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架部
10
鼓架部拼音:gǔ jià bù
唐代乐部(乐队)之一。专管乐舞﹑百戏的演出。所用乐器有笛﹑拍板﹑答鼓﹑两杖鼓。演出《代面》﹑《苏中郎》﹑《钵头》﹑《踏摇娘》等戏和寻橦﹑跳丸﹑吐火等杂技。参阅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鼓架部》。
鼓架部分词解释鼓架部相似词语
带鼓架字的词语
带架部字的词语
鼓架部相关词语意思
铙鼓的意思:1.乐器中鼓的一种。唐时大驾出行﹐卤簿鼓吹﹐有前后两部﹐皆有铙鼓十二。又凯旋入京都﹐行献俘仪﹐奏凯乐所有铙吹二部乐中。亦有铙鼓。见《新唐书.仪卫志下》。2.铙和鼓。泛指打击的响器。
秧鼓的意思:乐器名。唐称腰鼓﹐宋称杖鼓。以一杖击打的细腰鼓。
柴架的意思:装柴的框架。采樵者用以背柴。
咬架的意思:动物打架。[fight against each other]动物打架
潮鼓的意思:旧时海上船户于潮来时所击的鼓。击之以助威﹑镇邪。
齐鼓的意思:鼓名。齐,通“脐”。
衅鼓的意思: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把血涂在鼓上行祭: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
咎鼓的意思:大鼓。
群架的意思:由多人参加的打架斗殴。如:霹雳舞最初是纽约贫民区一些惯于在街头结伙打群架的小青年在双方“休战”期间跳起来的。[group scuffle] 由多人参加的打架斗殴霹雳舞最初是纽约贫民区一些惯于在街头结伙打群架的小青年在双方“休战”期间跳起来的
和鼓的意思:元代一种鼓名。
铜鼓的意思:古代青铜打击乐器。由用作炊具的铜釜发展而成。流行于中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和东南亚一带,以中国出土最多。最早的铜鼓出现于春秋时期。大小不一,最大的直径在100厘米以上,最小的仅10多厘米;重量自数十斤至数百斤不等。
羯鼓的意思:我国古代的一种鼓。两面蒙皮,腰部细。据说来源于羯族。[an ancient drum] 我国古代一种鼓。腰部细。据说起源于羯族
枹鼓的意思:1.鼓槌和鼓。2.指战鼓。3.指报警之鼓。4.喻指军旅。
架鳌的意思:犹言占鳌头。喻应试得中。
架陷的意思:捏造罪名加以陷害。
鼓架部相关词语拼音
- 败鼓之皮拼音:bài gǔ zhī pí
- 败鼓皮拼音:bài gǔ pí
- 货架拼音:huò jià
- 货架子拼音:huò jià zǐ
- 货郎鼓拼音:huò láng gǔ
- 属部拼音:shǔ bù
- 学部拼音:xué bù
- 官架子拼音:guān jià zǐ
- 祠部拼音:cí bù
- 祠部牒拼音:cí bù dié
- 贰部拼音:èr bù
- 贲鼓拼音:bēn gǔ
- 赡部拼音:shàn bù
- 赡部金拼音:shàn bù jīn
- 赡部洲拼音:shàn bù zhōu
- 转鼓拼音:zhuàn gǔ
- 四部拼音:sì bù
- 四部书拼音:sì bù shū
- 四部众拼音:sì bù zhòng
- 局部拼音:jú bù
- 大张旗鼓拼音:dà zhāng qí gǔ
- 长鼓拼音:cháng gǔ
- 夔鼓拼音:kuí gǔ
- 回帆鼓拼音:huí fān gǔ
- 贡部拼音:gòng bù
鼓架部词语解释
乐队:
1.古代泛指奏乐及歌舞的队伍。
2.今指由演奏不同乐器的若干人所组成的奏乐集体。
钵头:
1.唐代乐舞节目。传自西域。
2.盛器。
中郎:
1.官名。秦置,汉沿用。担任宫中护卫﹑侍从。属郎中令。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署长官称中郎将,省称中郎。汉苏武﹑蔡邕曾任中郎将,后世均以中郎称之。
2.次子。
鼓架部相关成语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 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 悬羊击鼓,饿马提铃
-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 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 半部论语治天下
- 重打鼓,另开张
- 当面锣,对面鼓
- 打鸭子上架
- 明鼓而攻之
- 破鼓乱人捶
- 赶鸭子上架
- 锣齐鼓不齐
- 鸣鼓而攻之
- 鼓破众人捶
- 一鼓一板
- 一鼓作气
- 一鼓而下
- 万签插架
- 两部鼓吹
- 仆旗息鼓
- 偃旗仆鼓
- 偃旗卧鼓
- 偃旗息鼓
- 充箱盈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