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嘉景,向少年彼此,争不雨沾云惹。
奈傅粉英俊,梦兰品雅。
金丝帐暖银屏亚。
并粲枕、轻偎轻倚,绿娇红姹。
算一笑,百琲明珠非价。
闲暇。
每只向、洞房深处,痛怜极宠,似觉些子轻孤,早恁背人沾洒。
从来娇多猜讶。
更对翦香云,须要深心同写。
爱揾了双眉,索人重画。
忍孤艳冶。
断不等闲轻舍。
鸳衾下。
愿常恁、好天良夜。
诗词赏析
《洞仙歌》柳永 翻译、赏析和诗意
美景,向年轻人彼此,争执不下沾说惹。
怎么扑粉英俊,梦见兰品雅。
金丝帐暖银屏亚。
并粲枕、轻轻依偎轻倚,绿娇红姹。
算一笑,百琲明珠不是价格。
空闲。
每次只向、洞房深处,疼痛可怜极宠,似乎觉得些轻薄我,早就这样背着人都洒。
从来娇好惊讶。
再回答剪香云,需要要小心同写。
爱擦了双眉,找人重新画。
忍我美丽妖艳。
断不等闲轻易放弃。
鸳被子下。
愿常这样、喜欢天良夜。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柳永,宋人。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诗句
《洞仙歌》[宋代] 柳永
行舟已发,又经旬调笑。
不算匆匆别离了。
奈飞龙骨出,束竹肠攒,月额雨持比泪珠差少。
罗囊针管就,络以朱绳,淡墨疏花折枝袅。
中有锦笺书,密嘱归期,道莫忘翠楼烟杪。
枉姑负,刘郎此重来,恋小洞春香,尚馀细草。
《洞仙歌》[宋代] 柳永
明湖碧浪,枉枉帆寻遍。
咫尺仙源路非远,讶杜兰香去,已隔多时,又谁料佳约三年还践。
纤腰无一把,飞入怀中,明月重窥旧面。
归去怯孤眠,镜鹊晨开,云鬓掠小唇徐染。
偏走向侬前道胜常,浑不似西窗,夜来曾见。
《洞仙歌》[宋代] 柳永
萧郎归也,又烧灯时节。
白马重嘶画桥雪。
早青绫幛外,含笑相迎,花枝好绣上春衫谁襭。
十三行小字,写与临摹,几日看来便无别。
排闷偶题诗,玉镜台前,浑不省窃香人窃。
待和了封题寄还伊,怕密驿沉浮,见时低说。
《洞仙歌》[宋代] 柳永
苹洲小棹,约兜娘相共。
岂意钱塘片帆送。
逢故人江上,一路看山,宁料我过了恶泼灵洞。
东瓯城下泊,孤屿中流,明月秋潮夜来涌。
此际最消凝,苦忆西楼,想帘底玉钩亲控。
舍旧枕珊瑚更谁知,有泪雨烘干,万千愁梦。
《洞仙歌》[宋代] 柳永
隔年芳信,要同衾元夕。
比及归时小寒食。
怅鸭头船返,桃叶江空,端可惜误了兰期初七。
易求无价宝,惟有佳人,绝世倾城再难得。
薄命果生成,小字亲题,认点点泪痕犹裛。
怪十样蛮笺旧曾贻,只一纸私书,更无消息。
《洞仙歌》[宋代] 柳永
花糕九日,缀蛮王狮子。
圆菊金铃鬓边媚。
向闲房密约,三五须来,也不用青雀先期飞至。
恩深容易怨,释怨成欢,浓笑怀中露深意,得个五湖船,雉妇渔师,算随处可称乡思。
笑恁若伊借人看,留市上金钱,尽赢家计。
《洞仙歌》[宋代] 柳永
三竿日出,爱调妆人近。
凫藻熏炉正香润。
看樱桃小注,桂叶轻描。
图画里只少耳边朱晕。
金簪二寸短,留结殷勤,铸就偏名有谁认。
便与夺鸾篦,锦髻梳成,笑犹是,少年风韵。
正不在相逢合欢频,许并坐双行,也都情分。
《洞仙歌》[宋代] 柳永
韶光最好,甚眉峰长聚。
相劝乘船漾南浦。
盼海棠簪后插到茶蘼,同梦里又是楝花风雨。
桥东芳草岸,胜乐游原,勾队争看小蛮舞。
雀舫曳疏帘,蛛网浮杯,但日日鸾箫吹度。
听唱遍青春蓦山溪,待拆了歌台,放伊归去。
作者千古名句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出自《瑶瑟怨》[宋代] 柳永
待人宜宽,惟待子孙不可宽;行礼宜厚,惟行嫁娶不必厚。
出自《围炉夜话·第一七八则》[宋代] 柳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出自《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宋代] 柳永
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
出自《荀子·富国》[宋代] 柳永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出自《折杨柳歌辞五首的》[宋代] 柳永
且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
出自《贞观政要·卷二·论纳谏》[宋代] 柳永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出自《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宋代] 柳永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出自《在北题壁》[宋代] 柳永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出自《了凡四训·改过之法》[宋代] 柳永
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出自《左传·昭公·昭公十八年》[宋代] 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