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山寺夜起

作者:江湜 朝代:清代 收录时间:2024-11-16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山寺夜起

诗词赏析

月亮从山石处升起,挥洒下来的光辉照得满溪烟雾腾绕。

那烟的颜色像云那样白,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野里的寺庙前。

打开门,欣赏这夜景,抬头看那深寒的夜空。

有谁见过我这等没有家的流浪者,在这深山中孤独的难以成眠。

《山寺夜起》江湜 古诗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

首联“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描写月亮从高高的岩石之巅升起来,月光普照大地,为全诗铺设了思乡的氛围,奠定了思乡的基调。接着诗歌转向对月光下一溪水雾的描写。由于月光如水,澄澈明亮,所以,本来就洁白的云气更显洁净飘渺。首联描写符合山中晚景特点,月光的衬托使得景物更加美好。

颔联紧承首联,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

颈联写无法入睡的自己打开寺门,站在寺外观赏美景。眼前美景,让作者感慨万千,不禁怜惜起来。这一份怜惜,暗含着深沉的身世漂泊之感。诗人抬头看天,却感觉到霜重气寒,心中难免凄凉孤独。“霜天”二字,紧扣心情,间接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凄冷的心境,可谓传神之笔。

尾联直抒胸臆,用反问的形式写到:谁看到无家可归的客居他乡的人,在这荒郊野外,月下思乡,山中叹惋,独自一人深夜不眠呢?反问加强了抒情效果,与前面的景物描写遥相映衬,更写出一份愁绝伤绝的自伤之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此诗大有杜甫诗歌沉郁苍凉之感,但多出了一份轻巧和淡静,可为上乘之作。

《山寺夜起》江湜 翻译、赏析和诗意

月亮升岩石顶上,下照一条烟。

烟颜色像云白色,流来野寺前。

开门可惜夜景,抬头看秋天的天空。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自睡不着。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江湜,清人。

江湜(shí)(1818~1866)清代诗人。字持正,又字弢叔,别署龙湫院行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诸生。三与乡试,皆不第,出为幕友,历山东、福建等省。在京师得亲戚资助,捐得浙江候补县丞。咸丰十年,奔走避兵,忧愤而死。诗宗宋人,多危苦之言。有《伏敔堂诗录》。

相关诗句

《山寺夜起看月》[清代] 江湜

丙夜忽窗白,披衣起凭栏。

山川如昼见,松桧照人寒。

孤鹤欬屋脊,群僧鼾纸单。

灯前呼老佛,妙境许同观。

作者千古名句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出自《长恨歌》[清代] 江湜

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出自《列子·说符》[清代] 江湜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出自《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清代] 江湜

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出自《战国策·秦一·卫鞅亡魏入秦》[清代] 江湜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出自《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的》[清代] 江湜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出自《》[清代] 江湜

白鸟悠悠自去,汀洲外、无限蒹葭。

出自《满庭芳·水抱孤城的》[清代] 江湜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出自《燕歌行并序》[清代] 江湜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出自《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摘自清代曹雪芹的》[清代] 江湜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出自《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清代] 江湜

山寺夜起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