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的近义词
诏书的近义词
圣旨:1.帝王的意旨和命令。 2.今多用于比喻不能违圣旨
诏书的意思
诏书:皇帝颁发的命令。[imperial decree; imperial edict] 皇帝布告臣民的文书衣带诏书
诏书的近义词
诏书相关近义词
带诏字的近义词
诏书相关成语
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仰屋着书: 仰:脸向上;着: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仰屋著书: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伴食中书: 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借书留真: 指借别人的书,抄写后留下正本,把抄本还给别人。
儒家经书: 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公车上书: 公车:汉代官署名。指举人进京应试。特指入京会试的士人上书言事
凭几之诏: 指皇帝临终遗诏。
凿柱取书: 指秉承先人的遗训。
凿楹纳书: 指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刘毅答诏: 指敢于谏诤。
刺股读书: 比喻刻苦攻读。
十年读书: 指长期努力于学业。
博览群书: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学书学剑: 学文练武。
官样文书: 指堂皇典雅的应试文字。袭用固定格式而内容空虚的文章
寄雁传书: 指传递书信。
寝馈书中: 馈:吃饭。读书很专心,吃饭睡觉都忘记了。
左书右息: 比喻倒行逆施。
左图右书: 周围都是图书。指嗜书好学。也指一种有插图的读物。
平安家书: 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弃书捐剑: 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待诏公车: 诏:皇帝的命令;公车:官车或官署。指在公车或官署准备听从皇帝的召唤
徒读父书: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悬石程书: 形容勤于政事。
手不释书: 犹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拥书南面: 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同“拥书百城”。
拥书百城: 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诏书相关造句
一、但这样的荒唐论调被一道诏书给废止了,颁布这道诏书的正是一言九鼎的西奥多.罗斯福。
二、高洋在诏书中将州郡膨胀主要归罪于豪家大族,不能不说是别有用心的,显示了高氏政权与豪右的对立态势,高洋以此为借口打击豪右的用意也昭然若揭。
三、承惊觉,不见诏书,魂不附体,手脚慌乱。
四、诏书是以皇帝名义发布指令的专用文书.
五、另一诏书,通知护守王家园林的阿撒夫,令他给我木料,为做圣殿堡垒的门户、城墙和我要住的房舍之用。
六、皇帝在这儿处理政务:颁布诏书,接见朝臣.
七、如同丧家之犬的溥仪也随之神情沮丧地宣读了退位主诏书.
八、我到了河西的省长那里、将王的诏书交给他们.
九、于是,朝廷下诏书派监军卫罐逮捕邓艾父子,用槛车将其送到京都来。
十、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诚自知奉见先帝,必无当死之理也。
十一、既然天子已下诏书,承认刘璟为荆州牧,那我们再联合其他两家打江夏,就变得出师无名,请子布劝勉百官,让他们顾全大局。
十二、诏书中所称蜀汉二主,三分鼎立之权,任嚣、尉佗之谋,实在让人感到痛心。
十三、又兖豫之人,猝被征发,远赴万里,无有还期,诏书迫促,必致叛亡,其不可二也。
十四、太后如若下嫁,并为此发布诏书,那么也应由专使迅速送往李朝,而《李朝实录》中却偏偏没有关于太后下嫁和大婚诏书的记载。
十五、分茅胙土之赏,决不食言!当王承恩阅读诏书时候,崇祯焦急地从龙椅上突然站起,在暖阁中走来走去。
十六、信使念完诏书,便让镇上书令抄录下来张贴于城镇诏示百姓。
十七、身居将阃,功无补于涓埃;口诵诏书,面有惭于军旅!尚作聪明而过虑,徒怀犹豫而致疑:谓无事而请和者谋,恐卑辞而益币者进。
十八、方孝孺因为不肯写即位诏书,除被诛灭九族外,连带朋友、门生一起被杀,前后牵连人数达到八百七十三人,成为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诛灭十族”。
十九、诏书每下,百官各上封事,欲以改政思谴,除凶致吉,而言者不蒙延纳之福,旋被陷破之祸。
二十、宋主赵扩逃跑失败,被迫下了退位诏书,早已传檄天下。
诏书相关词语
属书:著作;纂辑。
官书:①旧时由官方编修或刊行的书。②〈书〉指文书;公文。
官书局:①清同治、光绪年间各地官府所设的出版机构。有金陵官书局(江南书局)、浙江官书局等十多家。②清末官办翻译出版机构。1895年清政府把维新派强学会的强学书局改组为官书局,译刻各国政法、商务、工程等书籍。1898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琅书:1.道家的书。2.指史册。
理书:1.处理文书。2.温书。
官样文书:指堂皇典雅的应试文字。袭用固定格式而内容空虚的文章。
尚书:①亦称《书》。儒家经典之一。为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书中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事实上其中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②官名。始于战国,掌管文书。汉武帝时地位逐渐重要。东汉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唐代中央首要机关分为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执行政令。宋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谈,行政全归尚书省。明代以后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相当于国务大臣。
尚书履:《汉书.郑崇传》:“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后以“尚书履”指尚书的官职。
尚书省:官署名。东汉设置﹐称尚书台﹐或称中台。南北朝时始称尚书省﹐下分各曹﹐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唐代曾改称文昌台﹑都台﹑中台﹐旋复旧称。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长官为尚书令﹐其副职为左右仆射。元代尚书省时置时废;明代各部均直接对君主负责﹐遂不设尚书省;清制同。
尚书郎:官名。东汉之制﹐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后尚书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职务﹐通称为尚书郎。
祷书:祷祝之文。
琼书:1.美称出家人的诗文。2.指佛经﹑道书。
载书:盟书,会盟时所订的誓约文件。
沙书:一种技艺表演。其法,用手撮细沙或石粉挥洒成字。能表现出一定的风格﹑工力者为佳。
禅书:禅让皇位的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