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洛阳陌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收录时间:2023-07-27 08:56:05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洛阳陌

诗词赏析

那个面白如玉的是谁家的少年郎?他已回车过了天津桥。

在城东的大道上看花,惊动得洛阳人都来看他。

注释

《洛阳陌》李白 古诗:亦名“洛阳道”,古乐曲名。属横吹曲辞。

白玉:喻面目皎好、白晰如玉之貌。

白玉谁家郎:用的是西晋文人潘岳在洛阳道上的风流韵事。《晋书·潘岳传》记载:“(潘)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天津:洛阳桥名。在洛水上。

东陌:洛阳城东的大道,那里桃李成行,阳春时节,城中男女多去那里看花。

用潘岳典。《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梁简文帝《洛阳道》:“玉车争晓入,潘果溢高箱。”

《洛阳陌》李白 古诗简析

《乐府诗集》卷二十三列于《横吹曲辞》,梁简文帝、沈约、庚肩吾、徐陵等有《洛阳道》,皆写洛阳士女游乐之事。李白始题《《洛阳陌》李白 古诗》。萧士赟云:“《乐府遗声》都邑三十四曲有《《洛阳陌》李白 古诗》。”李白诗沿旧乐府题旨,当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游洛阳时。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借用西晋文人潘岳在洛阳道上的风流韵事,描绘出一幅洛阳富家子弟驾驶宝马香车、驶于天津桥忽转城东看桃李的景致。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描绘出白玉郎本不想惊动世人,观赏桃李花美时却惊动洛阳人的热闹纷纭景象,可谓春风得意,时代万人迷。

《洛阳陌》李白 古诗创作背景

《乐府诗集》卷二十三列于《横吹曲辞》,梁简文帝、沈约、庚肩吾、徐陵等有《洛阳道》,皆写洛阳士女游乐之事。李白始题《《洛阳陌》李白 古诗》。萧士赟云:“《乐府遗声》都邑三十四曲有《《洛阳陌》李白 古诗》。”李白诗沿旧乐府题旨,当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游洛阳时。

《洛阳陌》李白 翻译、赏析和诗意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过天津。

东陌上看花,惊动洛阳人。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李白,唐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相关诗句

《洛阳陌》[唐代] 李白

马上相逢处,春风在洛阳。

陌头杨柳色,一一断人肠。

《洛阳陌二首》[唐代] 李白

莺声满御堤,堤柳拂丝齐。

风送名花落,香红衬马蹄。

珂珮逐鸣驺,王孙结伴游。

金丸落飞鸟,乘兴醉青楼。

作者千古名句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出自《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唐代] 李白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出自《代悲白头翁》[唐代] 李白

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出自《汉书·传·眭两夏侯京翼李传》[唐代] 李白

治民无常,唯治为法。

出自《韩非子·心度》[唐代] 李白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

出自《后汉书·列传·桓荣丁鸿列传》[唐代] 李白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

出自《荀子·修身》[唐代] 李白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出自《杂诗七首·其四》[唐代] 李白

养心须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为也。

出自《》[唐代] 李白

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

出自《九月九日登长城关》[唐代] 李白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出自《满江红·写怀》[唐代] 李白

洛阳陌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