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
《生查子·秋来愁更深》杨无咎 注释
①双蛾:即双眉。
《生查子·秋来愁更深》杨无咎 鉴赏
这是一首传统的闺怨题材,写的是深秋时节,闺中少妇思念远方心上人,怨恨交织的情形。
词作开首词人把时间安排在深秋时节,直陈闺中少妇因秋来而“愁更深”。自宋玉悲秋以来,对秋的无奈与叹喟几乎成了诗歌的一个传统题材。而对妇女来说,则有更深一层含义在,那就是如汉代班婕妤在《怨歌行》中所言的:“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这或许便是词作中女主人公为何秋来而“愁更深”的主要原因了。紧接次句词人没有继续写这位女子愁深的程度,转而刻画她的外形:“黛拂双蛾浅”。这句是说女主人公因孤寂,心绪不好,无心刻意修饰自己的面庞,从而把上句所言的“愁”的内涵具体化和明朗化了。“翠袖怯天寒,修竹萧萧晚”二句,是化用杜甫《佳人》中的诗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翠袖“句是写女主人公不仅无心去刻意妆饰打扮自己,甚至对天气变化也不甚觉察,依旧夏装着身,而只有到了“天寒”,身体受不住了,才感觉到。一个“怯”字,表明女主人公的衣单体弱,更有起到暗示她孤寂可怜的特点。上片结句“修竹萧萧晚”,看似词人是要以景作结,写女主人公住处周围的环境,实则借此进一步暗示女主人公愁苦孤独的形象。深秋薄暮,几株修竹在秋风中瑟瑟摇动。单薄、孤寂,这不就是女主人公形象的写照吗?
下片词作增加抒情分量。“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由怨转恨,可知女主人公过此孤寂生活非止一日。“孤鸿”在此有较丰富的含义,它不仅象征女主人公如失群的孤鸿,而且也表示她多么希望鸿雁能捎上自己的怨与恨(即词中的“此意”),给远在天涯的心上人。此外,这句也暗示这位女主公一直是伫立窗口,目送飞鸿远去。“小立背西风,又是重门掩”二句是说,女主人公在萧瑟的秋风中独自伫立,目送孤鸿消失,寂寞无聊的一天又过去了,她怅然回到闺中,掩上门扉,周而复始地让孤寂与凄凉笼罩着自己。这里的“又”字,看似平易,实是蕴含了女主人公的无数辛酸泪。
抒写闺怨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题材,这首《生查子》在思想内涵上也并没有写出什么新意来,但在艺术上还是有一定的个性的。如情景二者之间的互相烘托、渲染,对女主人公心理的细腻刻画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查子》杨无咎 翻译、赏析和诗意
秋天来愁更深,黛拂双蛾浅。
翠袖胆怯春寒,修竹林萧萧晚。
这个意思有谁知道,遗憾和孤鸿远。
小立背西风,又是重门掩。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杨无咎,宋人。
相关诗句
《生查子》[宋代] 杨无咎
去年元夜[1]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宋代] 杨无咎
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
今岁未还家,怕见江南信。
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
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
《生查子》[宋代] 杨无咎
只知眉上愁,不识愁来路。
窗外有芭蕉,阵阵黄昏雨。
晓起理残妆,整顿教愁去。
不合画春山,依旧留愁住。
《生查子》[宋代] 杨无咎
只知愁上眉,不识愁来路。
窗外有芭蕉,阵阵黄昏雨。
逗晓理残妆,整顿教愁去。
不合画春山,依旧留连住。
《生查子》[宋代] 杨无咎
万里彩衣远,旬日黄花後。
蓬矢纪佳辰,莲幕翻新奏。
更看桂枝香,归献灵椿寿。
同对小蟠桃,共醉长生酒。
《生查子》[宋代] 杨无咎
去年梅雪天,千里人归远。
今岁雪梅天,千里人追怨。
铁石作心肠,铁石刚犹软。
江海比君恩,江海深犹浅。
《生查子》[宋代] 杨无咎
夜色明河静,好风来千里。
水殿谪仙人,皓齿清歌起。
前声金?中,後声银河底。
一夜岭头云,绕遍楼前水。
《生查子 独游西岩》[宋代] 杨无咎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高高处。
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作者千古名句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出自《送魏二》[宋代] 杨无咎
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也。
出自《文心雕龙·神思》[宋代] 杨无咎
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
出自《管子·禁藏》[宋代] 杨无咎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出自《送杜十四之江南 /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宋代] 杨无咎
雪岭金河独向东,吴山楚泽意无穷。
出自《送婆罗门》[宋代] 杨无咎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出自《琵琶仙·双桨来时》[宋代] 杨无咎
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出自《红楼梦·第一百十回》[宋代] 杨无咎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出自《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宋代] 杨无咎
不怕慢,只怕站。
出自《增广贤文·下集》[宋代] 杨无咎
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
出自《列子·说符》[宋代] 杨无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