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
《登太白楼》王世贞 古诗注释
①太白楼,在今山东济宁。济宁,唐为任城。李白曾客居其地,有《任城县厅壁记》、《赠任城卢主簿》诗。相传李白曾饮于楼上。唐咸通中,沈光作《李白酒楼记》,遂名于世。后世增修,历代名流过此,多有题咏。王世贞此诗前实写,后虚写,表无限追慕之情。
②李供奉:即李白。《新唐书·李白传》:“贺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③“此地”二句:此楼自经李白一登之后,遂扬名千古。垂顾,光顾,屈尊光临。
④“白云”二句:以天高海阔、白云明月,喻李白心胸博大、高朗。曙,黎明色。天门,星名。属室女座。此指天空。
⑤潺湲(chān yuán缠元):水缓缓流动貌。济水:古水名,源出河南王屋山,东北流经曹卫齐鲁之地入海,下游后为黄河所占,今不存。济宁为古济水流经地域,金代为济州治所,故由此得名。
《登太白楼》王世贞 古诗鉴赏
此诗写《登太白楼》王世贞 古诗所见所感。首联由太白楼起笔,遥想当年李白长啸登楼的豪放之举。颔联由此而畅想古今,表达了对李白的崇敬之情。颈联回到现实,以壮阔之笔描绘景色。海天一色,明月秋空,颇有李诗风味。尾联以委婉之言,抒发高士难求的情怀。而潺湲流淌、尽阅古今的济水,又何尝不为此而叹息呢?全诗融会古今,感情深挚而蕴藉。
作者巧妙地弃其实事,择其风度、襟怀等精神气质上的情状,从空中落笔加以咏颂,非常传神。“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前四句借事见情,后四句写景见情,明与暗、显与隐,直露与含蓄相结合,避免了结构上的板滞。
《登太白楼》王世贞 翻译、赏析和诗意
从前听说李供奉,长啸独自上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下。
白云大海颜色亮,第二个天门秋季。
想找来的重,涟涟济水流。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王世贞,明人。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
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
作者千古名句
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
出自《贞观政要·卷六·论俭约》[明代] 王世贞
臣无隐忠,君无蔽言,国之禄也。
出自《战国策·赵二·武灵王平昼闲居》[明代] 王世贞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明代] 王世贞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出自《》[明代] 王世贞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出自《十五从军征的》[明代] 王世贞
仁义者,治之本也。
出自《淮南子·泰族训》[明代] 王世贞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出自《太原早秋》[明代] 王世贞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出自《玉楼春·春恨》[明代] 王世贞
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
出自《礼记·曲礼下》[明代] 王世贞
言不过行,行不过道
出自《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第七十二》[明代] 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