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
《苔》袁枚 古诗欣赏
《苔》袁枚 古诗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袁枚 古诗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袁枚 古诗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袁枚 古诗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袁枚 古诗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袁枚 古诗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苔》袁枚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太阳不到的地方,青春就自己来。
苔花如米小,牡丹开了学。
(的学作一次:也)*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作者介绍
袁枚,清人。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相关诗句
《咏苔纸诗》[清代] 袁枚
昔时应春色。
引渌泛清流。
今来承玉管。
布字改银钩。
《苔》[清代] 袁枚
印留麋鹿野禽踪,岩壑渔矶处处逢。
金谷晓凝花影重,章台春影柳阴浓。
石桥羽客遗前迹,陈阁才人没旧容。
归去扫除阶砌下,藓痕残绿一重重。
《苔钱》[清代] 袁枚
绕径玲珑撒绿钱,田田成百又成千。
未知买得春多少,草带不妨长短芊。
《扫苔》[清代] 袁枚
纸屏竹榻亦生涯,掩上柴扉不用推。
人似春云离复合,愁如潮水去还来。
壶头新酿今朝熟,篱脚寒梅昨夜开。
岳顶高僧□有约,想携竹箒扫苍苔。
《苔钱》[清代] 袁枚
青钱点点浮鹅眼,绿毯鳞鳞织翠毛。
聚散因风翻覆手,池塘犹喜没惊涛。
《录苔梅》[清代] 袁枚
老身全身著艾蒳,不耐久蛰潜拿空。
爪头拨动阳春信,香在霜痕雪点中。
《咏苔》[清代] 袁枚
青如蚨血染颓垣,汉寝唐陵几断魂。
莫笑贫家春寂寞,渐随积雨上青门。
《题宋院人画着色苔梅》[清代] 袁枚
浓露洗花骨,苑空劳劳春。
绿罽叠仙帔,粉姿疑笑人。
画屏罥幽梦,夜苦香不歇。
楚竹裂凤膺,恨魄如悬玦。
作者千古名句
岸柳垂金线,雨晴莺百啭。
出自《醉公子·岸柳垂金线》[清代] 袁枚
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
出自《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清代] 袁枚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出自《蓼莪的》[清代] 袁枚
拱木不生危,松柏不生埤。
出自《》[清代] 袁枚
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
出自《文心雕龙·养气》[清代] 袁枚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出自《管子·八观》[清代] 袁枚
今夜新凉,卧看双星。
出自《折桂令·七夕赠歌者》[清代] 袁枚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出自《贼退示官吏》[清代] 袁枚
以其行理也。行理性于染当。
出自《墨子·03章 所染》[清代] 袁枚
天相汉,民怀国。
出自《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清代] 袁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