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观祈雨

作者:李约 朝代:唐代 收录时间:2023-07-31 16:00:06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观祈雨

诗词赏析

久旱无雨,桑树枝都长不出叶子来,地面异常干燥,尘土飞扬,土地好像要生烟燃烧;龙王庙前,人们敲锣打鼓,祈求龙王普降甘霖。而富贵人家却处处观赏歌舞,还怕春天的阴雨使管弦乐器受潮而发不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注释

⑴祈雨:祈求龙王降雨。古时干旱时节,从朝廷、官府到民间,都筑台或到龙王庙祈求龙王降雨。

⑵“桑条”句:写旱情严重,桑叶枯落,只剩光秃秃的枝条;土地久旱,尘土飞扬,仿佛燃烧冒烟。

⑶箫管:乐器名,此处指吹奏各种乐器。水庙:龙王庙。

⑷朱门:富豪权贵之家。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后用“朱门”代称富贵之家。杜甫有“朱门酒肉臭”之句。几处:多少处,犹言处处。

⑸春阴:阴雨的春天。咽(yè):凝塞,使乐器发声不响。

《观祈雨》李约 古诗鉴赏

此诗写观看祈雨的感慨。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水浒传》中“赤日炎炎似火烧”那首著名的民歌与此诗在主题、手法上都十分接近,但二者也有所不同。民歌的语言明快泼辣,对比的方式较为直截了当;而此诗语言含蓄曲折,对比的手法比较委婉。

首句先写旱情,这是祈雨的原因。《水浒》民歌写的是夏旱,所以是“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此诗则紧紧抓住春旱特点。“桑条无叶”是写春旱毁了养蚕业,“土生烟”则写出春旱对农业的严重影响。因为庄稼枯死,便只能见“土”;树上无叶,只能见“条”。所以,这描写旱象的首句可谓形象、真切。“水庙”即龙王庙,是古时祈雨的场所。白居易就曾描写过求龙神降福的场面:“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黑潭龙》)所谓“赛”,即迎龙娱神的仪式,此诗第二句所写“箫管迎龙”正是这种赛神场面。在箫管鸣奏声中,人们表演各种娱神的节目,看去煞是热闹。但是,祈雨群众只是强颜欢笑,内心是焦急的。这里虽不明说“农夫心内如汤煮”,而意思已全有了。相对于民歌的明快,此诗表现出含蓄的特色。

诗的后两句忽然撇开,写另一种场面,似乎离题,然而与题目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说前两句是正写“《观祈雨》李约 古诗”的题面,则后两句可以说是《观祈雨》李约 古诗的感想。前后两种场面,形成一组对照。水庙前是无数小百姓,箫管追随,恭迎龙神;而少数“几处”豪家,同时也在品味管弦,欣赏歌舞。一方是惟恐不雨;一方却“犹恐春阴”。惟恐不雨者,是因生死攸关的生计问题;“犹恐春阴”者,则仅仅是怕丝竹受潮,声音哑咽而已。这样,一方是深重的殷忧与不幸,另一方却是荒嬉与闲愁。这样的对比,潜台词可以说是:世道竟然如此不平啊。这一点作者虽已说明却未说尽,仍给读者以广阔联想的空间。此诗对比手法不像“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那样一目了然。因而它的讽刺更为曲折委婉,也更耐人寻味。

《观祈雨》李约 翻译、赏析和诗意

旱情严重,桑树枝不生叶,土地干燥,腾起的尘土好像烟雾,人们吹奏着乐器到龙王庙前面求降雨。

朱门几处看歌舞,还怕春天的阴雨使管弦乐器受潮而发不出悦耳的声音。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李约,唐人。

作者千古名句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出自《醒世恒言·卷一》[唐代] 李约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出自《点绛唇·醉漾轻舟》[唐代] 李约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出自《喜晴》[唐代] 李约

不似春风逞红艳,镜前空坠玉人钗。

出自《华下对菊》[唐代] 李约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出自《七夕》[唐代] 李约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出自《尚书·虞书·大禹谟》[唐代] 李约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

出自《长相思·花似伊》[唐代] 李约

来岁花前。又是今年忆去年。

出自《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唐代] 李约

君子有过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无过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

出自《围炉夜话·第三三则》[唐代] 李约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出自《隋宫》[唐代] 李约

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