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寒闺怨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收录时间:2023-07-25 10:52:19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寒闺怨

诗词赏析

清冷的月光洒向宁静的小屋,梧桐的树影映在屋门口的珍珠帘子上。

秋霜欲下,玉手已经预先感到寒冷。寒灯下,她握着冰冷的剪刀为远方戍守的丈夫缝制着冬衣。

注释

1.洞房:深屋,位于很多进房子的后边,在古代通常是女眷的居住处。

2.真珠帘:真珠即珍珠,形容帘子的华贵。

《寒闺怨》白居易 古诗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

洞房,犹言深屋,在很多进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见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形容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不可呆看。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逗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夭下秋”。前两句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一帘子里的人还没有睡,手上拿着剪刀,在裁缝衣服,忽然,她感到剪刀冰凉,连手也觉得冷起来了。随即想起,是秋深了,要下霜了。秋霜欲下,玉手先知。暮秋深夜,赶制寒衣,是这位闺中少妇要寄给远方的征夫的。

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传到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然而诗人却只写到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为止,其余一概不提,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对一些事物的变迁,习而不察,但敏感的诗人,却能将它捕捉起来,描写出来,使人感到既平凡又新鲜,这首诗艺术上就有这个特点。

《寒闺怨》白居易 古诗创作背景

唐代的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所以唐诗中常常有秋闺捣练、制衣和寄衣的描写。在白居易的时代,府兵制已破坏,但家人为征夫寄寒衣,仍然是需要的。

《寒闺怨》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寒冷的月份沉沉洞房静,珍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想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白居易,唐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作者千古名句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

出自《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唐代] 白居易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出自《小雨》[唐代] 白居易

工事竞于刻镂,女事繁于文章,国之贫也。

出自《管子·立政》[唐代] 白居易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出自《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唐代] 白居易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出自《赠阙下裴舍人》[唐代] 白居易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出自《哀王孙》[唐代] 白居易

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出自《多丽·咏白菊》[唐代] 白居易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出自《同题仙游观》[唐代] 白居易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出自《与小女》[唐代] 白居易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出自《悯农二首》[唐代] 白居易

寒闺怨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