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诗词赏析
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注释
①塞上:长城一带
②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③亡:逃跑
④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⑤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
⑥居:经过
⑦将:带领
⑧富:多
⑨髀:(bì)大腿
《塞翁失马》刘安 古诗赏析
《《塞翁失马》刘安 古诗》通过一个循环往复的极富戏剧性故事,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如果单从哲学角度去看,这则寓言启发人们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去看问题:身处逆境不消沉,树立“柳暗花明”的乐观信念;身处顺境不迷醉,保持“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
从寓言本身包含的思想倾向来看,存在与主流思想不和谐的因素:“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胡人大举入侵,国难当头,青壮年都拿起武器去打仗了,而且有那么多的人在战场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足见战争之惨烈。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善术者”父子没有尽匹夫之责,倒是“以跛之故”保全了性命。
问题不在于“父子”是否上战场,毕竟年老和腿瘸的客观现实给了他们没上战场的理由。问题的关键是作者把“父子”因为没有上战场而保全了性命当做了莫大的“福”分,并为之而庆幸。这与培养爱国主义感情、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要求很不一致。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善术者”因为腿被摔瘸了而没有为国尽力,理当感到遗憾甚至惭愧,特别是在有那么多战死者的情况下,作为苟活者,应该感到内疚甚至耻辱才是。但“父子”没有,他们只是庆幸,庆幸“堕而折其髀”的灾祸,庆幸逃脱了去战场捐躯”,庆幸继续活下去的福气。
这里没办法去讨论战争的正义与否,毕竟只是一则寓言,是为了诠释一个道理而演绎的故事。如果单从祸福相互转化的关系去看,对这则寓言不能有什么非议。但既然选入了中国的学生教材,就应该特别在乎是否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了。
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塞翁失马》刘安 古诗”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
《塞翁失马》刘安 翻译、赏析和诗意
靠近边塞的人,有好办法的人,马无缘无故跑到胡。
吊唁的人都,他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是福吗?”在几个月,那匹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都向他祝贺,他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能为祸吗?家富良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摔断了腿。
吊唁的人都,他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是福吗?”在一年,胡人大入塞,青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参战。
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
这只是因为跛脚的原因,父子相保。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作者千古名句
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
出自《长歌行》[两汉] 刘安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两汉] 刘安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出自《敕勒歌》[两汉] 刘安
满则虑嗛,平则虑险,安则虑危
出自《荀子·仲尼》[两汉] 刘安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出自《资治通鉴·晋纪十八》[两汉] 刘安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出自《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两汉] 刘安
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
出自《后汉书·列传·陈王列传》[两汉] 刘安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出自《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两汉] 刘安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出自《同题仙游观》[两汉] 刘安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出自《秋月》[两汉] 刘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