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酷猫写作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思想汇报 > 思想汇报范文

2023关于依法治国思想汇报参考(精选20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1:31:25 查看人数:82

2023关于依法治国思想汇报参考

第1篇 2023关于依法治国思想汇报参考

敬爱的党组织: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全面依法治国首先要完善立法制度。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立法法修改决定,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生动实践,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成功典范,是贯彻落实党的__大和__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成果。我们相信,立法法的修改完善,必将对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立法质量,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完成“__”规划,稳增长调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任务艰巨而繁重。新形势下,面对接踵而至的挑战、稍纵即逝的机遇,尤其需要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支撑作用,广聚社会共识,崇扬法治精神,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提供强大的制度动力。

民主兴则民心聚,法治兴则国家强。无论是加强和改进立法,确保国家发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还是加强和改进法律实施,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无论是加强和改进监督,确保公权力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还是充分发扬民主,坚持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序扩大政治参与,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肩负着重大责任。国家权力机关做出的每个抉择,都关涉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法治规范和完善国家治理,以民主激发和凝聚民智民力,不管形势如何复杂多变,艰和险可能构成一时挑战,但时和势都将在我们这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深根植于中国社会的沃土,60年风雨为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重要源泉。永葆开放心态、坚定制度自信,在坚持中完善、在实践中发展,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必将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凝聚起强大动力,以独特的光辉照亮人类政治文明的星空。

美好的愿景不会自动化为现实,良好的设计要靠实干才能落到实处。以制度筑牢自信、以民主凝聚人心,奋发有为、只争朝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定能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历史征程上,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光荣梦想贡献新力量、谱写新篇章。

第2篇 依法治国为何必须坚持五项原则十八届四中全会思想汇报范文

敬爱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为何必须坚持“五项原则”?笔者认为,这是由我们的国体、政体所决定的,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底线,是依法治国的根本。我们必须毫不含糊地坚持,绝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都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才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因此,实现依法治国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实现法治强国的目标。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当代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只有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才能担当起这个伟大的事业;只有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因此,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立法要反映人民意志,执法要维护人民权益,司法要接受人民监督,守法要依靠人民拥护。只有人民的权益得到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才能得到彰显。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公正的底线。要做到司法公正,就必须真正确立法律的尊严,坚持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因此,四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等措施,切中时弊,操作性非常强,对保证司法独立、规范司法行为、监督司法活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要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防止以损害精神文明为代价发展经济,就必须坚持一手抓法制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一手抓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只有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才能用道德的力量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唤起人们的良知、正义感、荣誉感,自觉地执法、守法和护法,自觉地与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使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大踏步前进。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是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正确体现。任何国家法治体系的形成都植根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背景,国情不同,法治体系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法治道路。我们党经过建国60多年的探索,已经成功地总结出了一套依法治国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是中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保证。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地总结自身法治经验,不断探索完善适合本国国情的法治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法治建设的初衷,才能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根本提升。

汇报人:

____年-11-08

第3篇 依法治国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八届四中全会思想汇报范文

尊敬的党支部: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__月__日至__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并将通过《____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选择。从开国大典前夕的《共同纲领》播下法治的“种子”,到民主法制在经历曲折后的艰辛探索;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法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组数据引人注目:截至____年__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42部。68部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列入了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法引领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国家治理新常态。

多轮司法体制改革,使“努力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成为司法机关孜孜以求的庄严目标。____年__月__日,福建小伙儿念斌在被羁押多年、4次被判死刑后,终于被宣告无罪释放。此刻,迎接他的不仅有自由的空气,还有法治国家对人权的保障、对公正的呵护。

不久前,宁夏中卫的农民王金富决定结束长达3年的上访奔波,改为向法院提起申诉。“现在走到哪里,都说要走法律程序,找领导也没用了。”朴实的王金富说。随着《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的出台,诉讼与信访彻底分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成为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要求。

依法反腐、制度反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审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历程,反腐以治标开始,在过程中逐步制度化,通过一系列规范性的做法,最终达到治本的效果。不难看出,法治化无疑是反腐__最鲜明突出的特点,其本身就是依规治党、依法治国的重大实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首先回答,当前我们在法治国家建设中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从人民网每年全国两会前夕进行的“两会调查”中可以看到,从____年到____年的____年间,“反腐__”12次名列网民关注的“两会热点”前三名。而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司法公正、食品安全等网民关注度较高的话题无不与法治密切相关。

腐败之风令公众对公权力机关和公职人员的信任大为消减;执法不严让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有害食品事件频频上演;有法不依令“看得见的手”进退两难,“看不见的手”难以施展。过去的经验和现实的要求都表明:治理当今中国的问题,健全法制、厉行法治,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无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按下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快进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汇报人:

____年__月21

第4篇 把握六个关键词迈出依法治国坚实步伐思想汇报范文

敬爱的党组织:

__日闭幕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____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____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着眼未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仔细研读《决定》,笔者认为,其中“六个关键词”为依法治国迈出坚实步伐奠定了基础。

“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根基”。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由此可见,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因此要提高立法透明度,扩展公众参与渠道,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坚决拋弃立法神秘化的传统观念,调动社会关心并参与立法的积极性。

“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命脉”。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由此可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并不抵牾,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全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以笔者之见,依法行政是政府公信力的生命线,行政权力必须在法治框架下运行,一切行政行为都要接受监督,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

“司法公开”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全会提出,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笔者认为,司法公开是法治现代化和司法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做到司法公开,就要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创造和利用好多元的司法公开载,公开司法过程、结果和裁判依据、理由,并以公众需求的满意度检验司法公开的效果,摒弃“司法神秘主义”。

“全民信仰”是依法治国的“动力”。全会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由此可见,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只有让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才能化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

“法治队伍”是依法治国的“保障”。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如此看来,没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纪律作风,就不能做到执法为民,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才能做到严格依法办事,严格执行程序,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自己身边。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安。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里程碑,审议通过的《决定》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法治建设描绘具体清晰的“路线图”。我们坚信,在法治的旗帜下全方位前进,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必将更美绽放。

汇报人:

____年-11-08

第5篇 十八届四中全会思想汇报范文:依法治国当先治领导的看法

敬爱的党组织: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____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依法执政,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然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当前还是有一些领导干部知法犯法,突破法律的底线,越过法律的红线,更有甚者以权压法、利用手中的权力干预司法案件的公正审判,牟取个人利益,有的还成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让人触目惊心、扼腕叹息。

从“谁耽误嘉禾发展一阵子,就让他难受一辈子”的雷人口号,到信奉“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强制、暴力拆迁事件;从“我爸是李刚”的叫嚣,到“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贪婪;从用“红头文件”否决生效的司法裁定,到“什么法不法,老子就是法”的强硬态度,一些干部的表现,与依法治国的理念大相径庭。同时,“领导的道理就是真理,领导的看法就是宪法,领导的所指就是圣旨”的段子,“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顺口溜, “在中国,什么法最大,是领导的看法”的议论,等等,无不反映了民主、法制、自由、平等的缺失,折射出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的淡薄。正如人民日报有篇评论员文章指出,一些领导干部仍然痴迷于人治,在他们看来,法律程序限制太多,许多“急病”等不得慢郎中,不如人治那样灵活应变、及时有效。

相信和奉行“领导的看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对权力的顶礼膜拜。皇帝独大所造成的“人治”思维在中国人的血液里流淌了几千年,深刻地影响着每个人的潜意识,“皇上圣明”、“大人明鉴”是我们传统的思维定式。现在尽管进步了、民主了,但是崇拜领袖、崇拜权威依然在不少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封建人治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在官场,个别官员花费大量精力去学习领导讲话,贯彻会议精神,可日常工作中却经常置法律于不顾,要么无所作为,要么胡作非为,执政能力严重弱化。在百姓层面,对领导权威的崇拜要远远超过对法律规范的敬畏,人们期盼出现唐太宗、康熙、包拯那样的政治强人来解决社会问题,而不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走不出“领导的看法”,就会一直沉陷在“人治”困境,就难以找到依法治国的良好环境!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从“人治”走向法治,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是法律的实施者,也是权力的执行者,如果他们不懂法,无视法律,甚至违法,其危害程度可想而知。因此,依法治国当自依法治“权”始,必须先彻底根治“领导的看法”。要加快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依靠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在领导干部中培养“研究问题先学法、制定决策遵循法、解决问题依照法”的习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搞“一言堂”“一人说了算”、不搞“家长制”凌驾于组织和法律之上。只有领导干部模范地遵守法律、严格地执行法律,才能以上率下,才能带动形成人人敬畏法律、人人遵守法律、人人维护法律的良好社会风气。

汇报人:

____年-11-08

第6篇 思想汇报范文:首个国家宪法日 弘扬宪法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首个国家宪法日

弘扬宪法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今天——____年__月__日,我们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

____年__月__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会议是建党以来历史上、建国以来的历史上、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上第一次以“法治”为主题的中央全会;这项重要决定,也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全会通过的以“法治”为主题的决定。在文件中,“将每年__月__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的表述,令举国为之振奋,令世界为之瞩目。

____年__月__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明确“将__月__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由此开端,“国家宪法日”成为具有法定效力的重要节日,正式融入民众的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

国家“宪法日”

产生的过程

回顾新中国的宪法历史,更能体会到今天设立“国家宪法日”范文写作来之不易。

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于1949年__月__日颁布。《共同纲领》规定了我国的国体、政体等国家的重要制度。囿于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制定《共同纲领》的代表并非通过人民选举产生,不符合人民主权原则,起到的是临时宪法的作用,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当然,它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提供了基础。

1954年__月__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她是一部较为完善的宪法。

1975年__月__日,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1954年宪法进行修改,形成了1975年宪法。这部宪法诞生于“文革”后期,受“极左”思想影响存在严重缺陷,难以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保障。

1978年__月__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1975年宪法进行修改,形成了1978年宪法。当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1566范文网对“左”的错误思想尚未得到彻底纠正,依然存在明显缺陷,远远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1982年__月__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在全面吸收和汲取建国以后三十余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了现行宪法。

1982年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标志着国家在完成拨乱反正历史任务之后通过根本****明确了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开启了我国宪法发展的崭新阶段。

在上述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只有现行宪法通过的日期,即__月__日是唯一适宜的宪法纪念日,故此被设定为国家宪法日。

国家宪法日是法定节日,在文化功能上与诸多传统节日一样,“国家宪法日”将抽象的宪法精神和静态的宪法条款成功转化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并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的“法治社会新民俗”,成为一种百姓便于认知易于理解喜于接受的“习俗性制度”。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中,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也是其他所有法律法规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宪法》与我们

每个人相关

提及《宪法》,不少普通百姓可能会产生“热门思想汇报神圣庄严而又遥远”的感觉。事实上,宪法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性法律,广泛深远地规范着我们的生活,时时刻刻地保障着我们的权利。譬如,直接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民法通则》、《刑法》、《劳动法》、《物权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诸多实体法和《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主干性程序法,其制定都是以宪法为直接根据,是宪法精神的具象化和宪法原则的具体化。

我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______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______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同时在第二章“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对公民基本权利做出具体规定。包括:

——关于政治权利和自由。《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示威的自由;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除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等。

——关于宗教信仰自由。《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关于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残疾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宪法》明确规定:“______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公民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外国宪法日掠影>;>;>;

美国:__月__日

——举办新公民入籍仪式。在这一天,美国新公民会在华盛顿美国国家档案馆举行的入籍仪式上宣誓入籍。

——宪法教育。宪法日当天接受联邦政府拨款的教育机构都会进行宪法教育,形式多样,比如给学生做讲座、阅读宪法、举办宪法知识竞赛,个人简历有的学校分发宪法小册子,在学校餐厅提供由红、白、蓝三色装点的爱国午餐。

——美国联邦机构还会为雇员提供有关宪法的教育和训练材料,中小学生穿着印有宣传宪法内容的t恤与社会名流、演艺明星一起宣传宪法。

俄罗斯:__月__日

——总统会见宪法法院法官。在每年这个日子,俄罗斯联邦总统要会见宪法法院法官,并将会见安排成直播节目,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表示对宪法的尊重,以及对宪法法院作为宪法捍卫者地位的肯定。

——“宪法小姐”遴选活动。____年是俄罗斯联邦宪法通过的第15周年,宪法日俄罗斯举行了新颖别致的“宪法小姐”选举。总决赛于当年__月__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这不是一场单纯的选美活动,参赛者各显才艺,回答专家们提出的有关宪法的问题,宪法知识与综合素养优异者方能当选为“宪法小姐”。

——公民举行政治相关问题讨论,国家领导人在宪法日当天发表国情咨文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心得体会比如在____年时,总统普京就选择宪法日这一天在联邦委员会发表了年度国情咨文。

西班牙:__月__日

——宪法日纪念活动大多庄重肃穆。每年都会遴选若干名优秀的中学生代表,在国家议会的下院齐声朗读宪法文本,加深对宪法的认识和了解。

——议会大厦在宪法日对公众开放,使人们能够近距离感受宪法,感悟宪法精神。

日本:__月__日

——和平主义人士****。每年宪法纪念日“黄金周”期间,众多和平主义人士参加捍卫日本宪法第九条(和平主义条款)的游行。

——国会议事堂对游人开放。许多普通民众举家来到这个平时不对普通人开放的大厅里参观,留影纪念。

——宪法演讲。上千人参加以宪法为主题的演讲活动,通过颂扬宪法而感悟宪法的精神,体会宪法的魅力。

宪法在国家治理法治化中的作用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以来,__同志在讲话中反复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__同志的讲话实际上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即要以国家治理法治化来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法律的作用,尤其是宪法的作用。

一、宪法价值为国家治理法治化提供方向指引

历史上工作总结,国家治理的模式可划分为人治和法治两种。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法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内在地要求实行法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国家治理法治化。国家治理法治化就是要坚持宪法至上,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以正义、秩序、****的基本宪法价值为指引,确保国家的各项工作在法治的轨道上顺利开展。

第一,宪法的正义价值是国家治理法治化的逻辑原点。以宪法的正义价值为指引,可以保证公民在国家治理过程中以广泛政治参与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正义诉求,从而使得党和国家执政为民的理念得以全方位的体现,最终实现“增进人民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的目标。

第二,宪法的秩序价值是国家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保证。国家治理的首要目标就是维护安定和谐的政治秩序以满足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宪法为维护良好的政治秩序对国家机关的设立、职权、任期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权力运行体系来确保国家各项工作的稳定有序进行。

第三,宪法的****价值是国家治理法治化的最终归宿。启蒙思想家关于天赋人权理论、社会契约理论的论述唤醒了人类的权利意识,构成了现代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现代法治国家几乎都奉行人民主权原则,倡导权力来自于人民的委托。权力和权利的同质同源性决定了人权是国家治理法治化的最高目标,也是最终归宿。在国家治理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具体而言就是要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方针、政策、制度的主体,以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人的尊严、个性的全面发展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终极目标。

二、宪法规范为国家治理法治化提供制度保障

__同志在讲话中强调:“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宪法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以根本法的形式为国家治理法治化提供着制度保障,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第一,就法律制度而言,宪法第5条的规定明确了宪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统领地位。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方式转变的集中体现:改变了以往分散式、运动式的治理方式,代之以体系化、制度化的治理方式,将国家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

第二,就政治制度而言,宪法第1、范文内容地图第2条的规定明确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也明确了国家治理过程中的领导力量和社会基础。这些规定也内在地要求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能够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就经济制度而言,宪法第6、7、8和第11条的规定明确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按劳分配的原则。这些规定能够保证国家治理过程中避免因国际经济危机而导致的国家治理失败的局面,为国家长期的繁荣富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宪法思维为国家治理法治化提供方式方法

__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宪法思维是人们利用宪法和其基本理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法治思维的集中体现,能够契合国家治理法治化的需要。

第一,宪法思维为国家治理法治化,提供了重视全局,兼顾细节的方式方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规定国家的方方面面,运用宪法思维推动国家治理法治化,既要求立足国家发展和民族前途的重大问题,从全局上把握国家的主要矛盾,从而为国家治理提供科学的解决思路和宏观的战略性意见;又要求面对国家治理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要制定出更具规范性和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第二,宪法思维为国家治理法治化,提供了历史联系现实的方式方法。推动国家治理的法治化,必然面对一系列的困难,诸如如何处理同级党委、人大和政府的关系,如何调控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如何解决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等。而宪法思维尊重传统、立足现实、放眼未来。运用宪法思维解决上述问题时,能够很好地总结以往的治理经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又不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

第7篇 2023思想汇报范文:开启依法治国新时代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以来,法治成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关键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重视法治的精神贯穿始终,“法治思维”等新提法引发法学界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

__月__日,“依法治国新节点”——著名法学家谈十八大座谈会在中国政法大学召开,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等多位法学家共聚一堂,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法治精神。法学家们围绕如何更好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16 字方针展开讨论。

政改的关键在于扩大民主、厉行法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针对扩大民主、民主与法治关系,法学家们各抒己见。

“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扩大民主、发展民主。”陈光中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义。陈光中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建设、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深刻的意义。因为,法治决不能离开民主,法治应是民主的前提。没有民主的法治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法治,更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而是容易走向****的“法治”。

陈光中认为,扩大民主包括扩大党内民主,通过依法治党来带动依法治国。加强反腐__建设,这是关乎党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建议尽早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

马怀德认为,没有法治作为保障的民主,有可能沦为暴民政治。法律与政治共生共存,在推进法治的同时,也要健全民主制度,这是下一步政改的前提性共识。

马怀德注意到,法治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法治保障作为社会管理重要内容,凸显了党和政府厉行法治的决心。

新16字方针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四大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6字方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16字方针,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王卫国教授认为,新16字方针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四大目标。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依法治国的目标并未全部达成,实现政治文明的征程仍在路上,需要我们继续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克服法治发展过程中的障碍。

依法治国离不开深入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卞建林教授表示,在前两轮司法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回过头来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妨碍司法公正的体制性障碍。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正确界定司法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厘清司法机关的相互关系。陈光中则提出,要把党的领导纳入法治范畴,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推动依法治国的实现。

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赵旭东教授深刻分析了依法治国基本方针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守法、执法短板,并对依法治国未来的发展寄予期待。

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曲新久教授表示:“市场经济首先是法治经济,中国的 的经济发展离不 不 不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只有打破垄断经济、权贵经济,强调独立、平等、自由等法治经济的价值,才能真正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提升中国法治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哪些重点领域的立法有待加强?法学家们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教授提出,中美两国的领导人和领导集体更替恰逢在相同时间,而党的十八大在全球获得了比美国总统大选更为广泛的关注,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昭示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态势,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在望。由此也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生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党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贡献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曙光教授认为,当前我国重点领域立法应重视金融体制改革,实现银行利率市场化、民间借贷合法化,并加强金融创新方面的立法,加快促进证券投资基金法的修订。

中国政法大学于志刚教授提出,我国在完善现实社会法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网络空间、虚拟社会的立法。信息时代的虚拟空间法律基本还是空白,如何加大网络空间法律建设,同时在无国界的网络社会,率先把我们的网络空间法律规则抢先建立、发布、传播,有利于提高我国法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总体而言,统筹规划能力强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在发展过程中还要继续发挥这个优势,加强统筹能力,避免经济、社会、法治、民生等各领域各搞各的,碎片化发展。”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薛刚凌教授说,法治不能一条腿走路,而要与各种制度要素相互配合,加强不同重点领域立法,统筹发展。唯有如此,法治才能真正见成效。

法学家应为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党的十八大报告凸显了中国的改革从顶层设计到顶层推动的发展,而法学家在此过程中理应积极主动提供智力支持,这也是法律人自身肩负的学术使命。

回溯百年近代史,中国经历多次政治体制改革和法律制度改革,已经形成了三次完整的法律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朱勇教授谈到,从清末修律、民国六法全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法学家的身影无不闪现在历史的回廊上。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教授表示,法学家在推动我国法治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八大的召开为研究我国法治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中国政法大学将以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要精神为指引,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繁荣发展,促进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再上新台阶。同时,中国政法大学还将进一步发挥法学优势,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政法大学肩负着宣传普法任务,可以主动设立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训班,通过开展培训弥补我国领导干部法治素质、法治能力的短板。”石亚军说。

第8篇 推进依法治国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支部:

无论是深化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改革,还是推进新的全面开放,都迫切需要法律化、制度化的保障,都迫切需要建设法治政府,都迫切需要建设公平正义的法治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加快法治建设,以法治精神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

加快形成现代市场经济的立法保障。现代经济是法治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缺乏法治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不公平,也不可持续。适应形势变化,通过立法规范改革程序,不仅可以有效保障市场公平,还可以有效防止改革的扭曲。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看,相关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仍然滞后。需要通过加快立法,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保障不同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加强以保障公平正义为重点的法治环境建设。现代社会的本质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的本质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改革实践表明,良好的法治环境是社会稳定和良序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平正义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基本需求。适应这个变化,重在保障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建设。以司法公开为重点加快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程序,在司法独立、公正上要有新的突破。1566范文网通过形成保障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治环境,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法治保障。

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加强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走向善治的根本举措。只有依法行政,才能真正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与社会关系,形成有效的公共治理。未来5到8年,需要加强财政、税收、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立法进程。

过去35年的市场化改革使我国由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处在历史新起点的全面改革,将使一个13亿人的大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其意义不亚于过去35年的改革。中国梦,是13亿中国人走向共同富裕的梦。我们有责任为推动这场深刻伟大的改革,主动担当、敢于作为、乐于奉献。

汇报人:

日期:____年x月x日

第9篇 2023年思想汇报范文:开启依法治国新时代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__大报告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以来,法治成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关键词。党的__大报告中重视法治的精神贯穿始终,“法治思维”等新提法引发法学界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

__月__日,“依法治国新节点”——法学家谈__大座谈会在中国政法大学召开,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等多位法学家共聚一堂,解读党的__大报告中的法治精神。法学家们围绕如何更好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16 字方针展开讨论。

政改的关键在于扩大民主、厉行法治

党的__大报告提出,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针对扩大民主、民主与法治关系,法学家们各抒己见。

“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扩大民主、发展民主。”陈光中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义。陈光中认为,党的__大报告将建设、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深刻的意义。因为,法治决不能离开民主,法治应是民主的前提。没有民主的法治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法治,更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而是容易走向****的“法治”。

陈光中认为,扩大民主包括扩大党内民主,通过依法治党来带动依法治国。加强反腐__建设,这是关乎党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建议尽早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

马怀德认为,没有法治作为保障的民主,有可能沦为暴民政治。法律与政治共生共存,在推进法治的同时,也要健全民主制度,这是下一步政改的前提性共识。

马怀德注意到,法治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保障。党的__大报告提到,“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法治保障作为社会管理重要内容,凸显了党和政府厉行法治的决心。

新16字方针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四大目标

党的__届__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6字方针。党的__大报告中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16字方针,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王卫国教授认为,新16字方针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四大目标。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依法治国的目标并未全部达成,实现政治文明的征程仍在路上,需要我们继续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克服法治发展过程中的障碍。

依法治国离不开深入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卞建林教授表示,在前两轮司法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回过头来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妨碍司法公正的体制性障碍。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正确界定司法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厘清司法机关的相互关系。陈光中则提出,要把党的领导纳入法治范畴,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推动依法治国的实现。

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赵旭东教授深刻分析了依法治国基本方针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守法、执法短板,并对依法治国未来的发展寄予期待。

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曲新久教授表示:“市场经济首先是法治经济,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 不 不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只有打破垄断经济、权贵经济,强调独立、平等、自由等法治经济的价值,才能真正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提升中国法治影响力

党的__大报告强调,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哪些重点领域的立法有待加强?法学家们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教授提出,中美两国的领导人和领导集体更替恰逢在相同时间,而党的__大在全球获得了比美国总统大选更为广泛的关注,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昭示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态势,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在望。由此也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生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党对中华民族复兴的贡献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曙光教授认为,当前我国重点领域立法应重视金融体制改革,实现银行利率市场化、民间借贷合法化,并加强金融创新方面的立法,加快促进证券投资基金法的修订。

中国政法大学于志刚教授提出,我国在完善现实社会法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网络空间、虚拟社会的立法。信息时代的虚拟空间法律基本还是空白,如何加大网络空间法律建设,同时在无国界的网络社会,率先把我们的网络空间法律规则抢先建立、发布、传播,有利于提高我国法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总体而言,统筹规划能力强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在发展过程中还要继续发挥这个优势,加强统筹能力,避免经济、社会、法治、民生等各领域各搞各的,碎片化发展。”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薛刚凌教授说,法治不能一条腿走路,而要与各种制度要素相互配合,加强不同重点领域立法,统筹发展。唯有如此,法治才能真正见成效。

法学家应为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党的__大报告凸显了中国的改革从顶层设计到顶层推动的发展,而法学家在此过程中理应积极主动提供智力支持,这也是法律人自身肩负的学术使命。

回溯百年近代史,中国经历多次政治体制改革和法律制度改革,已经形成了三次完整的法律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朱勇教授谈到,从清末修律、民国六法全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法学家的身影无不闪现在历史的回廊上。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教授表示,法学家在推动我国法治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__大的召开为研究我国法治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中国政法大学将以党的__大报告的主要精神为指引,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繁荣发展,促进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再上新台阶。同时,中国政法大学还将进一步发挥法学优势,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第10篇 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的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支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高度自觉。这一重大决策,在中国改革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将对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重大影响。“依法治国”是1997年党的__大作为基本方略正式提出的,之后,“依法治国”在1999年被写入宪法。____年党的十八大后,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仰仗依法治国。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目标”、“五个体系”、“六大任务”,确定了依法治国“路线图”,不仅表明依法治国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且必将对推进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重大影响。

四中全会在依法治国方面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将会极大地影响我国推进依法治国的实际进程。四中全会要求“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制度性规定,将有利于充分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依法治国的实际进程。

四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一系列规定,将有利于我国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目标。落实四中全会关于“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等要求,就能稳定经济主体对未来的预期和行为,给市场提供更多空间,市场运行效率将大为提高。随着“负面清单”的推广以及由此派生的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和市场“法无禁止皆可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个人简历这对我国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推动经济升级,将产生积极的长远的影响。

此致

敬礼

第11篇 2023思想汇报范文:开启依法治国新时代

敬爱的党支部:

党的__大报告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以来,法治成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关键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重视法治的精神贯穿始终,'法治思维'等新提法引发法学界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

__月__日,'依法治国新节点'――著名法学家谈十八大座谈会在中国政法大学召开,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等多位法学家共聚一堂,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法治精神。法学家们围绕如何更好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16 字方针展开讨论。

政改的关键在于扩大民主、厉行法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针对扩大民主、民主与法治关系,法学家们各抒己见。

'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扩大民主、发展民主。'陈光中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义。陈光中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建设、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深刻的意义。因为,法治决不能离开民主,法治应是民主的前提。没有民主的法治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法治,更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而是容易走向****的'法治'。

陈光中认为,扩大民主包括扩大党内民主,通过依法治党来带动依法治国。加强反腐__建设,这是关乎党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建议尽早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

马怀德认为,没有法治作为保障的民主,1566范文网有可能沦为暴民政治。法律与政治共生共存,在推进法治的同时,也要健全民主制度,这是下一步政改的前提性共识。

马怀德注意到,法治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法治保障作为社会管理重要内容,凸显了党和政府厉行法治的决心。

新16字方针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四大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6字方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16字方针,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王卫国教授认为,新16字方针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四大目标。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依法治国的目标并未全部达成,实现政治文明的征程仍在路上,需要我们继续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克服法治发展过程中的障碍。

依法治国离不开深入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心得体会检察权。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卞建林教授表示,在前两轮司法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回过头来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妨碍司法公正的体制性障碍。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正确界定司法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厘清司法机关的相互关系。陈光中则提出,要把党的领导纳入法治范畴,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推动依法治国的实现。

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赵旭东教授深刻分析了依法治国基本方针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守法、执法短板,并对依法治国未来的发展寄予期待。

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曲新久教授表示:'市场经济首先是法治经济,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不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只有打破垄断经济、权贵经济,强调独立、平等、自由等法治经济的价值,才能真正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提升中国法治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哪些重点领域的立法有待加强?范文写作法学家们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教授提出,中美两国的领导人和领导集体更替恰逢在相同时间,而党的十八大在全球获得了比美国总统大选更为广泛的关注,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昭示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态势,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在望。由此也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生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党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贡献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曙光教授认为,当前我国重点领域立法应重视金融体制改革,实现银行利率市场化、民间借贷合法化,并加强金融创新方面的立法,加快促进证券投资基金法的修订。

中国政法大学于志刚教授提出,我国在完善现实社会法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网络空间、虚拟社会的立法。信息时代的虚拟空间法律基本还是空白,如何加大网络空间法律建设,同时在无国界的网络社会,率先把我们的网络空间法律规则抢先建立、发布、传播,有利于提高我国法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总体而言,统筹规划能力强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在发展过程中还要继续发挥这个优势,加强统筹能力,避免经济、社会、法治、民生等各领域各搞各的,碎片化发展。'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薛刚凌教授说,法治不能一条腿走路,而要与各种制度要素相互配合,加强不同重点领域立法,统筹发展。唯有如此,法治才能真正见成效。

法学家应为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党的十八大报告凸显了中国的改革从顶层设计到顶层推动的发展,而法学家在此过程中理应积极主动提供智力支持,这也是法律人自身肩负的学术使命。

回溯百年近代史,中国经历多次政治体制改革和法律制度改革,已经形成了三次完整的法律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朱勇教授谈到,从清末修律、民国六法全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法学家的身影无不闪现在历史的回廊上。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教授表示,法学家在推动我国法治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八大的召开为研究我国法治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中国政法大学将以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要精神为指引,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繁荣发展,促进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再上新台阶。同时,中国政法大学还将进一步发挥法学优势,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政法大学肩负着宣传普法任务,可以主动设立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训班,通过开展培训弥补我国领导干部法治素质、法治能力的短板。'石亚军说。

第12篇 思想汇报范文2023:开启依法治国新时代

敬爱的党支部:

党的__大报告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以来,法治成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关键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重视法治的精神贯穿始终,“法治思维”等新提法引发法学界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

__月__日,“依法治国新节点”——著名法学家谈十八大座谈会在中国政法大学召开,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等多位法学家共聚一堂,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法治精神。法学家们围绕如何更好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16 字方针展开讨论。

政改的关键在于扩大民主、厉行法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针对扩大民主、民主与法治关系,法学家们各抒己见。

“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扩大民主、发展民主。”陈光中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义。陈光中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建设、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深刻的意义。因为,法治决不能离开民主,法治应是民主的前提。没有民主的法治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法治,更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而是容易走向****的“法治”。

陈光中认为,扩大民主包括扩大党内民主,通过依法治党来带动依法治国。加强反腐__建设,这是关乎党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建议尽早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

马怀德认为,没有法治作为保障的民主,有可能沦为暴民政治。法律与政治共生共存,在推进法治的同时,也要健全民主制度,这是下一步政改的前提性共识。

马怀德注意到,法治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法治保障作为社会管理重要内容,凸显了党和政府厉行法治的决心。

新16字方针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四大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6字方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16字方针,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王卫国教授认为,新16字方针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四大目标。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依法治国的目标并未全部达成,实现政治文明的征程仍在路上,需要我们继续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克服法治发展过程中的障碍。

依法治国离不开深入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卞建林教授表示,在前两轮司法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回过头来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妨碍司法公正的体制性障碍。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正确界定司法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厘清司法机关的相互关系。陈光中则提出,要把党的领导纳入法治范畴,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推动依法治国的实现。

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赵旭东教授深刻分析了依法治国基本方针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守法、执法短板,并对依法治国未来的发展寄予期待。

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曲新久教授表示:“市场经济首先是法治经济,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 不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只有打破垄断经济、权贵经济,强调独立、平等、自由等法治经济的价值,才能真正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提升中国法治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哪些重点领域的立法有待加强?法学家们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教授提出,中美两国的领导人和领导集体更替恰逢在相同时间,而党的十八大在全球获得了比美国总统大选更为广泛的关注,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昭示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态势,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在望。由此也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生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党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贡献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曙光教授认为,当前我国重点领域立法应重视金融体制改革,实现银行利率市场化、民间借贷合法化,并加强金融创新方面的立法,加快促进证券投资基金法的修订。

中国政法大学于志刚教授提出,我国在完善现实社会法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网络空间、虚拟社会的立法。信息时代的虚拟空间法律基本还是空白,如何加大网络空间法律建设,同时在无国界的网络社会,率先把我们的网络空间法律规则抢先建立、发布、传播,有利于提高我国法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总体而言,统筹规划能力强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在发展过程中还要继续发挥这个优势,加强统筹能力,避免经济、社会、法治、民生等各领域各搞各的,碎片化发展。”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薛刚凌教授说,法治不能一条腿走路,而要与各种制度要素相互配合,加强不同重点领域立法,统筹发展。唯有如此,法治才能真正见成效。

法学家应为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党的十八大报告凸显了中国的改革从顶层设计到顶层推动的发展,而法学家在此过程中理应积极主动提供智力支持,这也是法律人自身肩负的学术使命。

回溯百年近代史,中国经历多次政治体制改革和法律制度改革,已经形成了三次完整的法律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朱勇教授谈到,从清末修律、民国六法全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法学家的身影无不闪现在历史的回廊上。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教授表示,法学家在推动我国法治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八大的召开为研究我国法治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中国政法大学将以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要精神为指引,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繁荣发展,促进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再上新台阶。同时,中国政法大学还将进一步发挥法学优势,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政法大学肩负着宣传普法任务,可以主动设立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训班,通过开展培训弥补我国领导干部法治素质、法治能力的短板。”石亚军说。

第13篇 官念治理事关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思想汇报范文

敬爱的党组织:

就在十八届四中全会落下帷幕的第二天,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__月__日在十八届中纪委四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指出,“现在,有的党员干部不学党规党纪,不知法律法规,无视规矩、不讲廉耻,毫无戒惧之心。在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下,仍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收敛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__月__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刊登文章指出:在高压态势下,“四风”问题更加隐蔽,穿上隐身衣、进入青纱帐。有的领导干部坐公交、打出租去参加宴请,有的躲进“培训中心”、私人会所大吃大喝,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行为仍时有发生。

面对党纪国法,一些领导干部依然我行我素。事实证明,长期形成的畸形“官念”已然成了改革发展和依法治国的拦路虎、绊脚石,法治建设进程中难啃的硬骨头! ___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讲话指出,“在我们的一些干部中,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从上到下,以各种形式侵占公共利益的,违规侵害群众利益的,明里暗里为亲属升官发财奔走的,以权枉法的,这样的干部不乏其人啊!这些特权现象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引起了群众极大不满。我们决不能见怪不怪啊!”

由此可见,把权力关进笼子,下功夫治理领导干部的“官念”,是依法治国最紧迫、最关键、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同时,也是依法治国进程中“最大”、“最难”的问题。领导干部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者、公共事务的管理者、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是法治社会形成的基石,其一言一行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及社会的公共利益。现实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作为 、乱作为等仍然普遍,许多社会深层问题和重大社会矛盾,“不仅暴露出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利益观的严重错位,而且还暴露出领导干部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方面的明显缺失。”

______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因此,依法治国,首先要对领导干部依法进行管理和约束,使领导干部自觉的厘清手中权力、清晰法律法规、遵循权力赋予的责任,绝不允许领导干部有“法外之地”、“法外特权”。依法治国必须向领导干部“官念”亮剑,治理“官念”时不我待。

治理“官念”,首先要从根本上管住官员、管住权利。破除领导干部“权大于法”的意识,对以权压法、以言代法、徇私枉法及其权力运用中出现的违法、违规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作为 、乱作为等进行严厉、有效的惩治,依法斩断由权利而引发、产生的个人利益链和小集团的核心利益及由权力而形成的利益保护伞。彻底清理和铲除领导干部的“法外之地”、“法外特权”。只有祛除“官念”、管住权利,领导干部才能对法治心存敬畏和戒惧。不能让个别人的利益和小利益集团绑架党的威信、打着党和政府的旗号,以权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败坏党的形象,损坏党依法治国的根基。

治理“官念”,必须纠正法治运用及导向。那些“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只用法律“治理老百姓”的“官念”需要彻底更正治理,转变法治思维。长期以来,一些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权权交易及其职能错位、权责不清、管理缺位、执法偏袒、

与民争利等严重阻碍了群众正常的利益诉求,损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深层诱因。权责分明、有法必依,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唯有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法治和把握法治运用的导向,把法律贯彻实施到全部工作之中,依法定纷止争,才能充分保障社会有序运行。

治理“官念”,要建立健全监督和评价体系。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措施治理领导干部的“官念”及其作风问题,倒逼领导干部知法守法、遏制其违法乱纪的冲动,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法律红线不触碰、法律底线不逾越”。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治理领导干部“官念”,要在“落实、落细、落小”上下功夫,要抓常、抓细、抓长,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决不能紧一阵松一阵、进三步退两步。要畅通社会监督渠道,依靠群众和媒体开展监督。

治理“官念”,要自我强化完善。各级领导干部要自我革新、自我改造、主动转变“官念”,让法治融入灵魂、指导言行;积极培育法治修养,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精神、法治信仰、法治行为,用法治观念检点和修正自己,自觉整肃作风,强化自身监督;真正把思想认识从重经济建设、轻法治建设的观念中转变过来,把法治建设从重立法重形式重宣传、轻执法轻落实轻效果的倾向中转变过来,把法治工作从重治民重处罚重管理、轻治官轻教育轻服务的方式中转变过来,坚持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用法治引领和规范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

治理“官念”,需要协调统一。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把已经习惯的传统行政思维、领导思维、管理思维转变为法治思维,成为知法、尊法、守法、用法、严格执法的典范。另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健全推进法治建设责任制,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把依法治国与改革发展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考核,及时解决制约和影响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要重视提拔和使用坚定法治信仰、依法执政能力强的优秀干部。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法治能力与法治水平考核,使法治建设真正成为领导干部治理和转变“官念”的硬标准、硬要求、硬约束。

治理“官念”,领导干部应敬终如始地坚持”五要“。即: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要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要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领导干部只有坚定法治信仰,不断提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才能依法履职、依法决策,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坚持依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重大问题,依法保障人民群众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切实做到:听民声、知民情、护民权。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是根基。治理和转变领导干部“官念”,与国家法治能力的提升、法治氛围的形成、法治环境的培育至关重要。治理“官念”,事关依法治国总目标的落地生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深化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需要无以数计法治信仰坚定的法治化领导干部。只有领导干部治理和转变“官念”,并首先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才能引导全社会守法崇法、树立法治信仰,凝聚共识、合力推动改革发展。所以,“官念”治理与否,事关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

汇报人:

____年-11-08

第14篇 四中全会公报解读思想汇报范文: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统一

敬爱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整体部署,强调“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四中全会对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辩证关系的重要论述,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有个别人把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对立起来,认为二者之间彼此矛盾,强调依法治国会“架空”党的领导,强调党的领导就不可能使依法治国落到实处。这种把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对立起来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有必要彻底澄清。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依法治国,二者之间并非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而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与资本主义法治的本质区别。如果离开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就会迷失方向,就不可能保证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其次,推进依法治国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____,党要领导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在确保各项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走法治化的路子。坚持依法治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和保障党的领导取得成功的最佳途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确认识和处理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课题,只有正确破解这一重大课题,才能真正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汇报人:

____年__月28

第15篇 xxxx年思想汇报范文:开启依法治国新时代

敬爱的党支部:

党的__大报告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以来,法治成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关键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重视法治的精神贯穿始终,'法治思维'等新提法引发法学界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

__月__日,'依法治国新节点'――著名法学家谈十八大座谈会在中国政法大学召开,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等多位法学家共聚一堂,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法治精神。法学家们围绕如何更好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16 字方针展开讨论。

政改的关键在于扩大民主、厉行法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针对扩大民主、民主与法治关系,法学家们各抒己见。

'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扩大民主、发展民主。'陈光中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义。陈光中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建设、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深刻的意义。因为,法治决不能离开民主,法治应是民主的前提。没有民主的法治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法治,更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而是容易走向专制的'法治'。

陈光中认为,扩大民主包括扩大党内民主,通过依法治党来带动依法治国。加强反腐__建设,这是关乎党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建议尽早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

马怀德认为,没有法治作为保障的民主,有可能沦为暴民政治。法律与政治共生共存,在推进法治的同时,也要健全民主制度,这是下一步政改的前提性共识。

马怀德注意到,法治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法治保障作为社会管理重要内容,凸显了党和政府厉行法治的决心。

新16字方针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四大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6字方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16字方针,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王卫国教授认为,新16字方针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四大目标。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依法治国的目标并未全部达成,实现政治文明的征程仍在路上,需要我们继续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克服法治发展过程中的障碍。

依法治国离不开深入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卞建林教授表示,在前两轮司法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回过头来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妨碍司法公正的体制性障碍。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正确界定司法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厘清司法机关的相互关系。陈光中则提出,要把党的领导纳入法治范畴,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推动依法治国的实现。

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赵旭东教授深刻分析了依法治国基本方针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守法、执法短板,并对依法治国未来的发展寄予期待。

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曲新久教授表示:'市场经济首先是法治经济,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不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只有打破垄断经济、权贵经济,强调独立、平等、自由等法治经济的价值,才能真正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提升中国法治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哪些重点领域的立法有待加强?法学家们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教授提出,中美两国的领导人和领导集体更替恰逢在相同时间,而党的十八大在全球获得了比美国总统大选更为广泛的关注,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昭示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态势,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在望。由此也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生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党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贡献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曙光教授认为,当前我国重点领域立法应重视金融体制改革,实现银行利率市场化、民间借贷合法化,并加强金融创新方面的立法,加快促进证券投资基金法的修订。

中国政法大学于志刚教授提出,我国在完善现实社会法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网络空间、虚拟社会的立法。信息时代的虚拟空间法律基本还是空白,如何加大网络空间法律建设,同时在无国界的网络社会,率先把我们的网络空间法律规则抢先建立、发布、传播,有利于提高我国法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总体而言,统筹规划能力强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在发展过程中还要继续发挥这个优势,加强统筹能力,避免经济、社会、法治、民生等各领域各搞各的,碎片化发展。'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薛刚凌教授说,法治不能一条腿走路,而要与各种制度要素相互配合,加强不同重点领域立法,统筹发展。唯有如此,法治才能真正见成效。

法学家应为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党的十八大报告凸显了中国的改革从顶层设计到顶层推动的发展,而法学家在此过程中理应积极主动提供智力支持,这也是法律人自身肩负的学术使命。

回溯百年近代史,中国经历多次政治体制改革和法律制度改革,已经形成了三次完整的法律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朱勇教授谈到,从清末修律、民国六法全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法学家的身影无不闪现在历史的回廊上。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教授表示,法学家在推动我国法治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八大的召开为研究我国法治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中国政法大学将以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要精神为指引,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繁荣发展,促进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再上新台阶。同时,中国政法大学还将进一步发挥法学优势,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政法大学肩负着宣传普法任务,可以主动设立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训班,通过开展培训弥补我国领导干部法治素质、法治能力的短板。'石亚军说。

第16篇 为依法治国保驾护航思想汇报范文

尊敬的党组织:

国庆前夕,____政治局于__月__日召开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总结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研究部署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工作。__________主持会议。会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依法治国不是今天才提的,但是,当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反腐__建设进入从治标向治本的转型期,迫切需要党和国家持续强化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国。____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五个体系”将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再上新台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必须于法有据,必须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但是,法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完备的过程。新一届***高举依法治国伟大旗帜,并将于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工作若干重大问题,其目的就是要为今后乃至更长时期如何推进依法治国统一思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从而更好、更有效地指导依法治国工作。当然,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始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难以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法律再完备、规范再严格,不实施、不落实、不执行,都是空摆。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本质体现。必须通过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及全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使懂法、遵法、用法、守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自觉,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各级各地各部门务必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推进依法治国“落地生根”。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监督是良药。法治中国建设、依法治国方略的完备和落实,没有严密的监督体系不行。法治监督体系分国家和社会两种体系。国家监督分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三种监督。具体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社会监督是国家监督的重要来源和重要补充,体现了人民直接参加国家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如社会舆论监督、新闻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等。只有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监督是责任。对于地方政府干预执法部门的行为,

对于执法部门执法违法的行为,对于那些玩忽职守、不作为的行为,对于那些损害群众利益、破坏社会公平正义的行为,都要严格追究办事人的责任及责任单位的领导责任,视其情节,给予处分、撤职,甚至刑事处罚。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依法治国的标志。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央提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积极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法治保障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心里要始终装着人民,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群众支持和信赖;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法律需求,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重要任务,积极做好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法制宣传工作,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要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帮助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人心安定、社会和谐,共同营造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法治环境。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必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水平,不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中央部门虽然制定了一大批党内法规,但是,由于立法没有整体规划,缺乏顶层设计,使得党内法规存在“碎片化”现象:许多领域缺少必要的基础主干性的法规,有的领域虽有基础主干性法规,却缺少配套性法规,还有些领域的某些法规存在着相互重复,甚至相互冲突的情形。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党内法规清理,并不断完善、规范党内法规体系,使党内法规制定和落实工作更加有序,使依法执政更有底气,从而领导好、推进好依法治国各项工作。

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需要强化顶层设计更需要狠抓贯彻落实,既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更需要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需要国家层面更需要社会层面,既需要抢抓当前更需要常态长效。有了“五个体系”的支撑和保障,依法治国将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汇报人: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五

第17篇 2023思想汇报:开启依法治国新时代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__大报告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以来,法治成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关键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重视法治的精神贯穿始终,“法治思维”等新提法引发法学界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

__月__日,“依法治国新节点”——著名法学家谈十八大座谈会在中国政法大学召开,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等多位法学家共聚一堂,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法治精神。法学家们围绕如何更好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16 字方针展开讨论。

政改的关键在于扩大民主、厉行法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针对扩大民主、民主与法治关系,法学家们各抒己见。

“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扩大民主、发展民主。”陈光中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义。陈光中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建设、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深刻的意义。因为,法治决不能离开民主,法治应是民主的前提。没有民主的法治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法治,更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而是容易走向****的“法治”。

陈光中认为,扩大民主包括扩大党内民主,通过依法治党来带动依法治国。加强反腐__建设,这是关乎党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建议尽早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

马怀德认为,没有法治作为保障的民主,有可能沦为暴民政治。法律与政治共生共存,在推进法治的同时,也要健全民主制度,这是下一步政改的前提性共识。

马怀德注意到,法治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法治保障作为社会管理重要内容,凸显了党和政府厉行法治的决心。

新16字方针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四大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6字方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16字方针,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王卫国教授认为,新16字方针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四大目标。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依法治国的目标并未全部达成,实现政治文明的征程仍在路上,需要我们继续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克服法治发展过程中的障碍。

依法治国离不开深入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卞建林教授表示,在前两轮司法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回过头来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妨碍司法公正的体制性障碍。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正确界定司法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厘清司法机关的相互关系。陈光中则提出,要把党的领导纳入法治范畴,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推动依法治国的实现。

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赵旭东教授深刻分析了依法治国基本方针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守法、执法短板,并对依法治国未来的发展寄予期待。

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曲新久教授表示:“市场经济首先是法治经济,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 不 不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只有打破垄断经济、权贵经济,强调独立、平等、自由等法治经济的价值,才能真正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提升中国法治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哪些重点领域的立法有待加强?法学家们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教授提出,中美两国的领导人和领导集体更替恰逢在相同时间,而党的十八大在全球获得了比美国总统大选更为广泛的关注,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昭示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态势,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在望。由此也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生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党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贡献之一。

思想汇报范文:开启依法治国新时代

依法治国思想汇报____

思想汇报范文____:开启依法治国新时代

绘法治新蓝图展依法治国决心思想汇报

第18篇 2023思想汇报范文3000字:开启依法治国新时代

敬爱的党支部:

党的__大报告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以来,法治成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关键词。党的__大报告中重视法治的精神贯穿始终,“法治思维”等新提法引发法学界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

__月__日,“依法治国新节点”――法学家谈__大座谈会在中国政法大学召开,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等多位法学家共聚一堂,解读党的__大报告中的法治精神。法学家们围绕如何更好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16 字方针展开讨论。

政改的关键在于扩大民主、厉行法治

党的__大报告提出,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针对扩大民主、民主与法治关系,法学家们各抒己见。

“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扩大民主、发展民主。”陈光中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义。陈光中认为,党的__大报告将建设、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深刻的意义。因为,法治决不能离开民主,法治应是民主的前提。没有民主的法治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法治,更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而是容易走向专制的“法治”。

陈光中认为,扩大民主包括扩大党内民主,通过依法治党来带动依法治国。加强反腐__建设,这是关乎党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建议尽早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

马怀德认为,没有法治作为保障的民主,有可能沦为暴民政治。法律与政治共生共存,在推进法治的同时,也要健全民主制度,这是下一步政改的前提性共识。

马怀德注意到,法治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保障。党的__大报告提到,“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法治保障作为社会管理重要内容,凸显了党和政府厉行法治的决心。

新16字方针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四大目标

党的__届__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6字方针。党的__大报告中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16字方针,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王卫国教授认为,新16字方针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四大目标。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依法治国的目标并未全部达成,实现政治文明的征程仍在路上,需要我们继续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克服法治发展过程中的障碍。

依法治国离不开深入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卞建林教授表示,在前两轮司法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回过头来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妨碍司法公正的体制性障碍。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正确界定司法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厘清司法机关的相互关系。陈光中则提出,要把党的领导纳入法治范畴,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推动依法治国的实现。

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赵旭东教授深刻分析了依法治国基本方针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守法、执法短板,并对依法治国未来的发展寄予期待。

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曲新久教授表示:“市场经济首先是法治经济,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不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只有打破垄断经济、权贵经济,强调独立、平等、自由等法治经济的价值,才能真正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提升中国法治影响力

党的__大报告强调,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哪些重点领域的立法有待加强?法学家们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教授提出,中美两国的领导人和领导集体更替恰逢在相同时间,而党的__大在全球获得了比美国总统大选更为广泛的关注,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昭示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态势,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在望。由此也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生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党对中华民族复兴的贡献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曙光教授认为,当前我国重点领域立法应重视金融体制改革,实现银行利率市场化、民间借贷合法化,并加强金融创新方面的立法,加快促进证券投资基金法的修订。

中国政法大学于志刚教授提出,我国在完善现实社会法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网络空间、虚拟社会的立法。信息时代的虚拟空间法律基本还是空白,如何加大网络空间法律建设,同时在无国界的网络社会,率先把我们的网络空间法律规则抢先建立、发布、传播,有利于提高我国法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总体而言,统筹规划能力强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在发展过程中还要继续发挥这个优势,加强统筹能力,避免经济、社会、法治、民生等各领域各搞各的,碎片化发展。”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薛刚凌教授说,法治不能一条腿走路,而要与各种制度要素相互配合,加强不同重点领域立法,统筹发展。唯有如此,法治才能真正见成效。

法学家应为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党的__大报告凸显了中国的改革从顶层设计到顶层推动的发展,而法学家在此过程中理应积极主动提供智力支持,这也是法律人自身肩负的学术使命。

回溯百年近代史,中国经历多次政治体制改革和法律制度改革,已经形成了三次完整的法律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朱勇教授谈到,从清末修律、民国六法全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法学家的身影无不闪现在历史的回廊上。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教授表示,法学家在推动我国法治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__大的召开为研究我国法治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中国政法大学将以党的__大报告的主要精神为指引,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繁荣发展,促进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再上新台阶。同时,中国政法大学还将进一步发挥法学优势,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第19篇 思想汇报范文:推进依法治国

尊敬的党支部:

无论是深化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改革,还是推进新的全面开放,都迫切需要法律化、制度化的保障,都迫切需要建设法治政府,都迫切需要建设公平正义的法治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加快法治建设,以法治精神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

加快形成现代市场经济的立法保障。现代经济是法治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缺乏法治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不公平,也不可持续。适应形势变化,通过立法规范改革程序,不仅可以有效保障市场公平,还可以有效防止改革的扭曲。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看,相关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仍然滞后。需要通过加快立法,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保障不同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加强以保障公平正义为重点的法治环境建设。现代社会的本质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的本质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改革实践表明,良好的法治环境是社会稳定和良序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平正义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基本需求。适应这个变化,重在保障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建设。以司法公开为重点加快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程序,在司法独立、公正上要有新的突破。通过形成保障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治环境,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法治保障。

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加强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走向善治的根本举措。只有依法行政,才能真正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与社会关系,形成有效的公共治理。未来5到8年,需要加强财政、税收、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立法进程。

过去35年的市场化改革使我国由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处在历史新起点的全面改革,将使一个13亿人的大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其意义不亚于过去35年的改革。中国梦,是13亿中国人走向共同富裕的梦。我们有责任为推动这场深刻伟大的改革,主动担当、敢于作为、乐于奉献。

第20篇 十八届四中全会思想汇报范文: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

尊敬的党支部: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共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

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十余年之后,分析称,本次会议或绘制出新路线图,为“法治中国”作顶层设计,以法治为改革护航,而司法改革、反腐“治本”等话题则成为舆论观察此次会议的焦点。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会期是__月__日至__日。而此前__月__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已确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将聚焦“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开会时间最晚的一次四中全会,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第一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

去年__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全会首次聚焦法治,引来国内外舆论关注。

从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至今已____年。____年间,中国在法治国家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当前,中国法制法规体系还存在漏洞缺失,社会法治观念还较淡薄,官员权力滥用、国人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

有分析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法治体系是最重要的国家治理体系,法治能力是最重要的国家治理能力。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依法治国”需要升级到2.0版。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改革落地见效,亦需要法治护航。

__月__日的____政治局会议披露,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审议通过《____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舆论分析,构建法治中国,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次会议或将给出顶层设计。

针对具体的会议议题,司法体制改革和反腐制度推进,可谓舆论最为关切的两大焦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司法改革作了重要部署,此后,新成立的中央深改组,在已经召开的五次会议中,两次会议都审议通过了司法改革的相关文件。其中,在中央深改组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随后,六个省市的司法改革试点迅速启动,围绕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等四项内容,有序开展。

但是,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块“硬骨头”,已进入攻坚阶段的司法改革,司法地方化、司法行政化如何得到有效破除;审判权运行改革如何推进;如何防范冤假错案,让民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一系列改革难题期待更为具体的制度规划。

此外,在以“法治”为主题的中央全会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在依法执政、从严治党方面作出新部署,这是舆论关切的另一焦点。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八项规定为起始的整饬作风,以“打虎拍蝇”为主题的反腐风暴高压推进,中共从严治党的举措深获民众支持与赞许。

反腐需要标本兼治,如何通过更为完备的制度构筑权力之“笼”,如何通过更为有效的监督体系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规划反腐“治本”之道,成为民众对于这次会议的一大期待。

汇报人:

____年__月21

2023关于依法治国思想汇报参考(精选20篇)

敬爱的党组织: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全面依法治国首先要完善立法制度。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立法法修改决定,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依法治国相关文章

  • 思想汇报范文:推进依法治国(精选4篇)
  • 思想汇报范文:推进依法治国(精选4篇)56人关注

    尊敬的党支部:无论是深化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改革,还是推进新的全面开放,都迫切需要法律化、制度化的保障,都迫切需要建设法治政府,都迫切需要 ...[更多]

  • 推进依法治国思想汇报(精选4篇)
  • 推进依法治国思想汇报(精选4篇)45人关注

    尊敬的党支部:无论是深化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改革,还是推进新的全面开放,都迫切需要法律化、制度化的保障,都迫切需要建设法治政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