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词三首

作者:于鹄 朝代:唐代 收录时间:2022-08-06 11:16:06

素丝带金地,窗间掬飞尘。

偷得凤凰钗,门前乞行人。

新长青丝发,哑哑言语黠。

随人敲铜镜,街头救明月。

东家新长儿,与妾同时生。

并长两心熟,到大相呼名。

古词三首

诗词赏析

《古词三首》于鹄 古诗鉴赏

从李白《长干行》等诗中可以知道,唐时江南的商业城市,市井风俗是开化而淳朴的,男女孩童可以一同玩耍,不必设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情景。于鹄这首《古词·东家新长儿》,也反映着这样一种生活现实。

这首诗未用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而取第一人称的“代言”体裁。一位少女提起她的东家少年,似乎全是没紧要的话语,却语语饱含热情,说来十分天真动人。

少女首先提到双方同岁的事实,“东家新长儿,与妾同时生”。通常看来,这不过是寻常巧合而已。

但这寻常巧合由少女津津道来,却包含一种字面所无的意味。每当强调两个人之间牢不可破的情谊时,人们常说“虽然不能同生,也要共死。”似乎两人情同手足而不同生,乃是一种遗憾。而男女同岁,似乎还暗示着某种天缘奇遇。

其次,她又提到“并长——两心熟”。“并长”二字是高度概括的,其中含有足以让人终生回忆的事实:两家关系良好,彼此长期共同游戏,形影相随,有时恼了,一会儿又好了。童年的回忆对任何人都是美好的,童年的伙伴感情也特别亲密,尤其是一男一女之间。“两心熟”,就不光是形影相随而已,而是知心体己,知疼着热。在少时是两小无猜,长成就容易萌生出爱峦。所谓“天涯海角觅知音”“两心熟”是很重要的条件。

最后一句提到的事实更平常,也更微妙:“到大相呼名。”因为自幼以名相呼,沿以成习,长大仍然这样称呼,本是平常不过的事,改称倒恰恰是引人注意的变化。另一方面,人际间的称呼,又暗示着双方的亲疏关系,大有考究。越是文明礼貌的称呼,越适合于陌生的人;关系密切,称呼反倒随便。至于“相呼名”,更是别有一层亲昵的感觉。

短短四句只说着不打紧的话,却处处溢泄出一种青梅竹马之情。此外,诗中两次提到年龄的增长,即“新长”和“到大”,也不容轻易放过。男“新长”而女已大,这个变化不仅仅是属于生理的。男女孩童的友爱,和少男少女的感情,其间有质的区别。

“到大”之后,再好的男女也须疏远,这是受社会文化环境制约的,并不以会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当《古词》的女主人公在心中叨念东家少年——往昔的小伙伴——的时候,或许也感到了这种微妙的变化吧。他们虽然仍沿袭着以名相呼,却不免经常要以礼相见了。

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今昔之感,就没有什么必要对往事津津乐道了。

这首诗的语言浅近,著色素淡,但取材巧妙。民谣说:“无郎无姊不成歌”。可见情歌总是很动人的。这首诗并不明言爱情,就此而言可以说是“无郎无姊”,但这种欲言又止、处于萌芽状态的爱情,却风度绝妙。

《古词三首》于鹄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丝带金土地,窗户上捧着飞尘。

偷到凤凰金钗,门前请求执行人。

新长青丝发,咿呀言语狡猾。

随人敲铜镜子,街头救明月。

东家新长儿,与我同时代生活。

都长两心成熟,到大互相直呼其名。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于鹄,唐人。

作者千古名句

夜吟敲落霜红,船傍枫桥系。

出自《荔枝香近·送人游南徐》[唐代] 于鹄

不虚美,不隐恶

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三》[唐代] 于鹄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出自《访妙玉乞红梅》[唐代] 于鹄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出自《晚泊浔阳望庐山》[唐代] 于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出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唐代] 于鹄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出自《代出自蓟北门行》[唐代] 于鹄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出自《箜篌谣》[唐代] 于鹄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出自《颍亭留别》[唐代] 于鹄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出自《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唐代] 于鹄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出自《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唐代] 于鹄

古词三首

素丝带金地,窗间掬飞尘。偷得凤凰钗,门前乞行人。新长青丝发,哑哑言语黠。随人敲铜镜,街头救明月。东家新长儿,与妾同时生。并长两心熟,到大相呼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