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
23
修订拼音:xiū dìng
修订相似词语
带修字的词语
修订相关词语意思
潜修的意思:1.专心修养。2.指深造。
栽修的意思:谓积德修行。
真修的意思:精诚修持。
积修的意思:长久修炼。
修龄的意思:长寿。
修齐的意思:谓修身齐家。
修鳞的意思:1.指蛇。2.指大鱼。
修鲲的意思:古代传说中的大鱼。
修鱼的意思:1.地名。在今河南原武县东。2.复姓。秦之先祖有修鱼氏。见《史记.秦本记》。
修馔的意思:1.准备饭食。2.教师的薪金及饭食。修,通“修”,束修。
修饰的意思:①修改润饰文辞,使完美:不加修饰,不添枝加叶,尽可能写得朴素、真实。②打扮装饰使美观: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修饰一新。
修饬的意思:修理;整理:修饬武备。
修领的意思:犹言治理。
修革的意思:改正革新;改变。
修面的意思:刮脸,用剃刀把脸上的胡须和汗毛刮掉。[shave] 〈方〉∶刮去脸上胡须
修订相关词语拼音
- 官修拼音:guān xiū
- 学行修明拼音:xué xíng xiū míng
- 审订拼音:shěn dìng
- 较订拼音:jiào dìng
- 辅修拼音:fǔ xiū
- 福慧双修拼音:fú huì shuāng xiū
- 回修拼音:huí xiū
- 好修拼音:hǎo xiū
- 祗修拼音:zhī xiū
- 珀尔修斯拼音:pò ěr xiū sī
- 考订拼音:kǎo dìng
- 遵修拼音:zūn xiū
- 责修拼音:zé xiū
- 封豨修蛇拼音:fēng xī yǒu shé
- 封资修拼音:fēng zī xiū
- 革修拼音:gé xiū
- 冯修拼音:féng xiū
- 敲订拼音:qiāo dìng
- 玄修拼音:xuán xiū
- 段修拼音:duàn xiū
- 事修拼音:shì xiū
- 事修傍兴拼音:shì xiū bàng xīng
- 闇修拼音:àn xiū
- 内修外攘拼音:nèi xiū wai rǎng
- 内修政治,外治武备拼音:nèi xiū zhèng zhì,wài zhì wǔ bèi
修订词语解释
修改:
对差错作改正或完善不足之处:他希望吸收我们的意见后再作修改。
订正:
改正(文字中的错误)。
● 订(訂)dìng ㄉㄧㄥˋ
◎ 改正,修改:订正。考订。校(jiào )订。修订。
◎ 约定,立(契约):订立。订购。订约。
◎ 用线、铁丝、书钉把书页、纸张连在一起:装订。
◎ 制定:订计划。
◎ 评议:“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
● 修xiū ㄒㄧㄡˉ
◎ 装饰,使完美:修饰。修辞。装修。
◎ 整治,恢复完美:修复。修治。修缮(修理)。修浚(修理疏通)。修好。修明(古代指政治清明)。
◎ 剪或削:修剪。
◎ 兴建,建造:修建。修筑。
◎ 编纂,撰写:修书。修史。修纂。
◎ (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修学。修业。修养。
◎ 长(cháng ),高:修长。
◎ 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修行。修女。
◎ 姓。
修订相关成语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
- 止谤莫如自修
- 止谤莫若自修
- 不法古不修今
- 修辞立其诚
- 一言订交
- 不修小节
- 不修边幅
- 不期修古
- 修仁行义
- 修修补补
- 修好结成
- 修学务早
- 修己安人
- 修德慎罚
- 修心养性
- 修文偃武
- 修文地下
- 修文演武
- 修旧利废
- 修旧起废
- 修桥补路
修订相关句子
1 另一方面,scm协定最新的修订草案对原协定第8条不可诉补贴条款予以了完整的保留。
2 全国人大常委会22日审议统计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领导干部如干预统计工作,自行修改统计资料或要求统计机构、人员伪造统计资料等,将受严厉惩罚。
3 但是一位法律学者告诫不要在具体细节公开前对修订草案妄加评判。
4 我国也于1992年根据联合国1990年的修订草案建立了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试行方案,这大大促进了我国对国…源自酷猫写作网
5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6月审议了一份保密法修订草案。目前的保密法是1989年开始实施的。
6 本报讯记者席锋宇近日在审议广告法修订草案时,侯义斌委员建议,高等学校校园内应当禁止商业广告活动。
7 维修资金将细化审核权防惜用滥用,修订草案。
8 10岁以下孩子禁当代言人,修订草案。
9 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消防法修订草案,对消防设计审核权的归属,先后作了不同规定。
10修订草案拟规定,旅游景区及其周边的经营者针对旅游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应当明码标价,标价内容应当真实、明确,字迹清晰,货签对位。
11 特委将在决定有关各项法律条款的立场后转达给法务部,法务部则会在此基础上反映民意,最终敲锭修订草案。
12 建筑物的消防设计审核权,是否该交由中介机构?26日上午分组审议消防法修订草案时,上述问题引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们的激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