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河湟旧卒

作者:张乔 朝代:唐代 收录时间:2024-11-16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河湟旧卒

诗词赏析

当我少年的时候就跟随大军去征讨河潢(吐蕃占据的地方),到了头发花白才返回故乡。

十万将士都葬身边陲,只剩下我独自面对残阳吹着边塞的乐曲。

《河湟旧卒》张乔 古诗鉴赏

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湟水流域及与黄河合流的一带地方称“河湟”。诗中“河湟”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公元849年(宣宗大中三年),吐蕃以秦、原、安乐三州及右门等七关归唐;公元851年(大中五年),张义潮略定瓜、伊等十州,遣使入献图籍,于是河湟之地尽复。近百年间的战争给人民造成巨大痛苦。此诗所写的“《河湟旧卒》张乔 古诗 ”,就是当时久戍幸存的一个老兵。诗通过这个人的遭遇,反映出了那个动乱时代。

此诗叙事简淡,笔调亦闲雅平和,意味很不易一时穷尽。首句言“随将讨河湟”似乎还带点豪气;次句说“时清返故乡”似乎颇为庆幸;在三句所谓“十万汉军零落尽”的背景下尤见生还之难能,似乎更可庆幸。末了集中为人物造象,那老兵在黄昏时分吹笛,似乎还很悠闲自得呢。

以上说的都是“似乎”如此,当读者细玩诗意却会发现全不如此。通篇诗字里行间、尤其是“独吹边曲向残阳”的图景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伤。“残阳”二字所暗示的日薄西山的景象,对一位“头白”老人来说,那几乎是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的一个象征。一个“独”字又交代了这个老人目前处境,暗示出他从军后家园所发生的重大变故,使得他垂老无家。这个字几乎抵得上古诗《十五从军征》的全部内容:少小从军,及老始归,而园庐蒿藜,身陷穷独之境。从“少年”到“头白”,多少年的殷切盼望,俱成泡影。

而此人毕竟是生还了,而更多的边兵有着更其悲惨的命运,他们暴骨沙场,是永远回不到家园了。“十万汉军零落尽”,就从侧面落笔,反映了唐代人民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这层意思却是《十五从军征》所没有的,它使此绝句所表达的内容更见深广。这层意思通过幸存者的伤悼来表现,更加耐人玩味。而这伤悼没明说出,是通过“独吹边曲”四字见出的。边庭的乐曲,足以勾起征戍者的别恨、乡思,他多年来该是早已听腻了。既已生还故乡,似不当更吹。却偏要吹,可见旧恨未消。这大约是回家后失望无聊情绪的自然流露。他西向边庭(“向残阳”)而吹之,又当饱含对于弃骨边地的故人、战友的深切怀念,这又是日暮之新愁了。“十万汉军零落尽”,而幸存者又陷入不幸之境,则“时清”二字也值得玩味了,那是应加上引号的。

可见此诗句意深婉,题旨与《十五从军征》相近而手法相远。古诗铺述丰富详尽,其用意与好处都易看出;而“作绝句必须涵括一切,笼罩万有,着墨不多,而蓄意无尽,然后可谓之能手,比古诗当然为难”(陶明濬《诗说杂记》),此诗即以含蓄手法抒情,从淡语中见深旨,故能短语长事,愈读愈有味。

《河湟旧卒》张乔 翻译、赏析和诗意

少年跟将要讨伐河湟,头白时清返回故乡。

三十万汉军零落尽,只有吹边弯向残阳。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张乔,唐人。

张乔(生卒年不详),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

张乔隐居九华山,池州人也。有高致,十年不窥园以苦学。诗句清雅,迥少其伦。当时东南多才子,如许棠、喻坦之、剧燕、吴罕、任涛、周繇、张蠙、郑谷、李栖远与乔,亦称“十哲”,俱以韵律驰声。大顺中,京兆府解试,李参军频时主文,试《月中桂》诗,乔云:“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遂擅场。其年频以许棠久困场屋,以为首荐。乔与喻坦之复受许下薛尚书之,欲表于朝,以他不果。竟岨峿名途,徒得一进耳。有诗集二卷,传世。

作者千古名句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

出自《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唐代] 张乔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

出自《忆少年·别历下》[唐代] 张乔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出自《过青溪水作》[唐代] 张乔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出自《初夏》[唐代] 张乔

丈夫不能再辱。

出自《汉书·传·李广苏建传》[唐代] 张乔

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

出自《送稽亭山寺僧》[唐代] 张乔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出自《七夕》[唐代] 张乔

来岁花前。又是今年忆去年。

出自《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唐代] 张乔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出自《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 张乔

清晨帘幕卷轻霜。

出自《诉衷情·眉意》[唐代] 张乔

河湟旧卒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