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岁暮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收录时间:2023-08-01 12:34:01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岁暮

诗词赏析

作客异乡,年关已经临近;边防前线,战争还在进行。

警报传来,敌人进犯雪岭;军鼓号角,响声振动江城。

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

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无路,空有一片豪情!

注释

①“《岁暮》杜甫 古诗”句:这年十二月作者客居梓州。

②雪岭:即西山,在成都西面,因终年积雪得名。

③江城:指梓州城(今四川三台县),梓州滨临涪江。

④请缨:将士自告奋勇请命杀敌,语本《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岁暮》杜甫 古诗赏析

这首诗的诗题“《岁暮》杜甫 古诗”二字,在直观上有一种“岁云暮矣多北风”的凄凉之感,且二字均仄声,读来更抑郁寡欢,仿佛给全诗定了一种低沉的调子,罩上一层黯淡的色彩。

首联“《岁暮》杜甫 古诗远为客”,“远”字不是对成都草堂言,而是对河南老家言。诗人流寓西蜀,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羁旅生活,故有“远为客”之叹。但是西蜀一隅也仍然不平静,所以接下去便说“边隅还用兵”。“还用兵”之“还”字,有仍然之意,言自己虽避地西蜀,暂得一席安身之所,没想到这里仍有战争。另外,“还”字又有又、复意,意谓中原战事未了,川中徐知道叛乱刚平,而吐蕃之侵袭又至,战乱似永无宁日。 “还”字隐含诗人对生活和时局的失望与叹息。于此可见杜甫炼字的功力,极为平常的字,出自杜手,便往往辞警意丰,耐人咀嚼。当时吐蕃的威胁日益严重,当年七月,吐蕃入寇,侵取河陇,十月攻入长安,唐代宗出奔陕州,十二月又攻陷松维保三州(均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西川节度使高适不能抵御,全川为之震动。

颔联“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二句承上“用兵”,具体写吐蕃侵蜀之事。“烟尘”,吐蕃兵马过处尘土蔽天,代指吐蕃军队。“鼓角动江城”写备战情形。“动”字既显出战争的紧迫,形势的严重,又写出吐蕃入侵给社会带来的动荡。这一联相当警策生动,前句写雪岭,后句写江城;前句写吐蕃,后句写唐军;前句是所闻,后句是亲见;一远一近,概括而形象地写出吐蕃来势之猛和在社会上引起的震动。

颈联“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此句既指吐蕃入侵以来的情况,又是对安史之乱以来时局的高度概括。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人民天天都在流血,在呻吟,国家处于十分危急之中。“朝廷谁请缨”一句,是杜甫对当时那些贪禄恋位、庸懦无能的文武大臣的讽刺和责问,表现了他深深的失望和愤怒。杜甫和他们不同,他早年就怀有“致君尧舜”的宏愿,当此国家危殆、生民涂炭之际,更激发了他舍身报国的意愿。

尾联“济时敢爱死”,为济时活民,岂敢爱惜一己之性命而苟且偷安,杜甫是希望“请缨”的,但是虽有捐躯之志,却无报国之门。自从疏救房培,他被朝廷冷落,流寓西蜀,寄人篱下,连生活尚且经常发生危机,哪有机会和条件过问国事。“寂寞壮心惊”,在客居边隅的寂寞岁月中,壮志一天天消磨,每想及此,诗人便感到愤激,不由得拍案惊起,心如刀割。

这首诗,前四句主要陈时事,后四句主要抒怀抱,层次清楚,结构井然,语无虚设,字字中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殷忧和关注,对国家的热爱,对庸懦无能的文武大员的失望和谴责,也抒发了他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苦闷。全诗出语浑朴,感情挚厚;语言精简,音韵律工谐。

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也很有特色,如借代修辞手法,颔联中的“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而且还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杜甫对国事的深深忧虑。又如“对偶”和“双关”手法,诗题“《岁暮》杜甫 古诗”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杜甫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这首诗还运用了虚实结合描写手法,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杜甫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杜甫“敢爱死”对比;杜甫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

《岁暮》杜甫 古诗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广德元年(763年)年底,吐蕃攻陷蜀郡西北的松州、维州、保州,时杜甫欲下江东。拟由阆州乘船沿嘉陵江南下。此诗或作于离梓之前,或作于抵阆之后。

《岁暮》杜甫 翻译、赏析和诗意

年底远为客,边角还用兵。

烟尘冒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天流血,朝廷谁请带?

济时不敢爱惜一死?寂寞壮心惊!*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作者介绍

杜甫,唐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相关诗句

《岁暮杂忆》[唐代] 杜甫

江南忆,罨画最风流。

白屋山腰烟内市,红兰水面雨中楼。

楼上漾帘钩。

《岁暮杂忆》[唐代] 杜甫

江南忆,懊恼十西湖。

秋月春花钱又赵,青山绿水越连吴。

往事只模糊。

《岁暮杂忆》[唐代] 杜甫

江南忆,白下最堪怜。

东冶璧人新诀绝,南朝玉树旧因缘。

秋雨蒋山前。

《岁暮杂忆》[唐代] 杜甫

江南忆,少小住长洲。

夜火千家红杏幙,春衫十里绿杨楼。

头白想重游。

《和傅郎岁暮还湘洲诗》[唐代] 杜甫

苍落岁欲晚。

辛苦客方行。

大江静犹浪。

扁舟独且征。

棠枯绛叶尽。

芦冻白花轻。

戍人寒不望。

沙禽逈未惊。

湘波各深浅。

空轸念归情。

《岁暮自桐庐归钱塘晚泊渔浦》[唐代] 杜甫

久客见华发,孤櫂桐庐归。

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渔浦风水急,龙山烟火微。

时闻沙上雁,一一背人飞。

《山居岁暮》[唐代] 杜甫

读罢羲文先后天,萧然一室袅寒烟。

山中岁月那知得,但见梅花又一年。

《岁暮》[唐代] 杜甫

岁暮嗟为客,那堪复被围。

一心惟许国,视死已如归。

作者千古名句

人之饥所以不食乌喙者,以为虽偷充腹,而与死同患也。

出自《战国策·燕一·燕文公时》[唐代] 杜甫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出自《礼记·学记》[唐代] 杜甫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出自《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唐代] 杜甫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出自《燕诗示刘叟》[唐代] 杜甫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出自《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唐代] 杜甫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出自《后汉书·列传·第五钟离宋寒列传》[唐代] 杜甫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出自《礼记·学记》[唐代] 杜甫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出自《霁夜》[唐代] 杜甫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出自《送陈章甫》[唐代] 杜甫

以铜为鉴,可整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出自《幼学琼林·卷三·器用》[唐代] 杜甫

岁暮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