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帖
85
府帖拼音:fǔ tiè
即军帖。唐代实行府兵制,故称军帖为府帖。后世因之。
府帖分词解释府帖相似词语
带府字的词语
带帖字的词语
府帖相关词语意思
柱帖的意思:指楹柱上的对联。
真帖的意思:原刻拓本法帖。
潭帖的意思:1.亦称“长沙帖”。2.汇刻丛帖。北宋庆历间刘沆帅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时,命僧希白摹刻。计十卷。以《淳化阁帖》为底本,增入晋王羲之《霜寒帖》﹑《十七帖》以及王蒙﹑颜真卿等帖。与《绛帖》齐名。因刻于潭州,故名。原石毁于南宋建炎年间,翻刻本很多。参阅宋郑兴裔《郑忠肃奏议遗集.淳化帖》﹑明陶宗仪《辍耕录.淳化阁帖》。
潭府的意思:1.深渊。2.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潭潭,深邃貌。后因以“潭府”尊称他人的居宅。
行帖的意思:商行开业的凭帖。
俸帖的意思:领取俸禄的凭证。
柬帖的意思:泛指信札﹑帖子等。[card] 泛指信札、请帖等
行府的意思:1.在京师外设置的调度军务的机构。2.指本宅之外另建的府第。
讼府的意思:1.控告军府。2.审理讼案的官府。
柏府的意思:1.亦作“栢府”。2.御史府的别称。
漕府的意思:管理漕务的官署。
单帖的意思:1.旧时官场中所用不折叠的名帖。亦称“单红帖”﹑“单红刺”。2.旧时礼帖的一种。用单页红纸作帖,用于亲友婚嫁喜庆等事。
藏府的意思:1.府库。2.中医学名词。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藏,通“脏”。
甲帖的意思:宋时政府发至地方基层户籍单位“甲”的田契之类的文据。
造府的意思:敬辞。犹言到府上去。
府帖相关词语拼音
- 球府拼音:qiú fǔ
- 学府拼音:xué fǔ
- 官帖拼音:guān tiè
- 官府拼音:guān fǔ
- 清都紫府拼音:qīng dōu zǐ fǔ
- 官法帖拼音:guān fǎ tiè
- 渊府拼音:yuān fǔ
- 轻重九府拼音:qīng zhòng jiǔ fǔ
- 琼府金穴拼音:qióng fǔ jīn xué
- 禊帖拼音:xì tiè
- 贵府拼音:guì fǔ
- 贷帖拼音:dài tiè
- 贰府拼音:èr fǔ
- 资帖拼音:zī tiè
- 赎帖拼音:shú tiè
- 赏帖拼音:shǎng tiè
- 赞府拼音:zàn fǔ
- 古乐府拼音:gǔ lè fǔ
- 小帖拼音:xiǎo tiè
- 汝帖拼音:rǔ tiè
- 小帖儿拼音:xiǎo tiè ér
- 守府拼音:shǒu fǔ
- 江户幕府拼音:jiāng hù mù fǔ
- 在官言官,在府言府拼音:zài guān yán guān,zài fǔ yán fǔ
- 祖帖拼音:zǔ tiè
府帖词语解释
军帖:
军中的文告。
实行:
1.实际的行动。
2.用行动来实现理论﹑纲领﹑政策﹑计划等。
3.犹德行,操行。
府兵制:
起于西魏﹑行于北周和隋,兴于唐初的一种兵制。宇文泰掌握西魏政权时所创立,其制为:置六军,合为百府,分属二十四军开府,选拔体力强者充府兵,另立户籍。隋代府兵户籍改属州县。唐初整顿成为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府兵终身服役,征发时自备兵器资粮,定期宿卫京师,戍守边境。自唐高宗时起因府兵负担过重等原因,渐见其弊,至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折冲府(唐代府兵制军府的总称)无兵可交,府兵制已名存实亡。参阅《新唐书.兵志》。
后世:
①后代
①:《诗经》和《楚辞》对后世的文学有很大的影响。
②后裔。
③佛教指来世。
府帖相关成语
- 在官言官,在府言府
- 痛饮黄龙府
- 三怨成府
- 不竭之府
- 五藏六府
- 伏首帖耳
- 俛首帖耳
- 俯首帖耳
- 八府巡按
- 冲州撞府
- 冲州过府
- 唐临晋帖
- 天府之国
- 天府之土
- 妥妥帖帖
- 妥首帖耳
- 怨府祸梯
- 打道回府
- 撞府冲州
- 撞府穿州
- 文宗学府
- 服服帖帖
- 清曹竣府
- 清虚洞府
- 清都紫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