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
长堤下,春水碧明一片悠悠,和漳河一起慢慢流。
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
注释
⑴《宴词》王之涣 古诗:宴会上所作的诗。
⑵长堤:绵延的堤坝。
⑶悠悠:指水的长久绵延之态。
⑷畎(quǎn):田间小沟。
⑸漳河:位于今湖北省中部。
⑹催去棹(zhào):催促船儿离开。催,催促。去,离开。棹,长的船桨。
⑺胜:承受。
《宴词》王之涣 古诗鉴赏
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
春天万象复苏,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看到的却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诗人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诗人扩大视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唤起人们联想。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一望无际的碧野显得非常柔和协调。然而眼前美景却激起诗人的无限忧思,春水犹能跟漳河“一道流”,而诗人却不能与友人同往,感到十分遗憾,想到好景不长,盛筵难再,一缕缕愁思油然而起。由于移情的作用,读者不由自主地和诗人的心绪贴近了。
三、四句,诗人一下子从视觉转到听觉和想象上。尽管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还是不要去理睬它吧。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诗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将许多难以言传的情感蕴含于内,情致委婉动人。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至此,通篇没有一个“愁”字,读者却已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充分领略诗人的满腹愁绪了。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一为反衬。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诗人想象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二为想象。诗人写所想,化虚为实,借溪浅不胜舟形象地表达了离愁之重。三为借景抒情。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
这首匠心独运的小诗含蓄蕴藉。诗人从“看到的”、“听到的”,最终写到“想到的”,不直接由字面诉说离愁,令人读之却自然知其言愁,意境深邃,启迪人思,耐人玩味。
《宴词》王之涣 翻译、赏析和诗意
长堤春绿水悠悠,在注入漳水河一路流。
莫听声声催离船,桃花溪浅处不能行船。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王之涣,唐人。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王之涣早年由并州(山西太原)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相关诗句
《史平台夜宴词》[唐代] 王之涣
高堂腻烛娇红春,麝炉掣锁银麒麟。
掌中舞袖回金缕,背后落花覆锦茵。
夜半歌钟起洞房,绣罗香暖对鸳鸯。
旋征玉雁排筝谱,复弄梅花近笛床。
绣额红衿真媚妩,隔帘仿佛调鹦鹉。
唤回满座郁金香,鲜鲫银丝出翠釜。
鸡人夜唱铜龙泻,内监忽传进拏马。
绛销双引貂襜褕,长秋门前马不下。
北风吹山海水移,世人见此复泪垂。
宝玦香车俱莫叹,金掌仙人已辞汉。
《玉楼春(后宴词)》[唐代] 王之涣
九重盛旦薰风候。
佳气氛氲横永昼。
眉心烟彩拥群仙,华宴重开同圣后。
箫韶宫殿锵金奏。
香绕祥云腾宝兽。
三千嫔御奉严宸,亿万斯年祈圣寿。
作者千古名句
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
出自《满江红·燕子楼中》[唐代] 王之涣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出自《满江红·写怀》[唐代] 王之涣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出自《》[唐代] 王之涣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出自《燕诗示刘叟》[唐代] 王之涣
先生醉也,童子扶者。
出自《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唐代] 王之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出自《端午日赐衣》[唐代] 王之涣
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出自《》[唐代] 王之涣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出自《》[唐代] 王之涣
作德日休,是谓福地;居易俟命,是谓洞天。
出自《格言联璧·惠吉类》[唐代] 王之涣
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
出自《后汉书·列传·吴盖陈臧列传》[唐代] 王之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