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
①这首诗,是杨匏安同志在就义的前夕写给狱中难友的。
②张俭:东汉桓帝时人。延熹初年,任东部督邮(山阳郡督察官),疏劾宦官侯览贪赃枉法,残害百姓。侯怒,诬以党事。张俭被迫逃亡,望门投止。人皆重其姓名,破家相容。望门投止,形容张俭在逃亡时非常窘迫,见有相识之家,即往投托隐蔽。因为张俭为人正直,因此人皆敬仰,甘愿毁家相救。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宁愿承受任何危难,也要坚持革命气节。
③褚渊:南北朝时宋人,为宋明帝所信任。明帝临死,封他为中书令,托他与袁粲扶助幼主,协理国事,但他看到肖道成野心勃勃很有作为,竟出卖幼主和袁粲而投靠肖。肖篡宋后,称齐高帝,封褚渊为南康郡公,加尚书令。世人以其毫无气节讥之。
迟行:形容从容不迫。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在敌人的威逼面前从容镇定坚持气节,耻笑那些出卖革命的无耻叛徒像褚渊一样将为后世万人唾骂。据当时在龙华狱中的难友回忆,1931年与杨匏安同志同时被捕的约十七八人,其中有罗绮园者,入狱后无耻地当了叛徒,出卖了全部同志,企图以此苟且偷生。可是,统治者的刽子手并没有饶恕他,在他出卖同志之后,也一并处决了他。诗中此句,即是指罗的变节而言。
《狱中诗》杨匏安 翻译、赏析和诗意
慷慨登车离去,
临难节保全。
我生无可留恋,
大敌正在前。
投宿到张俭,②
慢行笑褚渊。
③
的番成分手,
相对没有伤心。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杨匏安,近代人。
杨匏安(1896-1931),广东香山县南屏镇北山村(今属珠海市)人。原名锦涛(焘dào),笔名匏安。中共党员。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代部长,中执委,中共中央委员。太阳社发起人。1931年8月的一天晚上,杨匏安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内的荒地上,时年35岁。
1918年杨匏安在《广东中华新报》发表《诗选自序》和一组旧体诗,消极遁世的悲情心态,跃然纸上。虽然他在回国之初,登家乡后山,见一新坟有感而发,写下直抒人间正气、鞭挞旧社会腐恶的短篇小说《王呆子》,颂扬贫农青年手刃村霸,为父姐复仇;然而,王呆子还是不得不入山为盗,结局仍是悲剧式的。此外,他的诗文大都不掩饰内心落寞。《诗选自序》称:“不佞少而颓唐,学殖荒落,乃谬以诗文辞见称朋旧;实则近日逃心空寂,不敢有志斯道。”表明他心如死水,波澜不兴,有如道家禅佛,不敢以诗言志,去起“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作用了。他在同年发表的旧体诗,更是充满着万念俱灰的情调。如“人闲只合看云坐,世乱聊为带雨耕,我已无心问哀乐,残蝉何事倚高鸣?”(《消夏》)人在不得意、百无聊赖的时候,往往借诗酒浇愁,以填补心灵的空虚。杨匏安在五四以前的心态正是如此。如“把酒乐斯须,偷闲静里娱,相逢皆作客,不醉且行沽。”(《同无庵、都休饮酒》)“相见拼一醉,归去独陶然。
相关诗句
《狱中诗》[近代] 杨匏安
浪迹江湖忆旧游,①
故人生死各千秋,②
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③
《狱中诗》[近代] 杨匏安
本为民除害,那怕狼与狗;
身既入囹圄,当歌汉苏武。
作者千古名句
尚克时忱,乃亦有终。
出自《尚书·商书·汤诰》[近代] 杨匏安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出自《李凭箜篌引》[近代] 杨匏安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出自《咏雨·其二》[近代] 杨匏安
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
出自《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四》[近代] 杨匏安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出自《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近代] 杨匏安
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
出自《礼记·儒行》[近代] 杨匏安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出自《郊行即事》[近代] 杨匏安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出自《夜上受降城闻笛》[近代] 杨匏安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出自《夜雨》[近代] 杨匏安
巧诈不如拙诚。
出自《韩非子·说林上》[近代] 杨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