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欧
33
韩欧拼音:hán ōu
唐代韩愈和宋代欧阳修的并称。
韩欧分词解释韩欧相似词语
带韩字的词语
韩欧相关词语意思
呼韩的意思:1.汉时匈奴单于呼韩邪的省称。2.古代亦借指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
南欧的意思:指阿尔卑斯山脉以南的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和附近岛屿。包括葡萄牙、西班牙、安道尔、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南斯拉夫、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马耳他、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腊等国。
识韩的意思:犹识荆。
子韩的意思:复姓。春秋时齐国有子韩晳。见《左传.昭公十四年》。
韩魏的意思:指春秋时晋国的韩氏﹑魏氏两家大臣,后又共同分晋立国而为诸侯。后亦以“韩魏”称富贵之家。
韩马的意思:唐韩愈和汉司马迁的并称。
韩香的意思:见“韩寿香”。
韩风的意思:古人名。善相马。
韩非的意思:①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他综合了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君主统治术,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很大。在哲学上发展了荀子的唯物主义。著作有《韩非子》。②韩非(1919-1985)。电影演员。原名幼止,浙江宁波人。1941年从影,先后在国华、文华、中电等电影公司任演员。1949年去香港,因在影片《一板之隔》中扮演角色,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荣誉奖。1952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
韩诗的意思:《诗》今文学派之一。指汉初燕人韩婴所传授的《诗经》。西汉初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韩诗”创立者韩婴﹐文帝时为博士官﹐推诗人之意而作《内外传》数万言。西晋时﹐“韩诗”虽存﹐无传者;南宋以后《内传》亡失﹐仅存《外传》。今本《韩诗外传》已非原书﹐有一部分已经后人修改。
韩蝶的意思:《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十四.济州》“韩凭冢”引晋干宝《搜神记》:“宋大夫韩凭娶妻美,宋康王夺之。凭怨王,自杀。妻腐其衣,与王登台,自投台下,左右揽之﹐着手化为蝶。”后因以“韩蝶”指殉情而死的妇女的精魂。
韩范的意思:1.唐韩愈为著名古文家,卒谥“文”。宋范仲淹亦以能文着称﹐卒谥“文正”。后世因以“韩范”并称之。2.宋名臣韩琦和范仲淹的并称。
韩终的意思:秦始皇时方士。
韩碑的意思:指唐代韩愈撰写的《平淮西碑》。宪宗时,摄蔡州刺史吴元济反于淮西,宰相裴度及唐﹑随﹑邓节度使李愬受命讨伐﹐平定叛乱。韩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以功受刑部侍郎,并奉诏撰《平淮西碑》文颂其功绩﹐因称“韩碑”。唐李商隐有《韩碑》诗﹐极称其文。
韩白的意思:古代名将汉韩信和秦白起的并称。以善用兵着称。
韩欧相关词语拼音
- 大小欧阳拼音:dà xiǎo ōu yáng
- 孟诗韩笔拼音:mèng shī hán bǐ
- 孟韩拼音:mèng hán
- 苏海韩潮拼音:sū hǎi hán cháo
- 辰韩拼音:chén hán
- 罗密欧与朱丽叶拼音:luó mì ōu yǔ zhū lì yè
- 片石韩陵拼音:piàn shí hán líng
- 韩世忠拼音:hán shì zhōng
- 韩世昌拼音:hán shì chāng
- 韩令拼音:hán lìng
- 韩众拼音:hán zhòng
- 韩侯蔌拼音:hán hóu sù
- 韩信拼音:hán xìn
- 韩信坛拼音:hán xìn tán
- 韩信将兵拼音:hán xìn jiàng bīng
-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拼音:hán xìn jiàng bīng,duō duō yì shàn
-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拼音:hán xìn yòng bīng,duō duō yì bàn
- 韩信登坛拼音:hán xìn dēng tán
- 韩信破赵之战拼音:hán xìn pò zhào zhī zhàn
- 韩公帕拼音:hán gōng pà
- 韩冯拼音:hán féng
- 韩冯城拼音:hán féng chéng
- 韩凭拼音:hán píng
- 韩凭城拼音:hán píng chéng
- 韩卢拼音:hán lú
韩欧词语解释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年间进士。初为馆阁校勘,因主张革新几次被贬,知滁州、扬州、应天府。后官至参知政事,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辞官。卒后谥文忠。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著名的散文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与晏殊较接近,但也有不同处,如他有述怀、咏史、写民情风俗之作,题材较晏殊词广泛。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醉翁亭记》为散文名篇。另有《新唐书》、《新五代史》、《六一诗话》、《集古录》等著作。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并称:
1.一齐称道。
2.相提并论。
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祖籍昌黎(今属河北),世称韩昌黎。贞元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吏部侍郎。两次遭贬。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崇尚儒学,排斥佛教。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散文《原道》、《进学解》、《师说》、《张中丞传后序》、《祭十二郎文》以及诗歌《山石》、《石鼓歌》、《调张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名篇。有《昌黎先生集》。
●韩(韓)hán ㄏㄢˊ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部。
◎指“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
◎姓。
●欧(歐)ōu ㄡˉ
◎古同“讴”,歌唱。
◎指“欧罗巴洲”(位于东半球西北部。简称“欧洲):欧化(指仿效和习惯于欧洲人的习惯、语言文字等)。东欧。西欧。
◎姓。
韩欧相关成语
-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
-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 孟诗韩笔
- 欧风墨雨
- 欧风美雨
- 片石韩陵
- 美雨欧风
- 苏海韩潮
- 虞褚欧颜
- 韩信将兵
- 韩卢逐块
- 韩卢逐逡
- 韩寿偷香
- 韩寿分香
- 韩康卖药
- 韩海苏潮
- 韩潮苏海
- 韩陵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