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文写几个字没有什么灵感,但最后写出来就让人觉得枯燥僵硬。这可能是很多软文作者都会遇到的问题,所以从这七个方面来提高你的专业素养吧。
写软文的时候,没有灵感和状态怎么办?如何才能长期保持出口高质量文案的势头?除了被关在暗室,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人写出让用户印象深刻的副本?如何让文案更美观易读?
想写好软文,需要培养这七个专业素养。
首先,文本的节奏
许多人在提到软文时使用“语感”这个词。听起来很玄学,但是语感好的软文往往可读性更强,更容易记忆。
语感的起源在于语言本身的节奏和韵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那些节奏和韵律无可挑剔的词称为“诗”,而具有这样特征的词通常更适合被人传唱,所以我们称之为“诗”。
在商业软文这一类,有节奏感的软文会让用户更愿意阅读。我们要把软文做得像刺刀一样短而锋利,一针见血,而不是像去掉脊骨的鱼一样黏腻无趣。
作家阿城的文章短小精悍,文字功底深厚。他曾经提到过一个让文字有节奏的窍门,就是要熟练地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我写作中节奏的作用,不是语法。当我把“他站起来走过去说”改成“他站起来走过去说”的时候,节奏出现了。汉语是以4/4拍为基础的,所以我们的成语都是四字词。如果我把四个字拆分成三个字,一个字,再拆分成四个字,是字本身,而不是内容本身,才有意义和美感,或者说激发我们的美感。
把句子放大成文章,等等。一篇充满长句的文章会让阅读变得困难,当短句和长句很多的时候,文章很容易表现出节奏感。
例如,萧红在《呼兰河传》开头写道:
燕东封土时,土裂开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一尺长,几尺长,它们没有方向,每当冬天来临,大地就会裂开。
用简短工整的句子勾勒出北方的寒冷。
《树王》中的阿城描述了一个人因为一棵大树被砍倒而不快乐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小说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萧的骨殖仍埋在原葬地。渐渐地,这个地方长出了一片草,生出了白花。有认识的人说:这草是,能治刀伤。在山上工作的时候,经常会休息一下,看看,可以看到巨大的树桩,就像是一个人掉在下面留下的疤痕;你也可以看到白色的花,像一个切割的肢体,显示白色的骨头。
就是这样的词,长句不臃肿,短句清脆工整,富有节奏,读起来有意义。
第二,拒绝滞后,文字要轻而有力
有些软文有神奇的力量,让人觉得作者写起来毫不费力,但读者读起来字字铿锵有力,举重若轻。但对我们来说更容易发生的是,作者努力写作,用户努力阅读。
为什么有些软文可读性差,呈现出一种粗糙呆滞的风格?
这与软文的信息密度、文字的形象甚至字形的细节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已经明白了“简洁”对软文的重要性,要在承载等量信息的情况下,尽可能少的用词来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字符的信息密度过高,会影响信息传递的效果。
软文的信息密度与软文的可读性之间的关系呈抛物线状。在软文的信息密度达到阈值之前,其可读性与信息密度成正比。也就是说,这个区间的软文越精炼,可读性越强。
而当软文的信息密度超过一个阈值时,其可读性与信息密度成反比,软文由精变难,可读性变得非常弱。比如文言文。
因此,在写作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软文的简洁性,还要注意它们的信息密度。
我们可以通过拆分长句或者在句与句之间添加信息量较少的词来淡化长句。
就像阿城说的:“一篇好文章,不需要一句好的句子就可以一路走来,但一定要有一句蠢的句子。愚蠢的句子似乎不合理,后面的好句子似乎不费力就很好。”
除了信息密度,你对词汇的选择也会影响文案的可读性。
一些意象重、含义抽象的词会使词的风格显得呆滞,甚至笔画复杂的词也会有同样的后果。相反,一些画面清新、笔画简单的文字会让文案看起来轻巧易读。
你对词语的选择和组合决定了软文的质感。我们可以试着比较下面两段短文:
第一段:
她400岁时正值壮年。三年前,在智利,星河湾选中了她,当时就开始了很多必要的工作。两年前,当所有的出发准备工作终于完成时,她乘船来到了上海。她的体重和土壤是27吨。她在上海住了整整一年,这是她适应中国的必要程序。2004年12月,一个下雪的晚上,她以27吨的体重正式落户北京。一只直径在胸高、高6米的400岁智利密生棕来到北京星河湾。另一个也是。
第二段:
在借鉴国际建筑师赖特建造别墅精髓的基础上,别墅大规模使用石材,使得美国庄园的气象在当代别墅文明中得以传承。宽敞的空间展现出北美建筑的恢宏大气,辅以手工瓷砖和凹凸不平的外墙,弥漫出与生俱来的豪宅气息。超高的绿化率,光是花木就要耗费几千万,五大竖向景观相互辉映,形成一个纯粹的生态园林。
第二段与以上两组短文相比,充满了长句、形状复杂、意义抽象的形容词,词语表现出一种滞后感,看完几乎没有记忆。而第一段的文字和句式相对简单,质感较轻,可读性强。用简单的文字勾勒出故事感,不用大惊小怪的形容词就能感受到星河湾的高端创造。
第三,隐喻是词语的调味剂
为什么有的软文读起来枯燥生硬,有的却有趣耐人寻味?
除了节奏感和适度的文本密度,还需要运用一些修辞技巧,让软文更有嚼劲,让用户在回味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信息的记忆。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隐喻是天才的标志。
表现了对善用隐喻者的崇拜。一个巧妙的比喻可以降低理解新事物和抽象情感的成本,让接受信息的过程更容易,更有趣。对于商业写作来说,使用隐喻的关键是找到本体和隐喻的关系,并使其合理、有纪念意义。
只有准确的比喻才能准确传达出你原本想要传达的信息。
隐喻需要洞察力和想象力,但你不能让想象力游走,否则你很可能会写出下面这句话:
他们的爱是如此的炽热和燃烧,就像尿路感染一样强烈。
她那么依赖他,仿佛她是大肠杆菌菌群,他是温室下的加拿大牛肉。
这种缺乏美感的比喻,可以被博主嘲笑,但放到更严肃的商业环境里,就过时了。
除了软文大师之外,许多作家都是学习的奇妙隐喻的制造机器,例如:
诚实正直的人的恶意,就像大米里的石子,或者去骨鱼片里未洗净的刺,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痛苦。——钱钟书《围城》
阅读是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
如果你年轻的时候有幸生活在巴黎,你这辈子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会陪在你身边,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海明威
在芬芳凉爽的卧室里,女人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阳光。—— marquez
南方的天空是粉红色的,像豹子的牙龈。——博尔赫斯
学习比喻修辞没有捷径,只有多看,多学,多练,最重要的是要有洁癖,这种洁癖驱使你去想办法让文字变得更美好,更有趣,而不是安于携带,堆砌。
写好软文不是抓住每一分钟的问题,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就像陆游说的“要学诗,时间就在诗之外”。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软文写作需要养成一些特定的习惯,帮助我们在真正写作时感到更舒服。
第四,利用观察提高软文的“粒度”
有些软文读起来像一个1000度近视的人看到的世界,模糊而平淡;而其他软文所呈现的世界,则清晰立体,充满细节。
这种差异通常有两个原因:
第一,表达能力太弱,无法用文字还原自己所见所想;
第二,观察能力太弱,世界本来在他眼里就是混沌的。
大多数情况下,第二个原因往往是根本原因。一篇优秀的软文,就像一台行走的录音机和显微镜,能够以非常精细的粒度观察和感知周围的人、事、景、情。
也是一个对观察能力要求很高的职业。画家需要通过上千张素描来磨练自己的观察能力,作家也需要通过反复的文案练习来提高文案的“颗粒度”。
也是《呼兰河传》中的一段。萧红详细描述了院子里的植物,精确到了精细度:
黄瓜的小细藤细如银丝。太阳一出来,细细的小葡萄藤就闪闪发光,葡萄藤的顶端干净得像黄蜡画的丝。黄瓜幼苗上伸出无数这样的丝。丝卷须的尖塔来回卷曲,仿佛在说自己虽然勇敢,但大树、杂草、墙壁、窗户、到处爬行,也在恐惧。
黄瓜苗上的丝可以这么详细的描述,背后是惊艳的观察,就像萧红的眼睛自带微距镜头。
马尔克斯描述了乌尔比诺博士在《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午休:
他几乎总是在家吃午饭。晚饭后,他坐在院子里的花坛上小睡十分钟。在他的梦里,他听着女仆在枝叶繁茂的芒果树下唱歌,街上的哭声,港口柴油发动机和马达的轰鸣声。在一个炎热的下午,噪音在周围回荡,就像一个被定罪的天使在受苦。
优秀的作家除了视觉,对声音也很敏感,比如丫鬟的歌声,街上的哭声,柴油机和马达的轰鸣声。
除了日常写作,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当你看到一个场景或者一件事情的时候,试着在心里默默的用文字去描述。长此以往,写文案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写的瞬间会少一些。
5.储备词汇,从鱼缸到海洋
很多人在写软文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困境:脑子一片空白写不出一句像样的话,或者写到了某个地方突然卡住了,很难找到合适的词来遵循。
原因是你的词汇量储备不够。
词汇是软文最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很多人以为自己对母语的词汇有足够的控制力,结果往往是相反的。软文需要有意识的扩大词汇量。这里的词汇并不是指你需要储存多么生僻或者华丽的词语,而是指当你想要表达某种情绪,描述一个产品时,可以适当使用的词语。
村上春树曾透露,他的脑子里有一个“大文件柜”,里面存放着各种信息。他写的时候可以随意提取,非常容易。
我的脑袋里装着这么大的文件柜,抽屉里装着各种记忆作为信息。不仅有大抽屉,还有小抽屉,其中也有内置内讧的抽屉。我一边写,一边根据需要打开相应的抽屉,取出里面的材料,作为故事的一部分。
在日常生活、阅读和软文交流中,如果遇到有趣的表达或新鲜的词语,不妨记录下来,丢进你的“文件柜”。当你的词汇储备从“鱼缸”变成“海洋”时,它能繁殖的不仅仅是小鱼小虾,还有神奇的鲸鱼。
第六,多聊天,多看资料,多看数据
软文作家最喜欢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过于依赖直觉、灵感和个人经验。但是软文来就属于业务,也需要理性和逻辑。
除了上面提到的写作技巧和训练方法,如何才能写出让用户印象深刻、形式转换的软文?这是更多软文在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当互联网每秒钟产生数万条信息的时候,暗室里的大脑风暴就没那么有效了。软文不要以自己的直觉、经验或身边的案例为依据,要经过训练形成科学开放的思维。
走出小黑屋和办公室,和目标用户聊天,和更多人聊天,甚至把他们拉进你的专属微信群。写完软文,扔进去问能不能打动他们。
养成阅读信息的好习惯,每天保持一定的信息摄入量。无论是行业还是专业信息,“有输入才有输出”。如果你获取更多的信息,你的视野就会开阔。各种数据和报表也应该是你信息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你对市场和人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七、软文是长跑
软文就像长跑。很多时候会让你很累,很不稳定。在这个过程中,你唯一需要克服的人就是你自己。是文案需要培养的职业素养,即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写出得体的文字,而不依赖于灵感或状态。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写道:
“只有天才没有手艺,就像燃料没有发动机。它可以像野火一样爆发和燃烧,但结果是徒劳的。”
情绪稳定、精力充沛、工艺精湛同样重要,尤其是商业软文。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生产出高质量的软文,才能赢得软文的“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