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陶者

作者:梅尧臣 朝代:宋代 收录时间:2024-11-16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陶者

诗词赏析

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注释

⑴《陶者》梅尧臣 古诗: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

⑵陶:同“掏”,指挖土烧瓦。

⑶无片瓦:没有一片瓦。

⑷沾:同“沾”。

⑸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大厦:高大的屋子。

《陶者》梅尧臣 古诗赏析

揭露封建社会不劳而获、反映劳动者疾苦的诗篇,古代有很多,但从唐人孟郊的《织妇词》到宋人张俞《蚕妇》,多着眼于衣着。郑谷的《偶书》,于濆的《辛苦行》从耕者腹长饥入手。相比之下,梅尧臣此诗写烧窑工人,就显得十分新颖。这两句有的本子作“十指不沾泥,”“十”字虽不如“寸”字尖新,但也写出了富家子的根本不劳动。而以“鳞鳞”形容大厦,形象也非常鲜明。诗人用字简练,含意深刻,读之发人深省。

《《陶者》梅尧臣 古诗》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首二句以《陶者》梅尧臣 古诗“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陶者》梅尧臣 古诗》一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平淡。

在梅尧臣以前,唐代人已经写了大量反映社会不平等的诗,大都写耕织的农民,梅尧臣这首诗换了个角度,写手工业者,可以说是对自己做诗目标“意新语工”的实践。诗在写作上,打破了绝句声律的格局限制,句法散文化,近似古代的风谣,这正是梅诗古朴淡泊的特色。后来有位并不出名的诗人张俞,作了一首《蚕妇》诗说:“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主题与梅诗相同,不知是否受到过梅诗的启发。近代有很多风谣,往往通过对比显示不合理,则受梅诗影响是很明显的。

从《《陶者》梅尧臣 古诗》即可看出,梅尧臣不断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写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梅诗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是梅诗的创造与追求,也是宋诗的审美取向。

《陶者》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陶全部门前土,屋顶上没有一片瓦。

十指不沾泥,鱼鳞在大厦。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梅尧臣,宋人。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作者千古名句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出自《游山西村》[宋代] 梅尧臣

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出自《》[宋代] 梅尧臣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出自《商君书·画策》[宋代] 梅尧臣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出自《卜算子·兰》[宋代] 梅尧臣

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出自《尚书·商书·说命上》[宋代] 梅尧臣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出自《哀王孙》[宋代] 梅尧臣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出自《题画梅》[宋代] 梅尧臣

楼前柳,憔悴几秋风。

出自《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宋代] 梅尧臣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出自《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 黄冈竹楼记》[宋代] 梅尧臣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出自《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宋代] 梅尧臣

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