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读苏轼的那些宋词,印象最深的恐怕是他对于人生情感的表达、对于人生哲理的反思、对于个人命运的慨叹。相比而言在苏轼的很多宋词当中,虽然有对于景色的描绘,但是和盛唐的王维李白等人相比还还还有着差距。
毕竟从我们的感受来看,宋词对于情感的表达是要优于唐诗的。因为宋词本身长短句错落有致,更有助于表达情感的细腻。当然其对于人生哲理的感悟和描绘,同样也负有优势。相比来说,宋词之中对于景色的描写,总感觉让人有所欠缺。
不过当我们读到苏轼这一首描写长江深秋景色的宋词之时,也充分感受到了宋词中对于景色描绘的行云流水之美。
且看: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这首宋词的题目是《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写于苏轼的青年时代。公元1059年,苏轼告别故乡四川眉山,沿着长江返回汴京。当时正值深秋,苏轼被长江两万的景色深深迷住,写下了这一首精彩的词作品。其中有行云流水般的景色描绘,也有对于故乡的恋恋思念之情。
在宋词的一开篇,苏轼就看到满天的山色,“山色横侵蘸晕霞”,山色浸染着傍晚的霞光,交相辉映。青山绿水斜阳残照,词人就如同走在画面中一般。“湘川风静吐寒花”,此时的江面上风平浪静,秋天的花朵正在开放。
而在远处,岸边的树林旁边还有几户人家。傍晚的时候,乌鸦的空中飞翔,啼叫寻找着可以安息的地方。
这样如画的画面让苏轼沉醉。但是当年只有20出头的苏轼,就此离开故乡,去寻求人生中更大的梦想。就如同当年李白出蜀写出“仍怜故乡水,千里送行舟”一样,苏轼也生出了几分思乡之情。
“梦到故园多少路”,刚才的梦中好像又回到了故乡,梦境中都是在故乡时所走过的那条条小路。那是最熟悉的地方,那是承载着自己童年记忆的地方,那是一辈子都会让自己刻骨铭心的地方。但是此时只能在梦境中出现,要知道“酒醒南望隔天涯”,酒醒之后自己就要和故乡有天涯之远。
而此时的月亮已经高悬天空,“月明千里照平沙”,又又大又亮的月亮光照千里,广袤的沙原上一片雪白。
这首宋词到这里戛然而止,就好像苏轼的思乡情并没有完全表达出来,但却用最后的月光、月华如水带给我们意犹未尽之感。以这样的画面结束,更有余音袅袅之感,让我们沉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