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实习总结 篇1
从1月18日开始到现实,已经差不多4个月了。在这100多天的日子里,见过了很多人,也经历了很多事。这些人和事,都让我体现到社会的现实与残酷;但同时也存在那么一群人,他们善良,他们有理想,有激情,他们的努力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正因为有了这经历,使我逐渐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转变成一个社会人,尽管转变的过程很痛苦,但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我很感谢学校和报社给我提供了一个到社会中磨练的机会。
春节前夕,刚刚完成期末考试,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跟另外三位同学就来到了《深圳晚报》实习,而年级里其它同学都要等三月后才开始实习,我们比他们足足早了一个多月。对于深圳这个大都市,我们四个人都很陌生,尽管我们都生于广东。因为时间紧迫,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就匆匆忙忙地来了。那时候,对于哪里能就餐,哪里有住的地方等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条件都不清楚就赶过来了,面前的一切都是未知数,但我们义无反顾。
1月18号那天,我们四个人在上海宾馆下车,把行礼放到一个同学在深圳打工的朋友的宿舍后,下午我们就来到福田区商报路商报大厦19楼报道。刚好在一楼就碰到了晚报综合办公室主任,带我们上去填完表后,我和其中一个同学被分到了社会部,其他两个同学一个在政文部,另一个在文娱部。之后,大概晚上6点,我们开始找房子。来之前对深圳一点都不了解,大家以前也从来没有在外面独自租过房子,幸好有一个同学的朋友一直都在帮忙张罗,晚上约9点的时候就找了一个满意的地方。于是,我们几个人就在那间狭窄的房间住了将近四个月,当时我们全部的家当就只有衣服。
社会部是报社里的、人数最多的一个部门(包括热线组)。正因为我们报的是社会新闻(包括突发新闻),经常要到各个地方跑来跑去,所以也是最累的一个部门,同时也是最锻炼人的部门,我非常有幸来到这里。1月18日报到的那天是星期五,报社全体员工刚好要在周六、日到东莞开年终大会,部门一位副主任和热线组几位同事交代了关于工作的一些细节后,我们被告知1月19日(即报到后的第二天)就要开始上班——接热线。
对于我们部门来讲,热线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几乎所有突发新闻都是首先通过市民打热线电话报料,然后对于那些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我们再通知出去采访。接热线电话看似简单,但其实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并且这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对以后正式采访都非常有帮助。首先要把报料人所说的事情记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和结果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有些报料人自己对事情的经过不是很了解叙述也不祥细,所以我们就要多问,通过报料者我们能了解多少就多少。有些时候报料者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对我们来说有很大作用,倒如发生了车祸,伤者被送到医院,而报料者就是医院里的医生,那么说明这个料可靠性很高,因为平时我们也会接到一些假的料。我们每天接到的每一条报料都要打进电脑进行统计,开始还不能边听电话边输入,于是就先把关键的地方记在纸上,然后再输进电脑。这跟我们采访时记录很相似,都是把事情的关键部分(关键词)记下来,回去后再根据这些笔记写成文章。
接电话的同时,在空余时间我们就看报纸,包括《深圳晚报》和深圳其它几家报刊。除了解每天发生的事情外,还要注意报纸上文章的结构和写法,特别是要注意是如何写文章的,因为我们在这里实习,以后写文章就要符合本报的风格。因为平时都要在外面采访,在报社的时间一般不多,开始时我们都难得见一面。接了几天电话后,终于有机会跟出去采访了。
部门里有个比我们早来半个月的见习,因为大家年龄比较相近,于是开始就跟着他到外面采访。记得第一次跟着出去采访是在1月21日,某小区一住户阳台上的玻璃因太阳照射原因会突然碎裂,而楼下刚好就是一个花园休闲区,每天很多老人、小孩都在那里,如果玻璃掉下砸到人后果将很严重。我们到现场看了一下情况,采访了住户和该小区物业管理,听听双方的说法。采访完后,说这个稿让我写,但想到自己才来3天,没什么经验,怕耽误了事情,最后还是没有写。当然,任何事情都要迈出第一步,从1月24日跟主任、夏老师合写第稿,以后就越写越多了,再后来就有了独立采访和独立写稿的机会。
跟其它部门不同,我们部门历来都不会给实习按排固定的老师。按排一个作为固定的老师或许在平时能给实习生指导和意见,但这样也会使得学生集中写同一类型的稿,因为每个都有固定的一条线,并且这些指导和意见也是单一的。但是,作为报社的一个,特别是社会部的,平时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情,知识面要非常广泛,要有丰富的常识。虽然我们没有固定的老师,但其实部门里每一个都是我的老师,在这四个月中,部门里每一个我几乎都试过跟他们出去采访或者完成他(她)们交代的任务,所以也接触了很多东西,去过法院、检察院、消防局、交警局和司法局,作为,“公检法”的稿是必需掌握的;也接触了很多人,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中至企业老总。除此之外,作为社会部的,还要掌握如何采写包括违法建筑、交通管理,社会治安、劳资纠纷、消费维权和环境保护等各种各样的新闻题材。
虽然没有固定的老师,但在这里我跟得最多的就是华祥名老师,华老师给了我很多指导。他教会我如何写“公检法”的稿件,后来也把任务交给我,放手让我独立采访、独立写稿。记得在2月21日,我们为了完成关于沉香树被砍的稿子,连续两天去了梧桐山;为了找那些被砍的沉香树,不顾危险,在下雨天去爬超过75度的山坡,最后终于找到了。稿子完成后,也发了一个整版。第一次暗访也是华老师带着我的。2月19日,我们要暗访一个非法的异地违章代理缴费点。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后,我就匆匆忙忙地打了一个电话过去确认这个非法代缴费点是否还存在。等我们到了那个点后,一进门店主就问我们是否。当时我们都楞住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打电话过去确认时我用的是热线电话,号码是公开的,网上可以查到。当然,我们都否认是,只是要找人代理交费,后来暗访还是成功了。虽然开始有一个很大的失误,但从这件事上,我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错了第一次便不会错第二次。作为,首先是要学会保护自己,其次才是写稿。这是都是华老师教会我的,所以我非常感谢他。
实习后,才知道媒体工作跟书上的所说内容有非常大的区别。采写工作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绝对不能纸上谈兵,要勤于跑腿多积累经验,要知道每一种文章的风格,要学会写每一种题材的文章。你可以不知道麦克卢汉是谁,但不能不知道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可以不知道什么叫螺旋定律,但不能不知道什么叫故意杀人,什么叫故意伤害。丰富的知识和常识对媒体从业者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接触各行各业的人,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
在实习期间,总共发了50多篇稿,其中有跟合写的,有写完后让改的,有自己改的通稿,也有独立采写的。除特殊情况外,每天几乎在9点半前就到报社,晚上基本上11点后才回去。为了工作,曾经在报社的地板上睡了好几个晚上;为了完成采访任务,也试过多次饿着肚子一整天。记得在4月20日,因为下雨的缘固全身都被淋湿了,鞋子当然不能幸免。第二天(即4月21日)接到采访任务,就立即跑去采访了。等采访完回来写完稿,发现鞋子已经干了。在生活上,以前除了在学校住宿外从来没到外面住过,来了深圳之后,我们就要自己租房子,交房租、水电费、管理费等等,一切都要自己处理。我们同学四个人,就在一间狭窄房间里同甘共苦地居住了四个月。__年初铺天盖地都是雪灾的信息,这个冬天是几十年来最寒冷的冬天,而我们每天却不得不用刺骨的冷水来洗澡,因为根本就没有热水器,也就没有热水,当时我们房子里的家当就是衣服和被子。
在这段日子里,我们不仅锻炼了新闻采写能力,提高了对新闻的敏感度,还学会了在社会上如何跟别人打交道,并且还炼就了独立生存、生活的能力。以后出到社会不管从事哪一种行业,这些经历对我来说,都是非常保贵的财富。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我认识了一群亦师亦友的,我们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去玩。他(她)们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时刻影响着我,令我变得更加成熟和优秀。我非常有幸认识这样一群善良,有理想,有激情的朋友。
当然,在实习中我也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缺乏跟别人沟通的技巧,不懂得在实际采访中抓住关注问题,在写作上也要有所提高。倒如在4月5日调查某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问题。因为掌握不好说话的方式,在采访一个工作站的站长时大家出现了一些矛盾,并且在接二连三的采访中都没有问到最关键的问题,最后搞到双方有点不和。同时,也因为没有工作证这个问题,对方一开始就怀疑我的身份。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说明我还是没有考虑周全,也缺乏跟别人打交道的技巧。之前所说的关于暗访非法规章代缴费点那个失误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以后我会改正自身问题,弥补自身的不足,这对我以后走出社会是非常有益的。非常感谢学校和报社给了我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使我终身受益!
报社实习总结 篇2
暑期报社实习总结报告范文
我相信我的实习是别有风味的,而正是这种与众不同让我学到了更多的东西,改变了我的很多认识。
2024年7月7日,我来到了鲁中晨报传媒大厦,见到了预约好了的老师。正当我以为事情会按照我的预料发展——也就是自己会被安排到报纸的新闻部或者热线部开始无休止的忙碌的时候,一点点外改变了我这次小实习的常规路线。由于老师已经不在记者部工作而是主管一本叫做《迷你周末》的杂志时,我也就被理所当然的在这本小杂志中度过了一个复杂的30天。
起初我的心情是比较郁闷的,因为我是在想不出这本校杂志能够给我带来多少专业方面的锻炼,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也渐渐的改变了这种想法,而渐渐的意识到无论什么对我这个一穷二白的菜鸟来讲都是一种收获。
我可以毫不隐晦的说我的实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办公室离看书,看杂志。一开始我也是不是十分理解我费事么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浪费在观察上面。后来也慢慢的也意识到看书是完成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从办报纸到做杂志的观念的转变,也就是对语感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得出自己的认识,做报纸做得就是一种下里巴人的通俗的新闻形式,它不要求有多高的文学造诣,但求易解;但做杂志起码已经是完全脱离了新闻领域,尽管他还能够对当今的热点问题形成自己的评述,但是新闻的时效性已经对其失去了作用。从语言方面来讲报纸力求简明,而杂志有着很明确的受众群体,所以语言方面有着自己的特征,或是唯美,或是纪实但是绝对不想报纸那样干瘪,除了事物本身之外杂志的编者往往还透漏着自己的一点个人偏好
每一本杂志都有着自己的,由于在办公室呆的时间比较长,所以研究杂志也成了我给自己定下的一个任务,在这期间我曾经认真的翻阅了《名牌》《城事》《青年记者》基本杂志,也颇有一份心得,《名牌》杂志由于其大众化的特曾难道这前卫的潮流,凸显这80后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由于其在内容方面大胆的追求而取得成功,《城事》由于是在淄博地区创办的一本刚有雏形的杂志极具本地的气息,整本杂志是按照一定比例来报答淄博的过去和现在的,朴实自然尤其是图片的选用是其制胜点之一,而《青年记者》与其说是一本书,更不如说是一本教材,一个学术交流阵地,上面个各流派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实际结束后我也意识到从报纸道杂志其实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升华。因为以前我根本没有接触过报纸,所以一接管杂志在所难免有偏见,这好比在工作岗位上没有上过基层就去了当小组长,现在也明白这是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我总觉得有点遗憾的是没有好基本功。说来也有意思,等啥时候习惯了办杂志的心理,习惯了这样的小资情调等到再有机会去报社实习的时候就得咱转换思维了。
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是老师的建议,也是我在实习期间努力的一个方向。尤其是在实习过了一半之后,也慢慢的感觉到在学校里面所收到的教育过于传统,缺乏灵活。学会变通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讲,新闻是一种极具“灵性”的东西,好多有用的都是从业人员的灵光一闪啊,而这种东西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尽管有勤能补拙这一说,但我仍然坚信有些天分东西是勤奋不回来的,是注定的。就拿鲁中晨报奥运小组发回来的稿子和图片,有的记者的东西就是那么普通,但是总是有那么几个记者拍回来的照片总能让人感到灵光一闪。当然我从来不敢说自己是否适合干这一行。每次想到这里,我都会想起采写老师老程第一次给我们上课说我们班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将来能够从事新闻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当时我还是一副打抱不平的样子,现在看来,这个数字明显太乐观了。话再说回来,尽管传统的教学带给我得,动手机会少之又少,但是就实践得情况来看我还是没有很好的把握住机会,心中也是有点遗憾,这样也好,最起码在最后来的道路的把握上有所侧重,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能够在学校里面学到的,工作本身其实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下面还是回到正题,简简单单得对小实习中基本功的锻炼做一下总结,采访(主要是杂志方面)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简单,其实什么样的采访都有,关键是你在采访开始之前的准备有多少,创造了一个怎样的采访氛围。在谈话得同时不要被自己的采访对象牵着走,(这是我曾经犯过的一个错误)时刻记着自己的采访目的。写稿方面,第一次写稿时满腔热情,然后3000字就被枪毙掉了,稿子没写好我听取了以下得两个方面的建议,意识采访工作没有做充分,另一是很有很好的嵌入杂志的风格。
之所以认为我的小实习有和别人的于众不同之处,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实习期间我们曾经为杂志社跑过广告业务,尽管是专业以外的东西,但我看来对我人际交流方面还是有一定培养的。广告和采访虽然都是和人交流,但是侧重点不同。说服客户在自己的杂志上做广告需要一个人如实得而又扬长避短得把自己的杂志推销出去,期间很重要的就好似要有自信,说话要有层次感。一开始我连自己在讲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什么效果了,后来就好多了。无论结果如何我是终究觉得这是我小实习中一次难得的收获,在将来前途未卜得情境下谁又能保证这种收获没有用呢?
每次聆听老师谈起将来,无论是就业还是新闻得将来发展情景,都颇有一份感触。他说,尽管整个社会层面都在强调就业形势得严峻性,其实还是没有那么严重的,就目前的形式来说,本科生毕业绝对能够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的,只是具有本科的文凭却没有本科所代表得知识层面应有的东西还是吧!而就新闻专业得前景来讲,在这个社会新闻泛滥的年代,更加缺乏的是高层次得专业记者,市场就职位的调节也是带有相当的盲目性的。往往是未饱和的职位造成大家的趋之若鹜,然后饱和之后形成新的失业类群。关于媒体自身的建设,每个报社都应该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就拿我们实习的单位来讲几年之前报社对财经新闻得报道还是缺乏力度得,后来随着人们对经济现象的关注越来越多,报社才开始发展。尽管如此,在对财经方面得报道还是失去了先机,当然这直接影响到了报纸的销售量和效益。
小实习虽然很短,仅仅是我的求学生涯里面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但是随着小实习的结束我却改变了自己审视专业的态度,也改变了一些比较传统的认识。
我承认迄今为止无论是从学术方面还是从实践意义上我都无法完全的读懂新闻。
__年开学之初我带着高中得稚嫩来到了新闻系,可以这么说迷迷糊糊就上了贼船。但是事到如今谁还会在意以前是半斤还是八两。既然上了贼船,就要做个好贼,就不要再有从良的愿望。这仅仅是个比喻,也许这样的其实更能激发内在的潜力吧。
到了今天,我对新闻的困惑已经不再是那种小愤青愤青对新闻伦理得把握,而是在寻找自己与专业的一个切合点,说实话我自己不知道两年以来学了些什么东西,仿佛一切的课程都在打水漂,都是为了考试。过了就忘,也无言去面对当初风萧萧兮易水寒得誓言。话又说回来,有失便有得如果说我有所得到,那百年史在思维上得转变。我坚信这是我学习的核心价值所在。,今天随着大三生活迈出得第一步,有一种责任感在脑海里若即若离,这是我想要的一种东西。大三意味着什么?我无从考证,但我坚信每个男人都应该有着自己的精彩,话说在今天我相信自己不是在打着诳语,选择适合自己得一条路子是最重要得,我常常想起华哥说的话,每次人们发现自己应该去办一件事时往往容易晚了,所以什么事都要趁早。
洋洋洒洒,仅是为了纪念过去的一个月吧!
报社实习总结 篇3
文笔好的好处就是可以将来做一个作家或是记者,报社编辑也是不错的。我的专业就是中文,虽说不是很热门的专业,但是我还是会做到最好的。
光有好文笔是不行的,我还要有写文章的素材,出去实习时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在实习中既可以接触到新鲜的事物,也可以锻炼我的实践操作能力。
转眼一个星期就过去了,我的实习生活已经过了有半个月时间了。
我的记者线上还是没有多少新闻,我只能自己想办法。在经济部不像在热线部,新闻不多,而且关键的是我没有新闻线索。正在寻找、整理自己要做的题目,确定题目以后可以自己有针对性地去外面跑,自己写了,算是自己策划、实施了。
星期四时我听到朱总和省会新闻部的王海科记者说去采访,要带一个实习生,我马上就给王记者说那带我过去吧。后来我就和他去黄河饭店在郑州市咪表听证会场了。当天去会场的中央和地方的媒体有好多家,央视、中青报、河南电视台、大河报、河南商报等都去了,因为咪表听证案在全国来说应该是第一次,所以受到了比较大的关注。由于装备比较简陋,还好王记者拿了一个mp3可以录音,我就带了一个笔记本。回来后就以自己做的记录写了段稿子,给王记者通过qq传过去了。感觉自己写的稿子还是很差劲,因为自己对这个案子本身不是很了解,关注的也不够,所以有些基本的内容都会出现差错。写的稿子基本的事实是比较清楚,但是不像新闻,那种导语与串词不熟悉,不是那种流畅的新闻报导。
星期五带我的记者说有一个会议要去,是“创新河南 产业河南”高峰论坛,主要是围绕《河南mba经典案例集》的编撰出版的,由大河报高级编辑王熙珩女士任总策划人的,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河南各行业企业老总参加的会议。我和施彩英记者、经济编辑部主任陈素红、摄影记者阎义文去的 。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记录,施记者他们出去采访在会议上发言的比较著名的人物。中午在楼下茶座还对河南塞思口腔医院的何宝洁先生(塞思入编案例集)。回来后就以自己的记录写稿子,因为这次我吸取上次的教训,记录的比较详细,自己又拿了录音笔,加上有一些相关的资料,稿子写的还算比较顺利。不过还是存在导语、新闻事件串词的问题。
我认为在实习时还是多比较自己写稿和老师的差距、注意看一些新闻观念比较新颖的报道(新京报、楚天都市报、中青报冰点周刊等)、见识记者真正的生活状态等是很重要的。我现在离毕业还有2年时间,在这两年里我认为只要找到自己和一个合格的记者的差距而努力,等我以后走上记者这个岗位会能更快的进入状态。
刚来,报社企划部的夏老师接待了我们,后来经过较慢长的等待(部门之间协调加上记者也比较忙)我们几个人被分到了新闻采访部。我是跟着经济新闻部的施彩英老师跑新闻,施老师因为培训加上也没有她那条线上的新闻,所以我就在报社看看报纸、打扫卫生、上网看看新闻和评论等。我现在为止发的唯一稿子是马纪朝老师让我写的关于用手机给小灵通发短信有望不加106的新闻,我写好后马老师加了一些内容也修改了一些说法,到发表时弄得像可以的新闻了。
没有来实习之前就听说实习的时候可以学到好多东西,现在实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自己还是感觉自己学到了一些东西或者说注意到了一些平时自己没有注意的细节。自己以前在学校的《学生工作》编辑部做过学生记者,平时对新闻还算比较关注,但都是一般性的关注新闻事件。现在自己也算一个将要入行的准记者了,只关注关注新闻事件是不够的。我注意到马老师每天来了之后就是在网上找新闻线索,我写的那篇就是他发现的觉得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之后让我写的。
来报社后自己看新闻也比以前有心了,会想一些和新闻背后记者的工作情况,从发现新闻线索到采访、新闻见报之间的一些细节问题。
我觉得现在作为都市类报纸就是给市民的生活提供方便,服务读者。像商报这样只在省会郑州发行的报纸就应该抓住服务读者的功能。就像我写得那篇稿子,那是国家信息产业部7月10日发的一个公告,一般的市民可能不会看到,而且公告写得比较专业,不容易理解。经过我们记者对河南本地的情况(这是市民最关心的)核实与了解,把具体的情况告知给读者,就是为读者服务。热线部记者的工作就不用说了,报纸为读者着想了,才会让读者感到温暖,这样报纸读者的忠实度才会提高,报社有发展。
做新闻要真实
做新闻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真实,这一周我遇到了好几件新闻不真实的事件。
周三马纪朝记者让我去听一个因为大河报女记者写的买钢琴的黑幕引起商家不满、对内容真实性怀疑举行的一个媒体与商家的座谈会。记者可能是因为对钢琴行业没有深入了解弄出一些错误,给商家带来了一些麻烦。有些记者会为了写稿制造一些虚无的新闻要素,我认为不管什么样的新闻要素自己没有采写到就不能想当然的。
采访要抓足新闻要素
去现场采访时记者应该有足够的新闻敏感性,要是记者本身没有足够的经验,在现场就要尽力采访相关人员,记录现场的新闻事件、人物等,以备后期新闻写作时查用。而且有详细的现场记录还可以防止出现新闻细节的虚假。
现场采访结束之后,针对不清楚的问题还可以打电话咨询专业人士、新闻事件的负责人,把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告诉他们,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在新闻现场找不到的东西,如领导讲话、背景资料、相关部门反映等。记者应该为自己写的新闻负责,因为失实新闻对当事人的影响是不能预见的。
记者的生活是很累的,可是新闻媒体发出的声音必须保证采写是真实的,万一失实要保证问题不是出在自己这一个环节上。
这次实习结束了,不过我对这次实习的思考还没有结束,我感觉实习真的是需要很多的素材的,写文章也不是那样的简单的,光有好文笔是不行的,还要学会怎么去写才能让大家接受,这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只要通过不断地锻炼,我的写作能力还是会得到巨大的进步的,这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报社实习总结 篇4
45天,洗去了我的书生意气。新闻对我而言已不再是纯粹的文字功夫,而是对社会现实的记录和反映。新闻有地域之分;新闻人有国界之分;新闻机构不可能不考虑公共利益、民族利益和社会影响。从新闻线索的获取,到根据报纸的定位和风格判断新闻价值,再到采写编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
但是,作为一名实习记者,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写好新闻。令我感受更深的是,如果没有博尔特般的行动速度,就赶不上日报的出版进度;如果新闻敏感性不强,就会因错失新闻而捶胸顿足;如果没有驾轻就熟的采访技巧,就算找到了知情人,也可能无功而返;如果社会经验和阅读经验不足,就会影响记者的创造力。
截至8月24日,我发表了28篇文章,近4万字,涉猎了许多题材,如现象、会议、报料等。会议现场我跑了许多次,如东莞拟增加出租车听证会、特约研究员会议等,慢慢跳出了对会议的肤浅认识,即某某单位召集某某人在某某地就某某事开某某会,然后打个腹稿,在会议消息主体部分写上某某领导说,或某某与会人说。
工作后跟会,我会先把工具箱备好——若干支不同颜色的笔、笔记本、录音笔、名片、笔记本电脑等——然后思考为什么突然召开这次会议,发生什么事情了,会议中有哪些新闻,新闻背后有没有新闻。一方面,我会尽量搜集全面的新闻材料,另一方面,写作时根据事实本身,采用最优处理方法。这种工作模式或许有些理想化和完美主义,但是记者的大脑每天都在激荡,不就是为了做好新闻吗?
除了会议新闻,这些日子还接触了现象报道,如《公路绿化树过高竟引来车祸?》、《买本杂志真的好难》、《暑期学生打工频遇陷阱》等。
现象报道曾一度令我倍感头疼,因为我不单无法像报道会议一样轻易获知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还时常怀疑它的真实性。如在采写《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一文时,我拨打了几个酒店和影楼的电话了解“七夕”和“九九”婚宴和婚纱摄影预订的情况。最后发现,这些酒店影楼并不重视这两个传统节日。当段老师打上“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的标题时,我立马困惑了。因为我觉得它的真实性是模糊而不严谨的。东莞可能有上百家酒店影楼,而我只采访了不到十家,这可能只是局部事实,而非整体事实。没有任何一个权威的调查告诉我,酒店影楼真不抢。随后,在与段老师的交谈中,我第一次认识了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也更坚信新闻真实性是做一切新闻的出发点。
当然,在实习中,我发现自己读的书太少了,社会经验太浅了,采写编过程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
跑报料新闻时,一次遇到珠宝店盗窃事件,我像一艘航行的船迷失在茫茫的雾海中,四周围找知情人,最后得到的是残缺的事实。
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采编的艰辛,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尤其是带我的郭老师,曾指导和帮助过我的马老师、谭老师、欧老师、段老师、刘老师等。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报社实习总结 篇5
我在《××晚报》进行了为期4周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受益匪浅,不仅熟悉了报社工作的各个环节,掌握了记者采写的工作方法,而且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实习期间,我被安排到机动部跟×××老师和×××老师跑突发(社会)新闻。从此,我开始了和大学生活迥异的记者生活:每天早上7点就要挤公交车往报社赶;有时上午在宾馆采集会议新闻,但下午已经在农村采访斗殴的双方;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晚上10点钟还有采访任务……
由于我们平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习,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但是,每次有新闻线索时,我的指导老师都带我到现场,回来后让我自己写稿子,然后耐心给我修改稿件,并且告诉我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后来,老师就让我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我的实习指导老师高立也经常帮我分析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有付出便有回报,实习期间,我发表各类稿件共计5,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的素质。
在报社,我一直记着我来自武汉体院,我告诉自己不能够给母校丢脸。为此,每天早上都是我第一个来到报社,帮老师擦好办公桌,准备好采访本、录音笔等设备;每天晚上,记者都已经回家了,我还在报社反复比较自己写的稿子与编辑修改后的稿子,寻找其中的差距;有突发事件时,我立即从租住处出发在第一时间赶至新闻现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报社的一位记者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小×,你不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实习生,但你是我见过的最努力的实习生。”我把这句话当作报社对我的肯定。
实习的一个月很短暂,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开始亲身体会到做一个好记者究竟该需要哪些素质。
第一,做一个好记者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做一个记者不难,难得是做一个好记者。在报社实习期间,常常有群众到读者接待室找我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总是十分热心却极其无奈。很多老百姓办不了的事情,比如说包工头厂拖欠工资,消费者权益没有得到保障,记者只要一句话一个电话就能给他们解决。我发现,为老百姓说话就会得罪很多单位,但是,记者是个需要爱心的工作,只让小部分人说好不是好,只有让老百姓说好才算好。
第二,做好记者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尤其是机动记者。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如果你的节奏很慢,那么当你到达现场也许已经人去楼空,一无所获。这样,一条重要新闻的现场性就会变得很淡。甚至,报社会在和同城对手的竞争中落在下风。
第三,实习时要给自己定好位。在实习中,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但是在做新闻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报社一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
第四,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拓展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由于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专业的新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为将来投身新闻业做好准备。
总之,我在这次实习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它们会能够让我受益一生。我在实习中也发现自己的不足,我会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努力加以改正,使自己更适应新闻工作的需要。
报社实习总结 篇6
__年8月——9月对我来说,是一段难忘的回忆。我们在珠江时报实习,可以说这是我们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刚开始时有期待也有忐忑。我明白工作与学校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区别,我们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方面,要将自己归零,还原空瓶状态;另一方面,要独立,不能再依赖别人,就像指导老 师所说:出来社会,你伤心难过了,如果别人不顾及你,那是正常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如果别人顾及你了,你应该视为惊喜,并且满怀感激之情。我们就在这样一种心态下,走向工作岗位,开始为期6个星期的实习生活。
我被安排到南海新闻部。说是安排,其实是报社根据我们的兴趣爱好进行调配的,相比其它部门,如社区报和新媒体,我更希望学会写最常见的新闻体。带我的 老师是戴欢婷老师,第一天她跟我说,接下来有个综治大行动系列报道,她负责三电和教育专版,任务将会很重。当时我心想:任务重好啊,我们正式来报社学习的,而且实习时间只有6个星期,任务多可以学到多一点东西。在往后的日子里,正如老师所言,忙得不可开交。当别人休息时,我经常外出采访;当别人上网时,我在办公室写稿;而周末,难得休息,我也在加班,对我而言,每天已没有星期之分,这样充实的日子正式我所企盼的。我相信钻石是在压力下造成的。
在报社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外出采访、写稿件,有时听听采访时录下的录音,把录音整理成文字。除了综治行动的专题报道外,日常一般都是写消息,大约800——1000字左右,比专题要好写很多。
下面我将通过做人与业务两方面写我在珠江时报实习的体会和收获
做人方面
要有礼貌。礼貌是处理人际中最基本的要求,我在报社时称呼带我的为老师,其它认识的就叫__姐、__哥,不认识的直接用“您好”,说实话,我连搞卫生的阿姨都不遗漏。见面打个招呼,那才比较有可能有后续。
要懂得感恩。我很幸运,我跟的对我非常好,经常带我去改善伙食,空闲时间也去逛逛街,更重要的是教了我很多东西。我也一直怀着感恩之心,临走时,我给她送了一盆可以防辐射的花(目前还没发芽),花名叫勿忘我,希望老师能明白我的心意。
要察言观色。作为实习生,我们可能缺乏社会经验,但是我们多的是学习的机会。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学习别人是怎么做的,下次自己该如何做。比如在实习期,搭 乘电梯时,我会走在前面按键;在饭桌上,我会端茶倒水,(刚开始时经常在犹豫是不是坐错位置了,还有也犹豫自己有没有资格倒水,(_^__^_) 嘻嘻……);中午老师要休息了,我会关灯,并把窗帘拉上;要是有人打喷嚏,我也会将空调调到一点温度......我认为做这些并不是奉承,而是表达真诚。
要做好准备。要写好稿件,少不了材料。要拿到好材料,在采访之前要好准备怎么写?这样写要用到什么材料?我的老师经常是在去采访之前就 已经构思好了。这样到达现场时就会有目的性,而不会哑口无言,还要注意大胆地询问,把材料问到位不仅是的职责,也是对读者负责。
要写得出色。作为新闻人,报道最重要的是遵循客观性和真实性,但也要为读者考虑一下,不能把干巴巴的稿件让读者看。我的老师就教我要学会“编”,但这个编 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合情合理地编。比如去采访市民,有些市民说话的水平有限,不能够一针见血,也有些是只说了表面的,深层次的煤油说出来,这样就要发挥编写的能力,帮助市民把他们没有说出来的话说出来,但是,如果是领导说的话,那就不可以随意改动啦。所以,在写稿时除了要保持客观,还要生动一点,要 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
要终生学习。我一直都以为找到工作后,就可以把学习放一边了,但老师却告诉我,在写稿之前要看看网上别人写这类稿时时如何写的,可以向别人借鉴一下。 老师经常写稿件要浏览几十个稿件,写专题时更甚,浏览上百个。后期我在写稿时,也经常上网浏览别人写的,我发现同样的题材,却有非常多风格,而且有的写的真的非常不错。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无论是做哪个行业,都必须学习。保持终生学习,才能时时进步。
注意细节。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我想这句话可以用在各行各业。在写稿时也得注意细节。往往精彩的细节描写能让读者读出故事性和趣味性。这就要求我们 在采访时,不仅要听内容,还要留意环境、表情、眼神、动作等细节。比如慰问特困老人,就要留意老人住的环境是怎样的?慰问百岁老人,要留意老人的样貌和精神状态。老师曾经发了她以前领导写的稿件给我借鉴,那篇稿件实在有太多细节描写了,虽然是政治稿,但我看着却像在看故事。很不错。
要主动。学东西是为自己而学,不是学给别人的。主动一点才能学到东西,比如到报社后,如果没事干,可以问问今天有什么安排,又比如一天的工作做完了,但还没到下班时间,也应主动问还有什么可以帮忙的。主动一点,就意味着向前一步。
善于总结。总结时最后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学习之后不总结往往会前功尽弃。自己写的稿对比老师写的,总结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有了质的飞跃。有时我觉得写稿的过程还不如总结的过程重要。
实习的6个星期,我一共发了30篇稿件。到后期,经常能听到的表扬,她说我写的稿件有些不用改动就可以发表了。实习最后一天,同一个办公室的另一个也说我事业心强,而且工作认真、细心。他们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但我深知自己在写稿上还有很多不足。往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实习,顾名思义,在实习中学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或者说当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学需要或应当如何应用在实习中。因为任何知识源于实习,归于实习。所以要付诸实习来检验所学。...
这学期一结束,我面试到北京市朝阳区__实习,时间是从__年6月23日到__年6月23日。为期一年的实习。实习期间的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
毕业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
一、酒店介绍丽城假日酒店是由香港中昌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以五星级标准兴建的集客房、餐饮、娱乐、商贸、办公、会议于一体的商务度假型酒店,于__年6月27日试营业,9月29日正式开业,总投资1.6亿人民币。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范文尊敬的老师:您好!初踏社会,心情激动、紧张、难过。激动的是我又成长了,可以开始我真正的人生,紧张的是不知自己是否能适应这个社会,战胜这新环境,难过的是从此我就要告别那纯真的学生时代了,心里矛盾脑子...
经过这段时间的资料收集以及和小组成员一起的讨论及交换的信息我有了一个非常大的感慨。中国近几年的发展非常快,人民的消费也越来越高,生活也越来越好。
经过三年的会计专业学习,我即将学完会计专业的全部课程,掌握了会计基本知识。按照学校和课程的安排,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本人于__年_月,在__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财务部,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专业实习。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为响应我校提出的号召: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__大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城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__年八月,我和几位同学到浙江省新昌县的村庄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报社实习总结 篇7
参加社会实习,对每一名大学生来说,都是必须要经历的社会经验,在实习中有很多的好处,锻炼自己的社会经验和能力是最重要的,还有很多方面不是用言语就可以表达出来,而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的锻炼出来的一种不自知的能力,这些方面都是我一直以来认为的比较客观的事实。在不断的发展,我坚信只要不断的努力,就会得到更多的成长,正是在这种信念下,我参加到了社会实习中来。
2024年7月,我在__晚报开始了我大一暑假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受益匪浅,不仅熟悉了报社工作的各个环节,掌握了记者采写的工作方法,而且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深化了我理论知识,下面就是我实习时的一些心得体会。
实习期间,我被安排到编辑部跟着一位资深的编辑实习。从此,我开始了和大学生活迥异的实习生活。由于我们平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习,所以初到这样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但是,每次有任务时,我的指导老师都会跟我讲,然后让我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写稿子,最后给予我一定的指导以及告诉我应该注意的问题。我的实习指导老师也经常帮我分析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有付出便有回报,实习期间,我发表各类稿件共计1,这次实习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我的实习知道老师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但是通过与他的交往,我学会了许多。比如,怎么和内向的人打交道等等。同时,我的老师是一个很注重培养个人自主能力的老师。在实习期间,他要求我自己出去采访,而不是跟着他看着他搞采访。这不仅仅是锻炼了我的自主能力,也锻炼了我的交际能力。第一次采访难免有些紧张不安,难免有些拘束。但是,当我们真正的深入其中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或许,很多人认为,采访只是一问一答,很简单的事情,其实非也。当我自己真正的去采访时才发现,原来问问题也是有技巧的。首先,你问的问题要一阵见血,这样你才能从被采访者那里获得更多的有用的信息。其次,问题要层层深入,你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再次,在采访中要学会总结,避免记下没用的信息。我在采访中还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采访一家中介公司时,那个负责人很委婉的避开我们所问的问题,而是一个劲的在介绍他们的公司如何如何好。我同我的实习老师讲了后,他告诉我说,这就是要看你如何把别人再绕回你所问的问题中了,这也是要本事的。进过了这样的锻炼,我也学到不少。接下来就是写稿子了。忘记说了,我所在的部门是专刊部,专门给房地产写软文的,那种很有深度的文章。在我采访完二手房中介公司后,老师让我独立完成关于二手房市场的软文,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有深度。在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之后,我认为还不错的文章就完成了。但是老师貌似不是很满意。他跟我讲了很多,关于从何入手,怎样措辞等等。最重要的是,老师教我如何层层深入,怎么样引用别人说得话。那天我又收获不小。还记得最后老师说过的话,好好学习写文章,这也是一种专长,比别人多一项专长也不失为一件坏事。
我觉得老师说得很对。毕竟我们是学广告的,以后在工作中也会多多少少的碰到写文章这类的事情。现在就该为以后打好基础。通过这次实习,我觉得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大地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强了,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了,写作能力也有了提升。但是通过实习我又发现,自己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包括文化知识上的欠缺, “书到用时方恨少”说得极其在理。动手动脑能力太差,只会机械的学习而不是自发性的去学习。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还需要在各方面去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尽可能完善自己。暑假的实习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学习还没有结束。我希望通过这2个月的实习为以后积累经验,在以后的实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当然自己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有很多地方没有得到改善,不过我并不灰心,因为很多的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改进的,需要慢慢不断的前进,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了,自己就会慢慢的成长,得到更大的进步,这是我一直以来都认为的很好的方面。马上就要开始新的学期了,我相信我会在新学期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在学习和实践中都得到应有的进步,这些才是我认为的最好的方面,只要我一直不断的努力下去,我相信我的明天将会更加的美好!
报社实习总结 篇8
分享物流报社实习总结参阅
匆匆来到报社实习差不多一个月了。早已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心得、感受写出来。尤其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记载,显得是那么迫切。
前期的懵懂到清晰
5月21号,在慈总介绍下来到了现代物流报社,迈进编辑部的第一感觉始终记忆忧新。从同事(应该说是老师们)的热情、友好到工作环境的清新、和谐,让我由衷的感到温暖,一种毫无束缚、毫无压力的优越感让我喜欢上这里。
在韩主任的带领下,我开始了自己的见习生涯。
首先,深入了解报纸定位很重要。现代物流报(我们主要负责钢铁物流),顾名思义,所谓物流,通俗讲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配送等功能的集合过程,而钢铁物流正是特指钢铁产品的流动过程,我们关注的正是这一流动过程中的最新信息,从生产原料供应到走向市场,从企业举动到市场需求等一系列的动态信息。
刚到报社的我,对这个定位并不是很明确,在韩主任建议下,我几乎费尽一周的时间大量翻阅近期的报纸,以及我报的数字报,新浪财经频道、中国联合钢铁网。
当然,为了补充专业方面不足,我还阅读了《专业采写报道》、《经济采访》、《现代物流教程》、《宏、微观经济学》课本。
看到大篇幅的钢铁及上下游相关产业类新闻,我一下“蒙”了,先前我在《河北青年报》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教育新闻,都是一些比较大众化、通俗类新闻。而我个人认为,摆在我眼前的报纸,很明显是专业性、深度化经济报道。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不得不暗示自己要转变青年报那种采写、报道理念。
我开始了细致的'研究。现代物流报(钢铁物流)主要在周二、周四出版。一般情况下,周二,一到三版分别是头版要闻、新闻评论、专题报道。以及后面的论坛、产经、业界企业、等固定版,当然还有谈经论道、行业组织、论坛等不固定版面。周四,一到三版,基本无变化,除外,还有固定版面蓝海、市场板材、建材、有色金属等等。
我个人工作主要是辅助韩主任的“蓝海”版块,蓝海总四个版面,包括上下游产业链、电子商务、金融等。
见习第一周,赶上了毕业典礼、颁发学位、离校找房子等,这一周说自己懵懂,除对报社工作认识外,很大方面来自大学生毕业后的那种喜悦、感伤、失落等复杂情感的交织。
中间的学习到再认识
望着一个个朝夕相处的同学踏上离去的列车,曾经的微笑,今日的离别。一种力量激励我,要奋斗、要努力工作。再次找回了考研的那种顽强意志。
我发表的第稿件是钢铁上游产业链煤炭方面新闻《钢性需求拉动煤炭价格钢企成本压力仍将持续》。一开始,只知道煤炭价格一时期出现暴涨现象,随即成为各大财经媒体的焦点。
后来,通过网络浏览、阅读煤炭等相关动态新闻及分析报道,终于在阅读中找到了煤炭和钢铁的切合点。主题定下来,接着采访就是问题了。
传媒业内的“七份采,三份写”可以突现出采访的重要性。成功的稿件,缺少了采访这一重要环节,就是“闭门造车”式新闻,尤显空洞、不真实、无现场感、无说服力。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始着手采访工作。
第一步,联系、搜索采访对象。由于刚从事这方面工作,人际圈不广是弊端。通过网上大量联系煤炭行业专家,最终约到了银河证券研究员、博士后田书华老师,后来才知道他可谓是煤炭业界领头人。
第二步,拟订采访提纲,其实大多时候这一步工作可以先做。待预约好田博士后,我开始起草《采访函》。具体包括礼貌用语、涉及采访问题要简洁、深刻、明确,最后的落款、署名等细节问题。《采访函》一定要提前发给采访对象,并标明要求回复最晚期限,第一次我就忽视了这一问题,直到报社马上排版、截稿时才收到回复,连忙编辑稿件,费事费力。
第三步,等待回复的同时,我及时关注这方面相关新闻,以防新闻“复现”,失去首次报道性。同时,我针对煤炭价格上涨对钢铁行业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电话采访了其他煤炭界人士,对大多的看法、观点进行了解,必要的观点纳入编辑写作范围。
第四步,编辑稿件。从采访的内容里找“亮点”。找能脱颖而出的话语,来直接引用。在采访田博士后时,田博士后明确提出了:“__年中国很可能会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的观点,抓住这一点来引申报道,提升报道影响力。
但是,在这第稿件的采写过程中,我忽视了对钢铁的重点采访。这是报纸的宗旨,作为钢铁物流方面的刊物必须时刻以“钢铁”为核心关注对象。
报社实习总结 篇9
实习真的很快,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昨天还在报社里。还记得我第一天去的样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去的路线,好不容易挤上了拥挤的公交车,好不容易找到了报社,又好不容易得找到了老师,不过一切都是顺利的。
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进入社会,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真的很紧张。大家都做自己的事情,当我进去的时候只是礼貌性得看我一眼,好一点的给我一个微笑。我不尴不尬得走到老师面前等候发落。不出意外得第一天的任务就是看报纸。
第二天我有了自己的办公桌,我以为我也正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可是我想错了。一连几天我都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的,偶尔老师给我一个任务,哪怕是很小的任务我都大动干戈,搞的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一样。
第一个星期真的如噩梦一般。在办公室里你会感觉自己完全是多余的,没有人会理你。而且老师们在你面前侃侃而谈,但是任是没有你插嘴的份,第一个星期就在这么浑浑噩噩中度过,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完了!完了!这个暑假完了,难道每天在这里做空气。那还不如回家。说真的,我真的有想过不干了,回家算了。
但是所谓绝处逢生,坏到了极点就不可能再坏下去。第二个星期因为报社的活动较多,慢慢得和老师们熟络起来,但是一般来说我还是大气不敢出的那种。说到我的老师那可不得了啊,在我进去以后不久她们三个就组成了太太理财团,有了一档专栏叫太太理财经。在这么强大的老师团里沃的压力可想而知啊。最后还是小l老师开口了:你多看看基金的东西啊。熟了以后可以帮我写基金的文章。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是煎熬了多年的农民听到了解放的消息般振奋人心啊。我终于可以有事情做了!
但是天下哪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啊。要写文章可以,那必须了解基金的基本常识啊。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耐心,而且那些名词解释解释得又老长老长的。现在我懂了以后看,我觉得它们讲的很多都是废话,明明很简单的意思被他们解释得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几天那个痛苦不是用语言可以说明的,天天我看得是云里雾里啊。
忽然有一天,老师问我看得怎么样了啊。我这个人胆子也大了,说:看懂了。结果老师就说:今天要写重点啊,你看看有什么好的题材没有?像我这种对概念都一知半解的人,还让我选题材,一听到老师的问题我就蒙了。我当时说:我们可以写写投资者的后市的操作。现在想起来我一个汗啊。这么烂的题材。楼老师也没有多说我,只是笑了笑说:你跟我来的时候一样一点都不懂。你现在还是要多看看,不要急。那时候我就觉得真的要做好一行真的不容易,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因为那天其他老师也不在,我就和楼老师聊了起来。聊天后我才知道原来楼老师也是城院毕业的,而且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浙大的研究生。经过那个下午的聊天我和楼老师也渐渐熟了起来。我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基金的知识学好,至少不能给城院的人丢脸。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有一些讲座,对基金的大概有了一个把握。至少基金有哪些分类,不同基金之间有哪些区别,我都搞清楚了。
后面几个星期,我不仅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老师更是把写封底报道这种重大任务交给我。说你慢慢写写看,写得好写不好都没事,我会帮你修改的。第一次写的时候当然是力不从心,非常想写好但是知识面不够。而且整个流程也不清楚,到最后写得我累死但是出来的效果还是不行。我非常不好意思得交给老师,老师看过以后没有批评我,只是说这个重点已经抓的非常好了,就是你的新闻结构和欣慰措辞还有很大的不足,总体来说写得不错。当时我那个开心啊!没想到我这个没有什么文采的人也受到了表扬。
以后的每个周五我都会写封底报道,而且越写到后面我越驾轻就熟。收盘后看各个财经网站的收评,然后打电话给各大证券机构采访相关人士关于大盘走势的分析,还有对后世的预测和操作建议。老师也是一次比一次满意。
这次的实习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是新闻写作上的经验,还有如何与人沟通的能力上,而且还收获了几个很好的老师能为我以后的新闻写作提出建议。这个暑假的实习真的过的很有意义。
报社实习总结 篇10
从7月13日开始,截至8月30日,我在南方日报东莞站实习了45天。我的专业是小学英语教育,但来到报社实习做文字记者,我并不觉得矛盾,反而发现两者有许多共性。比如,教育是一种传播,新闻也是一种传播。搞教育要因材施教,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做新闻也要“因材施教”,搞党报的时刻记着自己在对党和领导说话,办都市报的总想着老百姓关注什么。
45天,洗去了我的书生意气。新闻对我而言已不再是纯粹的文字功夫,而是对社会现实的记录和反映。新闻有地域之分;新闻人有国界之分;新闻机构不可能不考虑公共利益、民族利益和社会影响。从新闻线索的获取,到根据报纸的定位和风格判断新闻价值,再到采写编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
但是,作为一名实习记者,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写好新闻。令我感受更深的是,如果没有博尔特般的行动速度,就赶不上日报的出版进度;如果新闻敏感性不强,就会因错失新闻而捶胸顿足;如果没有驾轻就熟的采访技巧,就算找到了知情人,也可能无功而返;如果社会经验和阅读经验不足,就会影响记者的创造力。
截至8月24日,我发表了2文章,近4万字,涉猎了许多题材,如现象、会议、报料等。会议现场我跑了许多次,如东莞拟增加出租车听证会、特约研究员会议等,慢慢跳出了对会议的肤浅认识,即某某单位召集某某人在某某地就某某事开某某会,然后打个腹稿,在会议消息主体部分写上某某领导说,或某某与会人说。
工作后跟会,我会先把工具箱备好——若干支不同颜色的笔、笔记本、录音笔、名片、笔记本电脑等——然后思考为什么突然召开这次会议,发生什么事情了,会议中有哪些新闻,新闻背后有没有新闻。一方面,我会尽量搜集全面的新闻材料,另一方面,写作时根据事实本身,采用处理方法。这种工作模式或许有些理想化和完美主义,但是记者的大脑每天都在激荡,不就是为了做好新闻吗?
除了会议新闻,这些日子还接触了现象报道,如《公路绿化树过高竟引来车祸?》、《买本杂志真的好难》、《暑期学生打工频遇陷阱》等。
现象报道曾一度令我倍感头疼,因为我不单无法像报道会议一样轻易获知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还时常怀疑它的真实性。如在采写《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一文时,我拨打了几个酒店和影楼的电话了解“七夕”和“九九”婚宴和婚纱摄影预订的情况。最后发现,这些酒店影楼并不重视这两个传统节日。当段老师打上“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的标题时,我立马困惑了。因为我觉得它的真实性是模糊而不严谨的。东莞可能有上百家酒店影楼,而我只采访了不到十家,这可能只是局部事实,而非整体事实。没有任何一个权威的调查告诉我,酒店影楼真不抢。随后,在与段老师的交谈中,我第一次认识了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也更坚信新闻真实性是做一切新闻的出发点。
当然,在实习中,我发现自己读的书太少了,社会经验太浅了,采写编过程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
跑报料新闻时,一次遇到珠宝店盗窃事件,我像一艘航行的船迷失在茫茫的雾海中,四周围找知情人,最后得到的是残缺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