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花过雨。
又是一番红素。
燕子归来愁不语。
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
谁在玉楼歌舞。
若使胡尘吹得去。
东风侯万户。
诗词赏析
【注释】:
在诗词中常将春和雨以及花和雨联系起来。不过由于时间与气候的变化,有的风雨是送春归,有的风雨则是催春来 。而李好古的这首词说:“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大概是属于催春来。“燕子归来愁不语”一句,承上启下,春来燕归,春色依旧,而归来的燕子为什么却闷闷无语呢?自然引出下文——“旧巢无觅处”。“旧巢无觅处”的原因,作者没有直说,犹露犹藏发人深思。这首词有的本子调名下有题——《怀故居 》,因而有人说,燕子旧巢,比喻自己故居,春来到来了,人无归处,表现了一种无处可归的飘泊之感。其中还寓有家国之感,所以把它理解为那个特定社会现象的典型概括,则更为合适。上片结句,就字面看补足了上文,完成了对“燕子”的描写,就其喻意而言,则引向社会现实,这就为下片预作好了铺奠。国家山河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艰难的时局里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句话深刻尖锐 ,咄咄逼人,“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边塞)劳苦”者,指的是那些守边的士卒。而在玉楼上取乐的,却是那班不思抗敌、不恤士卒的将领,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大批“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于西湖畔上的、南宋朝廷里的显官达贵。一苦一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读者从对比中,感受到振憾人心的艺术力量!下文词人没有顺着这个调子再把弦儿绷紧 ,也没有用一般乏味的文字,敷衍成篇,而是别开生面 ,用假设和推想,从容作结:“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东风”吹去“胡尘”,已是一奇;再进一步,还要封“东风”为万户侯,更是奇特非凡 ,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最妙则于不经意之中,用这种丰趣活泼的文字,翻空出奇,涉笔成趣。同时,它又在诙谐之中包含着某种庄重,其中隐含了一个重大的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即朝中无人抗金,而百姓则渴望统一。在天真之处展现真情,风趣之中包含着冷峻。
春日,多有“东风”,“旧巢无觅”,才有“东风”吹去“胡尘”盼想,前后照应,此外,词人兼用明快、严肃、含蓄、幽默的多种手法,浑然成篇,自成一格,更是它的独特之处。
《谒金门》李好古1 翻译、赏析和诗意
花过雨。
又是一番红素。
燕子归来愁不语。
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
谁在玉楼歌舞。
如果胡尘吹得去。
东风侯万户。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李好古1,15首人。
相关诗句
《谒金门》[未知] 李好古1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
白绸春衫如雪色。
扬州初去日。
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
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谒金门》[未知] 李好古1
新雨霁。
开遍满园桃李。
波暖池塘风细细。
一双花鸭戏。
唤起春融睡美。
扶醉宿妆慵理。
移步避人花影里。
绣裙低窣地。
《谒金门》[未知] 李好古1
天色晚。
云外一筝斜雁。
独凭阑干秋满眼。
菊花寒尚浅。
叶落香沟红泛。
懒把新诗题怨。
何处笛声三弄断。
月迟帘未卷。
《谒金门》[未知] 李好古1
山衔日。
洒酒西风独立。
一叶扁舟流水急。
转头无处觅。
去则而今已去,忆则如何不忆。
明日到家应记得。
寄书回雁翼。
《谒金门》[未知] 李好古1
秋夜永。
叶叶梧桐霜冷。
皓月窥人深院静。
孤鸿窗外影。
情是相思深井。
恩是相思修绠。
别后信音浑不定。
银瓶何处引。
《谒金门》[未知] 李好古1
书一纸。
小砑吴笺香细。
读到别来心下事。
蹙残眉上翠。
怕落傍人眼底。
握向抹胸儿里。
针线不忺收拾起。
和衣和闷睡。
《谒金门》[未知] 李好古1
梅粉褪。
点点雨声春恨。
半吐桃花芳意嫩。
草痕青寸寸。
把酒花边低问。
莫解寒深红损。
等待春风晴得稳。
琵琶重整顿。
《谒金门》[未知] 李好古1
微雨後。
染得杏腮红透。
春色好时人却瘦。
镜寒妆不就。
柳外一莺啼昼。
约略情怀中酒。
困起半弯眉袖。
髻松簪玉溜。
作者千古名句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出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八章》[未知] 李好古1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出自《曲江二首》[未知] 李好古1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出自《西江月·顷在黄州》[未知] 李好古1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出自《增广贤文·上集》[未知] 李好古1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出自《秋日偶成》[未知] 李好古1
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未知] 李好古1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
出自《登二妃庙》[未知] 李好古1
善张网者引其纲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未知] 李好古1
效于古者,先德而治;效于今者,前刑而法。
出自《商君书·开塞》[未知] 李好古1
圣人之治民也,先治者强,先战者胜。
出自《韩非子·心度》[未知] 李好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