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意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
1.芳华:芬芳的鲜花。
2.初:刚刚。
3.庭树:花园里的树木。
4.故:因此,所以。
5.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春雪原文翻译
新的一年来了,但是没有见到花的芬芳,直到二月份,才惊讶地发现草萌发出绿芽。雪好像不能忍受这个春天的延迟,竟然翩翩起舞,在院子前的树木间撒上飞花。
春雪原文背景
前人系此诗于元和十年(815),当时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诗写长安春雪,具有独特纤细而深刻的审美情趣。无论是咏雪,还是剪春字,都要先从春天的感觉中落笔。对于北方人而言,新年是正常的,但对于南方的汉人而言,南方的春天是迟到的,直到二月,但白雪不会离开,它会穿着院子和春天的乐趣。诗人借用了岑参《白雪歌》的意思,提议雪为花,进一步雪为人,说雪在春天太晚了,所以为大家装饰一些春天的花。诗中充满了一种北方人在冬季到春季的喜悦,这可能是岭南人无法理解的。此诗当与8年后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参读。
春雪原文赏析
这首《春雪》,构思新巧。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是农历的第一天,春天前后的第一天,因此它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没有芳香的花朵,使冬天期盼已久的春人着急。一个“都”字,显示出这种热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在侧面而言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缺憾。“惊”字最值玩味。它说出诗人在着急期望中总算见到了春意的萌芽。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这一“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盛开太晚的缺憾、痛惜和不满意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好像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见到了春的消息吧。从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句话的表面据说有雪和无花果,实际的感觉是:大家还可以等到晚春,从二月的草芽见到春天的形象,但是雪不能等,竟然穿着树飞花,自己摆出一束春天的色彩。真正的春意(盛开的花朵)在未来,虽然不可避免地会感到一些缺憾,但这种穿着一棵树飞春的雪花飞舞也给大家春天的气质!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是忧郁而非缺憾,充满喜悦。一个盼望春天的诗人,假如大自然都还没春意,他就能够幻化出一片春意来。这是三四句话的美妙之处,充满了强烈的浪漫主义。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如此美好富于灵气。诗的构思甚奇。早春的时候,雪花飞舞飘舞是“新年没有芳华,二月初见到草芽”的原因,但是诗人讨厌雪花飞舞到春天的颜色变晚了,说“穿庭院里的树”。这种反因果的写作增加了诗文的兴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式的为动态性,把早春的冷淡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第三段和第四段简短的欣赏:运用拟人化的技巧,热情与穿着比较春天的雪作为人类,假如有一个人的美好愿望与精神,同时穿着春天的雪花飞舞好像也给大家提供了春天的气质,为诗文增加了浓郁的烂漫色调,营造一种生动的喜悦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