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

咏怀二首 其二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收录时间:2024-11-16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蘖已染衣。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

咏怀二首 其二

诗词赏析

著书:一作看书。相宜:一作自宜。

在这首诗里,李贺比较具体地描述了自己赋闲在家的生活和思想状况。清人方扶南说:“此二(指《咏怀二首》)作不得举进士归昌谷后,叹授奉礼郎之微官。前者言去奉礼,后者言在昌谷。”(《李长吉诗集批注》)这话与诗歌的内容是吻合的。全诗叹“老”嗟贫,充满忧伤绝望的情绪,显然是遭遇不幸以后的作品。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傍晚著书完毕,发现头上白发忽然象霜似的落下一丝,感到很震惊,不禁感慨万千。“著书”大约就是写诗。据前人记载,李贺每天都要骑着毛驴外出游览,遇有所得,便写在纸上,投入身边锦囊中。晚上在灯下取出,“研墨迭纸足成之,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李商隐《李长吉小传》)可见他是个非常勤奋的诗人。当然,他成天苦吟,主要是为了排遣沉沦不遇的苦闷。他未老先衰、两鬓染霜的原因就在于此。

三、四句写自己看到白发以后的反应。尽管表面显得很轻松,却掩藏不了内心深沉的痛苦:“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端详着镜中早衰的容颜,不禁暗自发笑:象我这样终日愁苦,年纪轻轻就生了白发,那会有南山之寿哩!显然,诗人这时已由“早衰”想到“早死”,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绪。他的笑,不过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苦笑而已。

后四句写乡居时的贫苦生活:头上不戴帽子,也不裹“幅巾”,任凭风吹日晒;身上穿着用苦蘗(bò)染的黄衣,与乡野之人无异。“苦蘗”通称“黄蘗”,诗人不用“黄”字,而用“苦”字,暗示通身皆苦,苦不堪言。它写衣着,兼写生活和心情,熔叙事、状物、言情诸种表现手法于一炉,使客观和主观和谐地统一起来,做到示之以物,同时动之以情。

写到极苦处,忽然宕开一笔,故意自宽自解:“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那些生活在清溪里的鱼儿,除了水,什么可吃的东西也没有,可它们还是怡然自得,尽情嬉戏。同鱼儿相比,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这里形式上是转折,意义上是发展、深化,诗人表现出的超然态度,有力地烘托了他的悲苦情怀。相反而实相成的哲理,用在诗歌创作上,产生一种异于寻常的表现力。

(朱世英)

《咏怀二首 其二》李贺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一天晚上写罢,惊奇霜落丝。

镜子中聊自笑,难道是南山期。

头上没有戴头巾,苦嫩芽已经染衣服。

不见清溪鱼,饮水能相宜。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李贺,唐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作者千古名句

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出自《南乡子·为亡妇题照》[唐代] 李贺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出自《赠荷花》[唐代] 李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出自《暮秋山行》[唐代] 李贺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出自《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唐代] 李贺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出自《游洞庭湖五首·其二》[唐代] 李贺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自《塞上曲·其一》[唐代] 李贺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出自《管子·牧民》[唐代] 李贺

淇澳春云碧,潇湘夜雨寒。

出自《咏竹五首》[唐代] 李贺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出自《》[唐代] 李贺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出自《古从军行》[唐代] 李贺

咏怀二首 其二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头上无幅巾,苦蘖已染衣。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