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秋雁

作者:揭傒斯 朝代:元代 收录时间:2023-08-01 14:31:05

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

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

秋雁

诗词赏析

《秋雁》揭傒斯 古诗鉴赏

此诗寓意深微邃却含而不露。元朝统治者奉行种族歧视政策,以蒙古、色目人为上等人,以汉人、南人为下等人。蒙古、色目人到江南之地也凌驾于南人之上作威作福。他们靠江南的条件富有了,却仍辱骂江南人不绝。诗人心中不平,故作此诗以讥之。

揭傒斯的五言短古,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宋元以来“重逸轻俗”的审美倾向。如《寒夜 》:“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题风烟雪月四梅图》之二:“高花开几点,澹霭拂成衣。遥瞻应不见,相对尚依稀。”《洞庭秋月》:“灏气自澄穆,碧波还荡漾。应有凌风人,吹笛君山上。”《平沙落雁》:“天寒关塞远,水落洲渚阔。已逐夕阳低,还向黄芦没。”《烟寺晚钟》:“朝送山僧去,暮唤山僧归。相唤复相送,山露湿人衣。”这些诗作是承续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刘长卿一系的诗风而又加以发展的。其境界高逸,远离尘俗,表达了一种宋元以来的士大夫情调。其中《寒夜》最让人回味,小诗以寥寥二十字的白描,传神地绘出一幅清夜客旅图。一、二句状写户外的景色,以凝冻在布满霜气的夜空中的疏星、沾湿了草木的月的流光(“林薄”,谓草木丛生),制造出一种清旷冷寂的氛围。三句转入客舍,在“虚馆”的典型环境中,“人不眠”的主体便格外突出。最精彩的是末句的五字。“一叶落”的声音是够细微的了,馆中人却能清晰的辨闻,足见夜间的寂静;而一个“时”(时时、时而之意)字,更将漫漫长夜中不眠人的警醒,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句不仅沟通了馆内外的联系,而且传达出诗人在长捱客栈中愁苦的心绪,可谓是神来之笔。

《秋雁》揭傒斯 翻译、赏析和诗意

冷向江南温暖,饥饿向江南饱。

莫道江南公厌恶,要说江南好。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揭傒斯,元人。

相关诗句

《秋雁》[元代] 揭傒斯

随阳来朔漠,刷羽泛潇湘。

只恐音书断,宁辞道路长。

塞云迷远阵,江月引疏行。

到处多矰缴,休言足稻粱。

《秋雁(一作虞世南诗)》[元代] 揭傒斯

日暮霜风急,羽翮转难任。

为有传书意,翩翩入上林。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雁》[元代] 揭傒斯

联翩辞海曲,遥曳指江干。

阵去金河冷,书归玉塞寒。

带月凌空易,迷烟逗浦难。

何当同顾影,刷羽泛清澜。

作者千古名句

好汉千里客,万里去传名。

出自《西游记·第七十六回》[元代] 揭傒斯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出自《送杨氏女》[元代] 揭傒斯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

出自《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元代] 揭傒斯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出自《上堂开示颂》[元代] 揭傒斯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出自《满江红·喜遇重阳》[元代] 揭傒斯

榴花开欲然。

出自《阮郎归·初夏》[元代] 揭傒斯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

出自《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元代] 揭傒斯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

出自《文心雕龙·原道》[元代] 揭傒斯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出自《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独不见》[元代] 揭傒斯

千里姻缘使线牵。

出自《西游记·第九十三回》[元代] 揭傒斯

秋雁

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