、随感参赛。篇篇征文感人肺腑,学生用他们直白的话语道出了自己成长的快乐与烦恼,成功与失败,付出与收获。在文章中,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在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下,学生的行为意识有了很大的改变,行为习惯也在悄然间发生变化。他们知情懂礼、文明有礼、自律自强、团结友善。而所有这些改变,都源于全校教师不离不弃的教育与引导,源于学校为学生的习惯养成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在养成教育这个大课题面前,我们的所思所想和所要付诸的行动虽然都还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所有试验教师仍会以最饱满的热情,以最积极的心态,以最严谨的实验研究态度,以最大的努力来完成好我所进行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可以的研究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必将师全校学生受益终生。
第6篇 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检查汇报总结
一、基本情况
镇镜山小学有两项立项课题:市级数学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下有效倾听与交流的研究”;市级英语课题“四年级英语书写星级评价研究”。xx年秋季学期以此两项课题为重点,以点带面规范学校课题研究,在全校范围内营出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教师在研究中享受幸福,享受智慧带来的快乐。
由于多方面原因,课题研究对于zjs小学来说是比较薄弱的。本学期,学校加强了课题研究力度:行政领导蹲点课题组组,检查和指导课题研究;间周开展一次研究活动,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参与面100﹪;每次研究活动保证时间、地点、人员、主题四落实;严格按照课题研究程序,规范操作,进行了课题研究的前测、后测及相关的问卷调查;及时收集、整理阶段资料,资料齐全。我们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课题研究工作落实在平时,走实每一步,着实体现课题研究的实效。
二、工作亮点
1、聚焦课堂,关注细节,催生教师新的教育实践智慧
关注细节的教学,必定是成功的教学;关注细节的教师,必定是成功的教师。本学期,我校课题研究提出了“聚焦课堂,关注细节”的口号,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入,从常态课做起,夯实课题研讨课。通过“备课——课例展示——集体评课、诊课——教学效益反思”的一体化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内化教学新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在聚焦课堂、关注细节的教学研讨中,课题组立足课堂,以发现问题为切入点,以分析问题为关注点,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标,共同探索提练简洁活力、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在数学课题同课异构的“一教”时,三年级林玉珍老师讲“什么是周长”一课,整堂课学生学习气氛很活跃,但学生始终对什么是周长这个概念不能准确表述,不能建立实际意义上的认识。在研讨这堂时,课题组就抓住问题,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通过研讨,大家认为,问题的焦点在教师对概念的表述没有准确定位,不时变换说法,不能给学生明确的概念信息。通过进一步讨论,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一开始进入周长这个概念学习时,教师的语言表述要力求清晰、准确,而且始终要围绕这个概念学习。“二教”中计江玲老师避免了“一教”中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事后,课题组的钟莉莉老师说,课题研究解决了她多年教学中的困惑,使她豁然开朗。聚焦课堂,关注细节,使课题研究真正指导了教师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研讨活动中,我们力图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坦露、开放的人文对话环境,在问题的探讨中引发教师内在冲突,在积极的互动中撩拨教师的心智,帮助教师对已有认知、信念的解构,从而催生出新的教育实践智慧,并努力使教师感受研究带来的的快乐与职业成就的幸福。
2、“同课异构”“三教三评”研究方式,使教师优势互补,智慧共享
“同课异构”、“三教三评”是我校本学期语、数、英三科课题研究采取的主要研究方式,共计10人18课次。这种教研方式集智研课,不仅使执教教师和小组成员共享经验与教训,利于教师对教材深层的理解与把握,还由于借班上课,培养了教师课堂应变能力,真实地暴露出教学中存在的真正问题,使学科内教师间的教学优势互补,智慧共享,促进了骨干作用的发挥与新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康忠平、吕英在关注细节,重塑课堂三教三评活动中脱颖而出,并代表学校参加了区体育、语文优质课竞赛,获得了好评。
3、及时整理研究成果,促进教师科研水平迈上新一台阶。课题研究过程中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有效收集和积累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材料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我校注重材料积累,采用 “课题材料档案盒”的办法,对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材料及时收集、整理。例如,课题研究前期,我们收集和学习与课题相关联的背景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阶段实验计划;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撰写课题研究体会或心得,收集和整理典型个案、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凭证并准备了一本课题活动大事记。通过建立“课题材料档案盒”,使我校课题研究有条不紊地进行,使教师课题研究意识牢固建立,使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更加深入有效,同时也使教师的教科研理论与实践水平走上了新的台阶。
第7篇 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检查汇报的总结
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检查汇报的总结
一、基本情况
镇镜山小学有两项立项课题:市级数学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下有效倾听与交流的研究”;市级英语课题“四年级英语书写星级评价研究”。xx年秋季学期以此两项课题为重点,以点带面规范学校课题研究,在全校范围内营出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教师在研究中享受幸福,享受智慧带来的快乐。
由于多方面原因,课题研究对于zjs小学来说是比较薄弱的。本学期,学校加强了课题研究力度:行政领导蹲点课题组组,检查和指导课题研究;间周开展一次研究活动,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参与面100﹪;每次研究活动保证时间、地点、人员、主题四落实;严格按照课题研究程序,规范操作,进行了课题研究的前测、后测及相关的问卷调查;及时收集、整理阶段资料,资料齐全。我们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课题研究工作落实在平时,走实每一步,着实体现课题研究的实效。
二、工作亮点
1、聚焦课堂,关注细节,催生教师新的教育实践智慧
关注细节的教学,必定是成功的教学;关注细节的.教师,必定是成功的教师。本学期,我校课题研究提出了“聚焦课堂,关注细节”的口号,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入,从常态课做起,夯实课题研讨课。通过“备课——课例展示——集体评课、诊课——教学效益反思”的一体化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内化教学新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在聚焦课堂、关注细节的教学研讨中,课题组立足课堂,以发现问题为切入点,以分析问题为关注点,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标,共同探索提练简洁活力、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在数学课题同课异构的“一教”时,三年级林玉珍老师讲“什么是周长”一课,整堂课学生学习气氛很活跃,但学生始终对什么是周长这个概念不能准确表述,不能建立实际意义上的认识。在研讨这堂时,课题组就抓住问题,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通过研讨,大家认为,问题的焦点在教师对概念的表述没有准确定位,不时变换说法,不能给学生明确的概念信息。通过进一步讨论,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一开始进入周长这个概念学习时,教师的语言表述要力求清晰、准确,而且始终要围绕这个概念学习。“二教”中计江玲老师避免了“一教”中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事后,课题组的钟莉莉老师说,课题研究解决了她多年教学中的困惑,使她豁然开朗。聚焦课堂,关注细节,使课题研究真正指导了教师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研讨活动中,我们力图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坦露、开放的人文对话环境,在问题的探讨中引发教师内在冲突,在积极的互动中撩拨教师的心智,帮助教师对已有认知、信念的解构,从而催生出新的教育实践智慧,并努力使教师感受研究带来的的快乐与职业成就的幸福。
2、“同课异构”“三教三评”研究方式,使教师优势互补,智慧共享
“同课异构”、“三教三评”是我校本学期语、数、英三科课题研究采取的主要研究方式,共计10人18课次。这种教研方式集智研课,不仅使执教教师和小组成员共享经验与教训,利于教师对教材深层的理解与把握,还由于借班上课,培养了教师课堂应变能力,真实地暴露出教学中存在的真正问题,使学科内教师间的教学优势互补,智慧共享,促进了骨干作用的发挥与新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康忠平、吕英在关注细节,重塑课堂三教三评活动中脱颖而出,并代表学校参加了区体育、语文优质课竞赛,获得了好评。
3、及时整理研究成果,促进教师科研水平迈上新一台阶。课题研究过程中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有效收集和积累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材料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我校注重材料积累,采用 “课题材料档案盒”的办法,对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材料及时收集、整理。例如,课题研究前期,我们收集和学习与课题相关联的背景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阶段实验计划;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撰写课题研究体会或心得,收集和整理典型个案、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凭证并准备了一本课题活动大事记。通过建立“课题材料档案盒”,使我校课题研究有条不紊地进行,使教师课题研究意识牢固建立,使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更加深入有效,同时也使教师的教科研理论与实践水平走上了新的台阶。
第8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学期总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学期总结
课题研究的春风沐浴着正在飞跃的校园,课题研究的雨露滋润着每一位师生的心田。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科研兴教”的敦促下,我们课题组老师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这片沃土中齐心协力,奋战在教学第一线。辛勤地耕耘,也编织着我们的美好理想。回首在课题组这学期的工作,一曲曲奔跑般的旋律不禁从心底溢出……
一、充分发挥课题组的优势,集思广益,众志成城。
我们的课题组,一个拥有19人的大集体,其中有功力深厚的教导主任,有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有年轻有为的生力军。在研究中,我们课题组这个团体,较好地发挥着我们的人文环境优势,较好地发挥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一学期以来,我们课题组集思广益,共同制订实验研究计划。实实在在地开展有助师生发展、成长的课题研究活动;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研讨活动,承办省教学研讨活动,并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广东省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观摩研讨会于 2008年11月24日 在我校隆重召开,来自东莞、广州、中山等地的全省各地代表参加了会议,省教厅的 杨建国 先生和佛山教研室的 姚淑华 老师、南海区教研室 *朝亮 先生和各市、区的语文教研员亲临现场作指导。来自全省七个地区的七位老分别作课,我校的 杜小敏 老师为 全省 老师代表展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例――“乐读清平乐”, 杜 老师声情并茂地引领504班的学生遨游在古色古香、韵味十足的古词课堂中,该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累丰富,底气丰厚,受到上级领导 和全体 老师代表的高度赞扬。 11月25日 ,我校图文并茂的展板,最具特色的学生作品和精彩纷层的经典诵读汇报表演,让来宾们大饱眼福。交流研讨期间,各地代表纷纷踊跃发言,研讨气氛浓郁。代表们表示收获甚丰,从我校“师生齐学经典”中,他们找寻到了一条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道路。我校“学经典,用经典”的浓郁学习氛围深深地感染着全省的教师代表们。会后,省教厅的 杨建国 先生表示本次活动办地相当成功,意义深远,为推动全省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感谢上级为我校创造了这么多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在自己家就能参与上级的培训。通过这一系列教学研讨活动,锤炼了教师的新课程教育技能,同时也锻炼、培养了我们的学生。
二、以教研促进课题研究,以研究课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实验效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重视集体研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老师们群策群力,智慧的火花在充溢。本学期,课题组老师以经典诗文的研读作为研究之重点来开展研究,老师们的经典诗文研读指导各有千秋,巧妙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把诵读、合作、探究作为研究的主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六年级 张菁 老师上了一节文言文研究课――《伯牙绝弦》,课堂上巧妙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把诵读、合作、探究作为研究的主流, 廖梅 君老师以诗歌单元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走进李白”,“走进杜甫”,师生互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五年级 何玉玲 老师上了一节古词知识课 、以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向学生传授有关古词的的知识, 廖素健 老师则带着学生走进了古诗探究之旅,领略古诗的魅力。一年级 许萍 老师专门上了一节认识象形字的研究课《口耳目》, 潘惠玲 老师也专门上了一节认识会意字的研究课《日月明》,带动各班结合课本引导学生了解古人造字的智慧,感受汉字的有趣;三年级 梁 老师上《望天门山》一课时,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反复品读,让学生真正融进古诗中,融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接着让学生根据诗中景物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描绘画中的内容。这样,学生就轻轻松松学懂了这首诗。我们就是这样,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潜移默化,让中华传统文化播种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三、以开展综合性学习为研究特色,强调经典诵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本学期,我们继续把经典诗文的诵读与生活实践,与学校德育紧密结合,让经典诵读滋润孩子们的完美人格。各年级实验班按计划,继续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为载体,积累古诗。每个年级的实验班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积累经典文化,如:一年级背诵儿歌、二年级背诵成语和歇后语、三年级背诵古诗、四年级背诵绕口令、五年级背诵古词、六年级背诵文言文等,利用课前、早读和课外阅读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诵读。现在,孩子们的言谈、作文中常常无意识地说出的一、两句古诗,让我们感到分外高兴。我们还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经典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一)一年级 何渭文 老师为学生精心挑选了一本适合一年级孩子读背的《365夜儿歌精选》,班上孩子已积累背诵了差不多100首。在孩子们的背诵中,实现了识字、阅读、练口语的.综合训练,具有中国特色的儿歌童谣在孩子们的心中植根成长!一年级实验班12月开展了“经典诵读实验班”的交流活动,交流背诵了积累的古诗、儿歌,营造经典诵读氛围,增强诵读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活跃了学生的身心。
(二)四年级全体学生开展了题为“经典伴我成长”的读书活动。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实验老师会围绕“古诗词”组织同学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漫游古诗王国》《古诗苑漫步》《古诗擂台赛》常常使同学们留恋忘返,其中“报题背诗 ”、“ 据意说诗”、“ 摸物猜诗”、“ 活用古诗”等生动有趣的活动环节使同学们收益匪浅。
(三)五、六年级紧扣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分别开展了 “遨游汉字王国”和“诗海拾贝,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深入地开展文化传统教育,特别是字谜 歇后语 对联汉字等知识的教育。活动中,老师们积极指导,学生认真围绕小主题开展学习,从选定主题――制订研究计划――收集整理资料――交流汇报――班级诗歌朗诵会――诗歌知识竞赛――创作小诗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同学们获益良多。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充分地体现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并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每个班的研究成果各具特色,有609班、613班、605班、610班、606班交上了《研究作品集》,608、607班把计划的制定、研究成果、收获体会等进行归纳汇报,其余各班也把自己班最具特色的研究成果上交科组进行交流,在成果的汇报与学习指导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同学们遨游在经典诗文的学习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致、困惑与惊喜。我们还专门对在这次综合性学习表现出色的每班五位同学进行表彰奖励。
(四)课题组编辑了《中华文化传统教育选编》印发给学生,利用校园广播传媒,以歌唱、小品、朗诵等形式,由广播员带领孩子们诵读经典。每当午睡后,校园里回荡着朗朗的读诗诵典的声音,整个校园都浸染在浓浓的古典文化氛围中。
(五)在我校刚刚结束的新年小主持人比赛中,我们的26位小主持人都分别为在场的观众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首古诗词,掀起了同学们诵读经典的热浪。
生活如一首诗、又如一个童话故事……面对生活的多彩,我们选择了经典。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近经典,热爱经典,我们将继续与书为友,与经典同行,让同学们能在祖国优秀的经典文化中尽情遨游!
第9篇 xxxx年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研究工作总结范文
通过课题组一年来的扎实工作,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促进个性化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探求知识 ,拓展知识,掌握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形成等方面明显好转,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先进教育理论武装的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一批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全校以及全市教师队伍中的骨干。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实验操作、总结评估等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不断提高,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一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多次面向全校开设电教实验公开课、多媒体观摩课。部分骨干教师初步掌握了多媒体网络的操作技术并达到一定水平。例获苏州市教学设计一等奖。丁凤秀老师获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
2.初步构建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整合操作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学生、教育资料”是构成教育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教学理念不同,三者的组合方式和教学效果也不同。在实践中,课题组成员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初步构建了一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整合操作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首先,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学生自主活动的时空,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了条件;其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使用,必须服从于教学目标的需要,要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展示知识发生过程的作用;再次,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的最终落脚点,要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衡量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效果,也要以能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依据。
3.初步验证了实验假设,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实验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科学地、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有教学理念新、教学手段新、方法灵活、信息量丰富、密度容量大等特点和优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问卷调查表明,“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态度”一栏,原来有85%的学生认为“可学可不学”,现在有95%的学生认为“很感兴趣,很有必要学”;“艺术课上你最希望教师使用哪种电教手段”一栏,有92%的学生希望使用多媒体网络。在随堂观摩活动中我们惊喜地看到,当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时,学生注意力明显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有时围绕某一问题情境展开激烈的讨论、辩论甚至争论,学生自主学习的气氛浓郁,双边活动形式多样,学生的辨别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多种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4.带动了其他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掀起了全校教师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潮。以语文、艺术教师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组率先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开展教改实验,在短时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校作了良好的开端,起到了表率示范作用。(1)(2)
第10篇 养成教育课题阶段总结
小学教育是奠定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是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关键阶段。养成教育是使儿童具备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教育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其实,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的目的。
xx年是我区“习惯教育年”。因此,本阶段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是紧紧依托于学校整体德育工作而开展的。课题组的全体研究教师,都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无处不在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工作中,在有的放矢的系列养成教育活动中,在所有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工作已初建成效。
一、开展“净(静)月杯”评比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工作中,我们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养成教育工作有机整合,开展系列活动。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校纪校规,并做到经常引导教育,及时检测反馈,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有效解决。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要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地行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开展“读书伴我成长”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
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读书中明理,在读书中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年来,学校开办了校园书吧,为全校学生提供了读书的最佳条件。以4月2日——世界儿童读书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读书习惯的教育和培养。确立4月份为“读书感悟月”。各班开展假期读书汇报活动,举行丰富多彩的读书积累展示活动。如读书演讲活动、读书卡个人展示活动、读书感悟文章的评选活动等。每班推荐一名同学参加学校的读书演讲活动,学校进行总结表彰。为了进一步创设“书香校园”,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学校两次举行校园书市活动。此项活动不仅大大激发了全校学生的读书、买书、卖书的热情,还提高了学生合作意识、商品意识、资源共享意识和勤俭节约意识。真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三、开展“做文明事、争当文明小学生”活动,培养学生讲文明的习惯。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班级进行文明礼仪大讨论,明确学校生活、公共场所、家庭生活等文明礼仪具体要求。班
班制定“文明礼仪公约”,达成共识,共同遵守。在全面落实本项活动的同时,三月份开展了“出入有序文明在脚下”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上下楼和课间游戏等行为习惯。四月份开展了“垃圾不落地 文明在手中”活动,培养学生不随地乱扔垃圾的习惯。五月份,开展了“学用礼貌语文明在口中”的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六月份开展了“尊重你我他 文明在心中”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友爱习惯。
四、开展 “校园艺术节活动”,培养学生崇尚艺术、热爱生活的习惯。
以“庆建国60周年”为主题,以“露一手”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让每个学生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如有生活能力露一手:高年级“包饺子比赛”、全员参加的利费手工作品展、 “课前一支歌评比”、等。为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我校规定每周五3:00--4:00一个小时的时间为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为同学们开设了:铜管乐、书法、剪纸、歌表演、羽毛球、乒乓球等共计37个活动小组。艺术教育专职教师每人辅导一个特色项目,以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了同学们踊跃参加,参与面达到学生总数的98.65%。真正使艺术教育起到了开发学生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作用。
五、开展“阳光60分活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 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传统课间操的改革与创新,是一种新型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它不仅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它作为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核心内容,既是增强学生综合体质与健康的有效载体,也是学校体育工作向规范化迈进的重要举措。
为保证大课间活动有序开展,学校做到了“三个落实”和“三个到位”。“三个落实”为:一是活动时间落实, 二是活动器材落实, 三是活动安全落实。 “三个到位”为: 一是指导到位,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 三是班级管理到位。
为规范提高学生大课间活动质量,我们采取“活动促提高”的方法,经常性地开展各类体育单项活动:如“间操规范班评比“ “小绳比赛”、“大绳比赛”、 “小篮球比赛”等,夯实了大课间活动的基础。为了将活动有效地延伸,但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我们还把大课间活动的相关内容巧妙地穿插进去,进行有目的地训练。如在准备活动环节中就可以把一些特色操或广播体操的动作安排进去,有针对性地练习纠正。另外,大课间活动中的一些班级活动内容也可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合理地安排演练,这样就拓展了大课间活动的练习空间与时间。
六、开展“安全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习惯。
由于甲型h1n1流感病例再我市的出现,传染病防控工作是开学以来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严防疫情在我校出现,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学校建立了甲型流感防控工作责任制,从领导到教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为了更好的做好甲流防控工作,学校进一步强化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学校以节日为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如“爱眼知识问答”、“拒抽第一支烟”、“食品安全知识测试”等活动,大力宣传健康知识,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另外,每月定时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如饮食卫生、禁毒、防艾、心理健康等保健知识讲座,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的保健方法。学校利用网络、电视、黑板报、宣传窗、校园广播、班会等阵地进行健康知识宣传,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为了调动学生参加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了黑板报、手抄报、征文等比赛活动,把健康教育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健康意识,逐步养成关爱生命的习惯。
七、在学生中开展“成长日记”活动和“修养随感”活动。
为了让养成教育发挥其“润物无声”的作用,我们还在全校同学中开展了“用手中的笔,写下自己成长的历程。”主题征文活动。全校学生以极大地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在自己平时的“成长日记”和“修养随感”中赛选优秀的日记、随感参赛。篇篇征文感人肺腑,学生用他们直白的话语道出了自己成长的快乐与烦恼,成功与失败,付出与收获。在文章中,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在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下,学生的行为意识有了很大的改变,行为习惯也在悄然间发生变化。他们知情懂礼、文明有礼、自律自强、团结友善。而所有这些改变,都源于全校教师不离不弃的教育与引导,源于学校为学生的习惯养成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在养成教育这个大课题面前,我们的所思所想和所要付诸的行动虽然都还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所有试验教师仍会以最饱满的热情,以最积极的心态,以最严谨的实验研究态度,以最大的努力来完成好我所进行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可以的研究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必将师全校学生受益终生。
第11篇 2022年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研究总结范文
通过课题组一年来的扎实工作,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促进个性化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探求知识 ,拓展知识,掌握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形成等方面明显好转,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先进教育理论武装的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一批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全校以及全市教师队伍中的骨干。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实验操作、总结评估等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不断提高,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一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多次面向全校开设电教实验公开课、多媒体观摩课。部分骨干教师初步掌握了多媒体网络的操作技术并达到一定水平。例获苏州市教学设计一等奖。丁凤秀老师获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
2.初步构建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整合操作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学生、教育资料”是构成教育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教学理念不同,三者的组合方式和教学效果也不同。在实践中,课题组成员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初步构建了一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整合操作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首先,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学生自主活动的时空,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了条件;其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使用,必须服从于教学目标的需要,要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展示知识发生过程的作用;再次,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的最终落脚点,要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衡量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效果,也要以能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依据。
3.初步验证了实验假设,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实验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科学地、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有教学理念新、教学手段新、方法灵活、信息量丰富、密度容量大等特点和优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问卷调查表明,“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态度”一栏,原来有85%的学生认为“可学可不学”,现在有95%的学生认为“很感兴趣,很有必要学”;“艺术课上你最希望教师使用哪种电教手段”一栏,有92%的学生希望使用多媒体网络。在随堂观摩活动中我们惊喜地看到,当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时,学生注意力明显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有时围绕某一问题情境展开激烈的讨论、辩论甚至争论,学生自主学习的气氛浓郁,双边活动形式多样,学生的辨别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多种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4.带动了其他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掀起了全校教师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潮。以语文、艺术教师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组率先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开展教改实验,在短时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校作了良好的开端,起到了表率示范作用。
第12篇 养成教育课题?小学教育阶段总结
小学教育是奠定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是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关键阶段。养成教育是使儿童具备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教育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其实,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的目的。
2022年是我区“习惯教育年”。因此,本阶段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是紧紧依托于学校整体德育工作而开展的。课题组的全体研究教师,都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无处不在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工作中,在有的放矢的系列养成教育活动中,在所有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工作已初建成效。
一、 开展“净(静)月杯”评比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工作中,我们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养成教育工作有机整合,开展系列活动。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校纪校规,并做到经常引导教育,及时检测反馈,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有效解决。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要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地行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 开展“读书伴我成长”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
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读书中明理,在读书中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年来,学校开办了校园书吧,为全校学生提供了读书的最佳条件。以4月2日——世界儿童读书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读书习惯的教育和培养。确立4月份为“读书感悟月”。各班开展假期读书汇报活动,举行丰富多彩的读书积累展示活动。如读书演讲活动、读书卡个人展示活动、读书感悟文章的评选活动等。每班推荐一名同学参加学校的读书演讲活动,学校进行总结表彰。为了进一步创设“书香校园”,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学校两次举行校园书市活动。此项活动不仅大大激发了全校学生的读书、买书、卖书的热情,还提高了学生合作意识、商品意识、资源共享意识和勤俭节约意识。真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三、 开展“做文明事、争当文明小学生”活动,培养学生讲文明的习惯。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班级进行文明礼仪大讨论,明确学校生活、公共场所、家庭生活等文明礼仪具体要求。班
班制定“文明礼仪公约”,达成共识,共同遵守。在全面落实本项活动的同时,三月份开展了“出入有序文明在脚下”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上下楼和课间游戏等行为习惯。四月份开展了“垃圾不落地 文明在手中”活动,培养学生不随地乱扔垃圾的习惯。五月份,开展了“学用礼貌语文明在口中”的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六月份开展了“尊重你我他 文明在心中”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友爱习惯。
四、 开展 “校园艺术节活动”,培养学生崇尚艺术、热爱生活的习惯。
以“庆建国60周年”为主题,以“露一手”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让每个学生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如有生活能力露一手:高年级“包饺子比赛”、全员参加的利费手工作品展、 “课前一支歌评比”、等。为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我校规定每周五3:00--4:00一个小时的时间为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为同学们开设了:铜管乐、书法、剪纸、歌表演、羽毛球、乒乓球等共计37个活动小组。艺术教育专职教师每人辅导一个特色项目,以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了同学们踊跃参加,参与面达到学生总数的98.65%。真正使艺术教育起到了开发学生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作用。
五、开展“阳光60分活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 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传统课间操的改革与创新,是一种新型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它不仅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它作为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核心内容,既是增强学生综合体质与健康的有效载体,也是学校体育工作向规范化迈进的重要举措。
为保证大课间活动有序开展,学校做到了“三个落实”和“三个到位”。“三个落实”为:一是活动时间落实, 二是活动器材落实, 三是活动安全落实。 “三个到位”为: 一是指导到位,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 三是班级管理到位。
为规范提高学生大课间活动质量,我们采取“活动促提高”的方法,经常性地开展各类体育单项活动:如“间操规范班评比“ “小绳比赛”、“大绳比赛”、 “小篮球比赛”等,夯实了大课间活动的基础。为了将活动有效地延伸,但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我们还把大课间活动的相关内容巧妙地穿插进去,进行有目的地训练。如在准备活动环节中就可以把一些特色操或广播体操的动作安排进去,有针对性地练习纠正。另外,大课间活动中的一些班级活动内容也可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合理地安排演练,这样就拓展了大课间活动的练习空
间与时间。
六、 开展“安全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习惯。
由于甲型h1n1流感病例再我市的出现,传染病防控工作是开学以来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严防疫情在我校出现,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学校建立了甲型流感防控工作责任制,从领导到教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为了更好的做好甲流防控工作,学校进一步强化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学校以节日为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如“爱眼知识问答”、“拒抽第一支烟”、“食品安全知识测试”等活动,大力宣传健康知识,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另外,每月定时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如饮食卫生、禁毒、防艾、心理健康等保健知识讲座,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的保健方法。学校利用网络、电视、黑板报、宣传窗、校园广播、班会等阵地进行健康知识宣传,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为了调动学生参加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了黑板报、手抄报、征文等比赛活动,把健康教育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健康意识,逐步养成关爱生命的习惯。
七、在学生中开展“成长日记”活动和“修养随感”活动。
为了让养成教育发挥其“润物无声”的作用,我们还在全校同学中开展了“用手中的笔,写下自己成长的历程。”主题征文活动。全校学生以极大地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在自己平时的“成长日记”和“修养随感”中赛选优秀的日记、随感参赛。篇篇征文感人肺腑,学生用他们直白的话语道出了自己成长的快乐与烦恼,成功与失败,付出与收获。在文章中,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在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下,学生的行为意识有了很大的改变,行为习惯也在悄然间发生变化。他们知情懂礼、文明有礼、自律自强、团结友善。而所有这些改变,都源于全校教师不离不弃的教育与引导,源于学校为学生的习惯养成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在养成教育这个大课题面前,我们的所思所想和所要付诸的行动虽然都还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所有试验教师仍会以最饱满的热情,以最积极的心态,以最严谨的实验研究态度,以最大的努力来完成好我所进行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可以的研究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必将师全校学生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