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
【注释】:
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全词气魄宏大,寄慨深远,凝聚着当时广大爱国者的心声。
上片写金陵登临之所见。开头两句,写词人登城楼眺远 ,触景生情,引起感慨。金陵城上的西门楼,居高临下 ,面向波涛滚滚的长江,是观览江面变化,远眺城外景色的胜地。李白曾在这里写下了《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诗,抒发的是对南齐诗人谢朓的怀念。
朱敦儒这首登楼抒怀之作,既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为区区个人之事,而是感叹国家生死存亡的命运。
接下来,作者写自己在秋色中倚西楼远眺 。“清秋”二字,容易引起人们产生凄凉的心情。词中所写悲秋,含意较深,是暗示山河残破,充满萧条气象。
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词人之所以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
下片回首中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 。“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簪缨散”,说他们在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作者摒弃直陈其事的写法,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含蓄、深沉而动人。人在伤心地流泪,已经能说明他痛苦难于忍爱了,但词人又幻想请托“悲风吹泪过扬州 ”,这就更加表现出他悲愤交集、痛苦欲绝。扬州是当时抗金的前线重镇,过了淮河就到了金人的占领区。风本来没有感情,风前冠一“悲”字,就给“风”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此词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痛和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读后令人感到荡气回肠,余味深长。
《相见欢》朱敦儒 翻译、赏析和诗意
南京城上西楼。
倚着清凉的秋天。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战乱。
簪樱桃散。
几时收回。
试请悲风吹泪,经过扬州。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朱敦儒,宋人。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朱敦儒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相关诗句
《相见欢》[宋代] 朱敦儒
林花谢了春红,[2]
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3]
相留醉,几时重,[4]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宋代] 朱敦儒
月明疏影林间。
水潺潺。
一点浓香十里、渡关山。
且莫负。
好分付。
冷无眠。
只怕笛声呜咽、到愁边。
《相见欢(见月闻笛八月五夜)》[宋代] 朱敦儒
新凉襟袂冷然。
乍晴天。
风送谁家羌管、月便娟。
云散尽,秋空碧,玉色悬。
洗耳时听三弄、等团圆。
《相见欢(秋思)》[宋代] 朱敦儒
十年湖海扁舟。
几多愁。
白发青灯今夜、不宜秋。
中庭树。
空阶雨。
思悠悠。
寂寞一生心事、五更头。
《相见欢》[宋代] 朱敦儒
当年两上蓬瀛。
燕殊庭。
曾共群仙携手、斗吹笙。
云涛晚。
霓旌散。
海鸥轻。
却钓松江烟月、醉还醒。
《相见欢》[宋代] 朱敦儒
吟蛩作尽秋声。
月西沈。
凄断余香残梦、下层城。
人不见。
屏空掩。
数残更。
还自搴帷独坐、看青灯。
《相见欢(见月闻笛八月五夜)》[宋代] 朱敦儒
新凉襟袂冷然。
乍晴天。
风送谁家羌管、月便娟。
云散尽,秋空碧,玉色悬。
洗耳时听三弄、等团圆。
《相见欢》[宋代] 朱敦儒
深秋庭院初凉。
近重阳。
篱畔一枝金菊、露微黄。
鲈脍韵。
橙薤品。
酒新香。
我是升平闲客、醉何妨。
作者千古名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出自《凉州词二首·其一》[宋代] 朱敦儒
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
出自《玉楼春·雕鞍好为莺花住》[宋代] 朱敦儒
东入黄河水,茫茫泛纡直。
出自《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宋代] 朱敦儒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出自《赵昌寒菊》[宋代] 朱敦儒
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
出自《围炉夜话·第二八则》[宋代] 朱敦儒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出自《点绛唇·闺思》[宋代] 朱敦儒
仁者无敌。
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五节》[宋代] 朱敦儒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
出自《念奴娇·天南地北》[宋代] 朱敦儒
战胜而回,谓之凯旋;战败而走,谓之奔北。
出自《幼学琼林·卷一·武职》[宋代] 朱敦儒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 朱敦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