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听筝

作者:柳中庸 朝代:唐代 收录时间:2024-11-16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听筝

诗词赏析

那忽急忽徐、时高时低的古筝声,就从这变化巧妙的指尖飞出来,传入耳中秦筝声声,使人联想到秦人的悲怨之声。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娟娟啼血。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像谁家的白发老母黑夜里独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忧愁,又好像谁家的少妇独自守立空楼,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南北远离,相隔千里,两地相思。

注释

⑴筝: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它发音凄苦,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汉侯瑾《筝赋》)。

⑵抽弦促柱:筝的长方形音箱面上,张弦十三根,每弦用一柱支撑,柱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量。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⑶“似逐”两句:似,好像。逐,追逐。态,状态,情态。随,追随。识,认得,辨别。

⑷独夜:孤独一人的夜晚。

⑸灯影:灯下的影子。

⑹空楼:没有人的楼房。

⑺更(gèng):更加,愈加。

⑻几重(chóng):几层。

⑼“江南”句:指南北远离,两地相思。

《听筝》柳中庸 古诗鉴赏

这首诗写诗人《听筝》柳中庸 古诗时的音乐感受,其格局和表现技巧别具一格,别有情韵。

首句“抽弦促柱听秦筝”,“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忽疾忽徐、时高时低的音乐声,就从这“抽弦促柱”变化巧妙的指尖端飞出来,传入诗人之耳。诗人凝神地听着,听之于耳,会之于心。“听”是此诗的“题眼”,底下内容,均从“听”字而来。

诗人《听筝》柳中庸 古诗最突出的感受是“无限秦人悲怨声”,诗人由秦筝联想到秦人之声。据《秦州记》记载:“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巅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山东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这就是诗人所说的“秦人悲怨声”。诗人以此渲染他由《听筝》柳中庸 古诗而引起的感时伤别、无限悲怨之情。下面围绕“悲怨”二字,诗人对筝声展开了一连串丰富的想象和细致的描写。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读者的眼前;春风、杨柳、花、鸟,情怀毕露,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抽弦促柱”之声的变化,又唤起诗人更加奇妙的联想:“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上一联写大自然的景物,这一联则写人世的悲欢,更加真切感人。“独”、“空”两字,尤使画面显得分外凄清,增加了盼子思夫、离愁别恨的分量。“愁灯影”、“思月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灯前别无他人,只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见何等孤独,不能不“愁”。楼头没有亲人,只见明月高悬,可见何等空荡,不能不“思”。这两处倘若写作“愁灯下”、“思离人”,就索然无味了。这一联用暗喻,且用“谁家”、“何处”疑问句式,不仅显得与上一联有参差变化之美,而且更能激起想象的翅膀,让各人按自己的生活体验,从画面中去品尝筝声所构成的美妙动人的音乐形象。

以上两联所构成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摹出筝声之“苦”,使人耳际仿佛频频传来各种惜别的悲怨之声。筝声“苦”,如果听者也怀有“苦”情,筝弦与心弦同声相应,那么就愈发感到苦。诗人柳中庸正是怀着苦情《听筝》柳中庸 古诗的。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诗人的族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窜南陲海涯。这末二句也是有感而发。

这首描写筝声的诗,着眼点不在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而是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诗人展开联想,以新颖、贴切的比喻,集中描写筝弦上所发出的种种哀怨之声。诗中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没有用一个象声词。而是着力刻画各种必然发出“悲怨声”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使人见其形似闻其声,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听筝》柳中庸 翻译、赏析和诗意

抽出短柱听秦筝弦,无限秦国人悲怨声。

似乎随着春风知道柳形态,如随啼鸟认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什么地方空楼想明?

再到几重离别恨,江南分歧洛阳城。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柳中庸,唐人。

柳中庸(?—775?),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蒲州虞乡(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相关诗句

《元夕邀客赏灯兼听筝笛二乐》[唐代] 柳中庸

上元又是新年节,狂客高歌醉不休。

橘酒生春连百爵,莲灯照夜足千篝。

风前铁笛惊三弄,月底银筝试一搊。

听彻《落梅》兼《出塞》,居人自是不关愁。

《听筝堂》[唐代] 柳中庸

雁柱鸾弦十有三,南山安石位岩岩。

逡巡奏罢金滕曲,堂上沾襟欢不凡。

《听筝堂》[唐代] 柳中庸

雁柱鸾弦十有三,南山安石位岩岩。

逡巡奏罢金滕曲,堂上沾襟叹不凡。

《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唐代] 柳中庸

忽忆韩公二妙姝,琵琶筝韵落空无。

犹胜江左狂灵运,空斗东昏百草须。

马上胡琴塞上姝,郑中丞后有人无。

诗成画烛飘金烬,八尺英公欲燎须。

荻花枫叶忆秦姝,切切幺弦细欲无。

莫把胡琴挑醉客,回看霜戟褚公须。

《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唐代] 柳中庸

荻花枫叶忆秦姝,切切么弦细欲无。

莫把胡琴挑醉客,回看霜戟褚公须。

《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唐代] 柳中庸

马上胡琴塞上姝,郑中丞後有人无。

诗成桦烛飘金烬,八尺英公欲燎须。

《听筝》[唐代] 柳中庸

鶢鶋设钟鼓,固已非所乐。

我今对秦筝,听之亦藐藐。

老人难遣日,藉此慰牢落。

此意只有知,勿令儿辈觉。

《听筝》[唐代] 柳中庸

春檐雪乾初日长,帘花深压梅影香。

美人帐中午睡起,钗横鬓亸慵添妆。

文窗窈窕鲛绡绿,卧按古筝横漆玉。

微揎翠袖露春葱,学弄梁州初遍曲。

拂弦轻揠三两声,问渠学曲成未成。

已成未成君莫问,听取軮轧伊嘤鸣。

七弦一似焦琴样,立雁参差相下上。

左按天孙织锦丝,右斡仙人飞海杖。

轻拔浅揠声短长,疾徐洪纖抑复扬。

瓶笙吐韵出蚓窍,云车碾响升羊肠。

双龙晓日吟秋水,孤鸾春风悲镜里。

清猿嘹喨万松间,雏莺惺忪百花底。

平生有耳喜此听,手不能作心自醒。

除却高山与流水,琵琶箜篌俱迳庭。

楼中弄玉吹箫侣,同学丹山凤凰语。

凤凰凤凰来不来,萧史行云在可许。

作者千古名句

水波而上,尽其摇而复下,其势固然者也。

出自《管子·君臣下》[唐代] 柳中庸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出自《雨过山村》[唐代] 柳中庸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出自《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唐代] 柳中庸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出自《红楼梦·第三回》[唐代] 柳中庸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出自《》[唐代] 柳中庸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出自《长恨歌》[唐代] 柳中庸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出自《水槛遣心二首》[唐代] 柳中庸

公乎跃马扬玉鞭,灭没高蹄日千里。

出自《拂舞词 / 公无渡河》[唐代] 柳中庸

待来竟不来,落花寂寂委青苔。

出自《久别离》[唐代] 柳中庸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

出自《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唐代] 柳中庸

听筝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