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鹧鸪天·博山寺作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代 收录时间:2024-11-16

不向长安路上行。

却教山寺厌逢迎。

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

人间走遍却归耕。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鹧鸪天·博山寺作

诗词赏析

《鹧鸪天·博山寺作》辛弃疾 鉴赏

按理说四十多岁正是人生建功立业之心最盛,最能奋发作为之时,然而词的开首两句却说;“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大意是说,他已经不再心向国都,不再在意天下国家之事了,只流连于博山寺和它周围的山水,使得它都厌于逢迎我了。辛弃疾果真是如此想的么?难道他真的已经忘情于山水游乐,把北复中原的大志抛诸脑后了么?下边两句“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典出《庄子》,貌似超脱,要安于归隐平淡的生活,自得其乐,做不材之材以终其年。事实上,上片四句是怨辞反说,辛弃疾并非真正能安于闲适平淡的生活,置国家天下于不顾,只是当权者对他始终若即若离,不能真正信任,而主和派又百般猜忌,以致他在几乎二十年的时间里被闲置不用,素志不展。于是在这首词中,他字面上超然闲逸之词,实则包含着对当权者的激愤与积怨,只是不易察觉罢了。下片起句表明心志:保持完我,不屈附公卿而求取声名。下一句说人生历尽世事,到头来还是要归于田园,躬耕田亩。最后两句“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辛弃疾意托于松竹花鸟,守君子之志的意向自不待言,其中或许也包含着对仕途人情的戒畏。松竹真朋友,花鸟好弟兄,只有他们不会让辛弃疾伤心失望。

《鹧鸪天·博山寺作》辛弃疾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不向长安路上走。

却教山寺满足欢迎。

味无味处寻求我的快乐,材料不材之间通过这一生。

宁作我,难道是你。

人间走遍却归耕。

一松一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辛弃疾,宋人。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作者千古名句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出自《凯风的》[宋代] 辛弃疾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出自《写情》[宋代] 辛弃疾

迨及岁未暮,长歌乘我闲。

出自《长歌行》[宋代] 辛弃疾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出自《洛阳女儿行》[宋代] 辛弃疾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出自《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宋代] 辛弃疾

蜂围蝶阵乱纷纷。

出自《

蜂围蝶阵乱纷纷。摘自清代曹雪芹的》[宋代] 辛弃疾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出自《遣兴》[宋代] 辛弃疾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出自《十五夜望月 /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宋代] 辛弃疾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出自《长歌行》[宋代] 辛弃疾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出自《吕氏春秋·纪·孟夏纪》[宋代] 辛弃疾

鹧鸪天·博山寺作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