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方山子传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收录时间:2024-11-16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方山子倘见之欤?

方山子传

诗词赏析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注释

1.方山子:即陈慥,字季常。

2.光、黄:光州、黄州,两州连界。光州州治在今河南潢川县。

3.隐人:隐士。

4.朱家、郭解:西汉时著名游侠,见《史记·游侠列传》。

5.闾里:乡里。

6.侠:侠义之士。

7.宗之:崇拜他,以他为首。宗,尊奉。

8.折节: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长乃折节好古学。”

9.“驰骋”句:在当代施展才学抱负。

10.遁:遁世隐居。

11.岐亭:宋时黄州的镇名,在今湖北麻城县西南。

12.屋:帽顶。

13.岂:其意为“(这)难道不是······”。

14.方山冠:唐宋时隐士戴的帽子。

15.遗象:犹遗制。

16.“余谪居”三句:苏轼《岐亭五首叙》:“元丰三年正月,余始谪黄州,至歧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马青盖来迎者,则余故人陈恤季常也。为留五日,斌诗一篇而去。”谪,降职。

17.矍(jué)然:惊讶睁眼相视貌。

18.“环堵”一句: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萦然,不蔽风日”成句,谓室内空无所有。

19.使酒:喝醉酒后爱发脾气,任性而行。

20.好剑:好摆弄刀剑一类武器。

21.余在岐山:宋仁宗嘉祐七年,苏轼任风翔府签判,时陈糙之父陈希亮知凤翔府。苏轼这时始与陈糙相识订交。岐山,指凤翔。凤翔有岐山。

22.怒马:愤怒地鞭马独自冲出去。

23.“一发”一句:一箭射中它。

24.“精悍”一句:精明英武的神情气度。精悍,精明强干。

25.“然方山子”二句:苏轼《陈公弼传》:陈希亮(公弼)“当荫补子弟,辄先其族人,卒不及其子糙。”世有勋阀:世代有功勋,属世袭门阀。

26.穷山中:荒僻的山中。“此岂”一句:难道没有独特的造诣修养能够作到这一点吗?

27.异人:指特立独行的隐沦之士。

28.佯狂:装疯。

29.垢污:言行不屑循常蹈故,被人们认为是德行上的垢污。

30.傥:或者。

《方山子传》苏轼 古诗文言现象

通假字

1阳:通“佯”,假装

2傥:通“倘”

一词多意

1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

闻:交往/出名;

2余既耸然异之/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异:对……感到奇怪/与众不同的;

3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使:假使/让,叫

《方山子传》苏轼 古诗赏析

重点写隐居时的生活和思想态度(随物赋形)。主旨:说明方山子为弃显闻富乐,独来穷山中的异人。文体:形式为应用文(传记:他传);内容为记叙文。用字准确而含蓄,字里行间饱受感情.写出作者想见已久而又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渲染了隐士的特征.。

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薄贫贱,借他人之酒解自己胸中之不快.方山子实乃自悲不遇(暗示手法) 。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仕进无门,退隐以明志。藉此流露出同为“怀才不遇”的感慨。

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方山子传》苏轼 古诗创作背景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出仕,任风翔签判。嘉佑八年(1063年)陈慥之父陈希亮来任府尹。陈希亮素以威严著称,僚属和他见面多不敢仰视,而苏轼年少气盛,常与争议,甚至形于颜色。这年,苏轼和陈慥初遇,二人一见如故,抒怀言志,颇为投合。自凤翔返京后,苏轼妻死父逝,宦海升沉,身经乌台诗案的文字之狱,贬往黄州;陈慥也父死无禄,心志不得伸,以平民之身隐于异乡。元丰三年(1080年),陈慥听说苏轼被放逐而相迎于途中,以后过往频繁。据苏轼自己统计,在黄州四年,他“三往见季常,季常七来见余,盖相从百余日也”(详《岐亭五首》)。两人情至深,故苏轼于元丰四年(1081年)写下了这篇散文。

《方山子传》苏轼 古诗赏析二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方山子传》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方山子,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呢。

年轻时向往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都推崇他。

稍大,屈己读书,想用这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遇到。

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说岐亭。

庵在蔬菜,不与社会各界。

抛弃车马,拆冠服,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知道的。

见他戴帽子,正在高耸而高,说:“这是古方山冠的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经过岐亭,正好看见了。

说:“唉!!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

怎么会在这里?“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

低头不语,仰而笑,叫我住在他的家。

四壁萧条,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有自己的意。

我已经感到十分惊异的。

回想方山子年轻时,使酒喜欢剑,用钱财如粪土。

十九年前,我在岐山,见到方山子两名骑兵跟随,带着两支箭,游览西山。

鹊起在前,派骑兵追赶射的,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自出来,一个从得到的。

于是与我马上议论用兵以及古今成败,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现在几天而已,精悍的颜色还表现在眉间,而这山中的人呢?方山子代有功勋,当得到官,让从事于其中,现在已经闻名。

而他的家在洛阳,宅园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每年有一千匹绸缎,也可以富裕快乐。

都抛开,独自来深山中,这难道不能够这样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不同,往往装疯污垢,不可以看到。

方山子如见到他吗?*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作者介绍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作者千古名句

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出自《韩非子·主道》[宋代] 苏轼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出自《格言联璧·持躬类》[宋代] 苏轼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

出自《秦楼月·芳菲歇》[宋代] 苏轼

从善则有誉,改过则无咎。

出自《贞观政要·卷四·教戒太子诸王》[宋代] 苏轼

今日不为,明日忘货。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

出自《管子·乘马》[宋代] 苏轼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出自《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宋代] 苏轼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出自《大德歌·冬景》[宋代] 苏轼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出自《战国策·赵一·张孟谈既固赵宗》[宋代] 苏轼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出自《夏花明》[宋代] 苏轼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出自《虽有嘉肴》[宋代] 苏轼

方山子传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