駾喙
60
駾喙拼音:tuì huì
形容惊恐逃窜而极度疲困。语出《诗.大雅.绵》:“混夷駾矣﹐维其喙矣。”毛传:“駾﹐突。喙﹐困也。”
駾喙分词解释駾喙相似词语
带駾字的词语
![駾喙](https://www.koomao.com/d/file/2021/09/8ca59e9c180b4b334b5ec4a4a62f9987.jpg)
駾喙相关词语意思
息喙的意思:停止议论。
拄喙的意思:犹屏息。
长喙的意思:长嘴。比喻说空话或搬弄是非。
象喙的意思:借指毛笔。
鸟喙的意思:1.鸟嘴。常用来形容尖凸的人嘴。2.星名。参见“鸟注”。
鵰喙的意思:雕嘴。比喻伤人的话语。
容喙的意思:参与议论。
豕喙的意思:1.猪嘴长而突。相术认为人的口形像猪嘴是贪欲之相。2.古代传说中海外三十六国之一。
地喙的意思:比喻深渊。
乌喙的意思:词典解释:1.形容人之嘴尖。2.因史载越王勾践乌喙,后世遂以乌喙指代勾践。3.中药附子的别称。以其块茎形似得名。
駾喙相关词语拼音
- 长颈鸟喙拼音:cháng jǐng niǎo huì
- 地喙拼音:dì huì
- 豕喙拼音:shǐ huì
- 鵰喙拼音:diāo huì
- 鸟喙拼音:niǎo huì
- 象喙拼音:xiàng huì
- 长喙拼音:cháng huì
- 乌喙拼音:wū huì
- 容喙拼音:róng huì
- 拄喙拼音:zhǔ huì
- 摇唇鼓喙拼音:yáo chún gǔ huì
- 息喙拼音:xī huì
- 百喙难辩拼音:bǎi huì nán biàn
- 百喙难辞拼音:bǎi huì nán cí
- 百喙莫辩拼音:bǎi huì mò biàn
- 百喙如一拼音:bǎi huì rú yī
- 百喙一词拼音:bǎi huì yī cí
- 蚑行喙息拼音:qí xíng huì xī
- 羣喙拼音:qún huì
- 虎目豕喙拼音:hǔ mù shǐ huì
- 虎喙拼音:hǔ huì
- 百喙拼音:bǎi huì
- 百喙莫明拼音:bǎi huì mò míng
- 注喙拼音:zhù huì
- 唇喙拼音:chún huì
駾喙词语解释
混夷:
古种族名。又作昆夷﹑串夷﹑畎夷﹑犬夷等。即犬戎,西戎的一种。相传殷周时,混夷很强,是殷周西边的劲敌。周文王﹑穆王与之进行过战争。
大雅:
①《诗经》组成部分之一。共三十一篇,大致是西周时代上层贵族的作品。多为记叙周人祖先的开国历史和赞美西周文王、武王、宣王等君主之作,也有反映西周末政治混乱局面的诗篇。
②雅正之诗: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③大才:大雅君子|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④合乎规范的;正当的:无伤大雅。
惊恐:
惊慌恐惧:惊恐失色 ㄧ惊恐万状。
毛传:
《毛诗故训传》(一作《毛诗诂训传》)的简称。为汉人训释《诗经》之作。《汉书.艺文志》着录三十卷﹐但言毛公作﹐未着其名。东汉郑玄《诗谱》称“鲁人大毛公为《诂训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至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始言大毛公为汉鲁国人毛亨﹐小毛公为汉赵国人毛苌。后世因以《故训传》为毛亨作﹐亦有以为乃毛苌作或毛亨作而苌有所增益者。其诂训大抵本先秦学者的意见﹐保存了许多古义﹐虽有错误﹐但仍为研究《诗经》的重要文献﹐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即采用《毛传》。东汉郑玄《毛诗传笺》及唐孔颖达《毛诗正义》﹐为笺释疏解《毛传》之作。清代研究《毛传》﹐著名的有陈奂的《诗毛氏传疏》和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参阅王国维《观堂集林别集.书<毛诗故训传>后》。
极度:
①程度极深的:极度兴奋ㄧ极度的疲劳。
②极点:他的忍耐已经到了极度。
駾喙相关成语
- 千形一貌,百喙一声
- 千夫所言如一喙
- 不容置喙
- 利喙赡辞
- 别置一喙
- 喙长三尺
- 摇唇鼓喙
- 无从置喙
- 无可置喙
- 百喙一词
- 百喙如一
- 百喙莫辩
- 百喙难辞
- 百喙难辩
- 长颈鸟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