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一箧磨穴砚

作者:佚名 朝代:未知 收录时间:2023-07-26 19:06:05

古人有学书于人者,自以为艺成,辞而去。

师曰:“吾有一箧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

”其人受之,因其封题不甚密,乃启而视之,皆磨穴之砚也,数十枚,方知师夙用者。

顿觉羞愧,及反而学,至精其艺。

一箧磨穴砚

诗词赏析

古人中有个向别人学习书法的人,自认为书法已经学成,告辞老师而离开。师父说:“我有一箱东西,不想送给别的人,希望你安放在某座山下面。”那个人接受了,因为箱子的封条封得不是很牢,他就打开来看,里面都是磨出洞的砚台,有很多枚,(那个人)才知道老师曾经一直用过的(有多少)。那个人顿时觉得十分惭愧,就返回继续学习,一直学到书法技艺非常精通的地步。

注释

1、箧:竹箱子。

2、书:书法。

3、于:向。

4、辞:告别。

5、封题:封条与封条上的字。

6、去:离开 。

7、付:托付。

8、置:放 。

9、受:接受 。

10、乃:于是。

11、启:开启,打开 。

12、视:看

13、穴:穿洞,作为动词。属于词类活用。

14、至:直到。

15、夙:从前。

16、反:通“返”,返回。

17、方:正。

18、付:给,交付。

19、之:的。

20、至:到。

21、愿托置于某山下:希望托你放在某山下。

22、至精其艺:直到使他的技艺精通。

《一箧磨穴砚》佚名 古诗启发

学无止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楼外有楼),做人要虚心学习,不能自满。文中的学书法的人到了看到磨穿的砚台时才悟出了这个道理,但终究为时不晚。只要知道自己的错在哪里要及时改正。

《一箧磨穴砚》佚名 翻译、赏析和诗意

古人有学写在人的,自以为学成,告辞而去。

老师说:“我有一箱东西,不想给其他人,愿托放在某山下。

”那人接受的,根据这封题不太密,于是就打开来看的,都磨洞的砚台呢,几十个,才知道老师过去用过的。

顿觉羞愧,和反向学,最好的艺术。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佚名,隋人。

作者千古名句

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出自《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未知] 佚名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出自《雨后池上》[未知] 佚名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出自《韩碑》[未知] 佚名

美人如花隔云端

出自《长相思·其一》[未知] 佚名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出自《慈乌夜啼》[未知] 佚名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出自《增广贤文·上集》[未知] 佚名

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

出自《点绛唇·高峡流云的》[未知] 佚名

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下也。

出自《墨子·07章 三辩》[未知] 佚名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

出自《秦楼月·芳菲歇》[未知] 佚名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自《》[未知] 佚名

一箧磨穴砚

古人有学书于人者,自以为艺成,辞而去。师曰:“吾有一箧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其人受之,因其封题不甚密,乃启而视之,皆磨穴之砚也,数十枚,方知师夙用者。顿觉羞愧,及反而学,至精其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