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
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
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诗词赏析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查慎行 古诗注释
①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诗人由贵州返回海宁,途径洞庭湖,正值中秋,游后作成此诗。
②霾云:阴云。蓬蓬:茫茫覆盖貌。冒:覆盖。
③敛容:改变容颜。
④冯夷宫:冯夷,神话传说中的水神,其宫殿在湖水深处。
⑤“此时”二句:骊龙,黑色的龙。《庄子·列御》记:骊龙颌下有珠,经常浮游水上,衔珠长吟。二句意为这时潜伏深处的骊龙,因为眼花缭乱,不能浮游上来衔珠长吟了。
⑥“巨鱼”二句:腾踔(chuō):跳跃。千黄金:意为千万鳞片像黄金一样闪闪耀眼。
⑦翻:反。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查慎行 古诗鉴赏
这首诗写洞庭湖的月夜景色。诗的开篇展现湖上风云变化的雄奇场面,为下面写湖光月色作好铺垫。在具体描写时,诗人用了比喻的手法,如“镜面横开十余丈”、“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句;并融会神话传说与典故,如“冯夷宫”、“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句,把月亮从初升到当空的过程,描摹得形神兼备。从风收云散,写到日落月升,最后在渔歌渺渺中收尾,给人清幽淡远之感,仿佛将人带入一个美妙的神话境界。全诗笔调轻健活泼,如行云流水,呈献出一派空明澄澈的景象,使人神往。中秋明月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内容,此诗则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为同类题材之诗的佼佼者。
诗人无论是在表现新题材、开掘新境界,还是在语言表达艺术方面,都是颇见功力,整首诗没有出奇制胜的故作,如行云流水,不露雕凿的痕迹,足见诗人艺术功夫的深厚。结尾“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带动读者的心境完全沉浸在空明澄澈的审美观照之中,《《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查慎行 古诗》雄浑恢宏,豪放空灵,更具神奇浪漫之美。新鲜的感受、生新的境界、贴合对象本身的语言,诗人从语言形式内容方面都对诗歌作了生动的革新,见证了诗人《涿州过渡》中“自笑年来诗境熟,每从熟处欲求生”的对创新和个性的追求。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查慎行 翻译、赏析和诗意
长风沙说王莽千里,云气呼呼天冒水。
风把云散波或平,倒过来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入波涛红,明月要升天严肃。
船夫回头尽东望,吞吐所以在冯夷宫。
一会儿忽然从波心上,镜子面横开十多丈。
月光淹没水水浸天,一条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藏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
大鱼不知道作跳跃搏击,鳞一动千黄金。
人间这里知道难定,快意翻从偶然得到。
远远听见渔夫唱唱歌来,开始觉得中秋是今晚。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查慎行,清人。
查(zhā)慎行(1650~1727),清代诗人,其族叔查继佐为清初文字狱案庄廷鑨明史案首告者之一,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为"清初六家"之一。浙江海宁袁花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
王渔洋曰:“夏重诗,黄晦木先生常比之剑南。余谓以近体论,剑南奇创之才,夏重或逊其雄,夏重绵至之思,剑南亦未之过,当与古人争胜毫釐。若五七言古体,夏重丽藻络绎,宫商抗坠,往往有陈后山、元遗山之风。”沈归愚曰:“施注苏诗,行世久矣,敬业补所未及,兼多驳正。所为诗,得力于苏,意无勿申,辞无勿达。或以少蕴藉议之,然视外强中乾,袭面目而失神理者,固孰得而孰失耶?”
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作者千古名句
四海和平之福,只是随缘。一生牵惹之劳,总因好事。
出自《格言联璧·持躬类》[清代] 查慎行
不能则学,疑则问
出自《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清代] 查慎行
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
出自《春词二首》[清代] 查慎行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出自《阙题》[清代] 查慎行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出自《欹湖》[清代] 查慎行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出自《格言联璧·处事类》[清代] 查慎行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出自《西施 / 咏苎萝山》[清代] 查慎行
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出自《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清代] 查慎行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出自《悲青坂》[清代] 查慎行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出自《日日》[清代] 查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