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注释
⑴点绛唇:词牌名。
⑵蹴:踏。此处指打秋千。
⑶慵:懒,倦怠的样子。
⑷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
⑸倚门回首:这里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不必有何出典,更与“倚门卖笑”无关。假如一定要追问其出处的话,“倚门”是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的“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司马迁是以此说明“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道理。而“倚门卖笑”是后人的演绎,以之形容妓女生涯是晚至元代和清代的事:‘“你看人似桃李春风墙外枝,卖俏倚门儿”(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一折)、“婉娈倚门之笑,绸缪鼓瑟之娱,谅非得已”(汪中《经旧苑吊马守真文》)。
《点绛唇·蹴罢秋千》李清照 赏析
此词,属存疑之作,若确为易安作品,当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 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
“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唐人韩偓《竿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见轻薄,“和羞走”现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
这首词写少女情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
《点绛唇·蹴罢秋千》李清照 赏析二
靖康之乱前,词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她这时期的词,主要是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基本上是明快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很可能就是这一时期中的早期作品。
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社会深闺少女的另一种心理和行动,也就是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这两个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样,成功地写出了少女的情态。同时,李清照这两个短句还生动地表露了少女的内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现其若无其事来遮掩她的紧张。这和欧阳炯《贺明朝》中的:“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晃冲之《传言玉女·上元》中的“娇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说”,都有类似之处。这和今天现实生活中,年轻的姑娘以摆弄辫梢、手绢等,来掩饰她的害羞、紧张也是类似的。至于“回首”,那也和欧阳炯《南乡子》中“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的“回顾”,李珣《南乡子》中“玉纤遥指花深处,争回顾,孔雀双双迎日舞”的“回顾”一样,虽然它们所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感情,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都是以简单的回头看的动作,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心活动的。李清照这两个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对来人打搅了她自由玩乐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搅她的来人是谁,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么狼狈的是谁,是什么样的人。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束缚轻视的一面。这种思想感情,就其内容来说,远远超过了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
在李清照之前,虽然绝大多数词都是写妇女,但是,能够描绘出妇女的形象,并写出妇女的内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义的却不多。李清照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确是一首写封建社会的少女(词人的自我写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著名词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完全可以媲美。
《点绛唇·蹴罢秋千》李清照 创作背景
此词为李清照的早年之作。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李清照结识张耒、晁补之及同龄诸女友,《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点绛唇·蹴罢秋千》李清照 》等词当作于是年前后。
《点绛唇》李清照 翻译、赏析和诗意
踢停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穿透。
见客人进来,即使袜金钗溜。
和羞跑,靠着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李清照,宋人。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相关诗句
《点绛唇 梨花》[宋代] 李清照
立尽黄昏,袜尘不到凌波处。
雪香凝树。
懒作阳台雨。
一水相系,脉脉难为语。
情何许。
向人如诉。
寂寞临江渚。
《万年春 景金本注云,四首本名点绛唇 上*》[宋代] 李清照
土穴秋来,温温渐觉阳和胜。
幽栖兴。
道家偏称。
疏懒多贫病。
凛冽天寒,叶落山川净。
窗前竞。
雪飘风劲。
热焙闲吟咏。
《点绛唇 梅》[宋代] 李清照
策杖寻芳,小溪深雪前村路。
暗香时度。
更在清幽处。
一见冰容,便有西湖趣。
题新句。
句成梅许。
折得南枝去。
《点绛唇》[宋代] 李清照
恰破黄昏,一湾新月稍稍共。
玉溪流汞。
时有香浮动。
别后清风,馥郁添多种。
如相送。
未忘珍重。
已入幽人梦。
《点绛唇》[宋代] 李清照
十载风霜,玉关紫塞都游遍。
驿途方远。
夜雨留孤馆。
灯火青荧,莫把吴钩看。
歌声软。
酒斟宜浅。
三盏清愁散。
《点绛唇》[宋代] 李清照
天上春来,满前芳草迷归路。
楚山湘浦。
朝暮谁云雨。
凤吹初听,认是吹箫侣。
刘郎去。
碧桃千树。
世外无寻处。
《点绛唇》[宋代] 李清照
寂寂珠帘,凤楼人去箫声住。
断肠诗句。
彩笔无题处。
花褪残红,绿满西城树。
蘅皋暮。
客愁何许。
梅子黄时雨。
《点绛唇》[宋代] 李清照
客梦初惊,雪晴风冷千山晓。
塞烟沙草。
又上邮亭道。
石窟萝龛,为我君应扫。
何时到。
放怀吟啸。
相伴山间老。
作者千古名句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
出自《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宋代] 李清照
不能容人者无亲,无亲者尽人。
出自《庄子·杂篇·庚桑楚》[宋代] 李清照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出自《白马篇》[宋代] 李清照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出自《左传·僖公·僖公三十三年》[宋代] 李清照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出自《七律·到韶山的》[宋代] 李清照
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
出自《古蟾宫·元宵》[宋代] 李清照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出自《秋词二首·其一》[宋代] 李清照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出自《菊花》[宋代] 李清照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出自《与韩荆州书》[宋代] 李清照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出自《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宋代] 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