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演讲稿的修改(颜永平演讲艺术系列讲座之二十)
好的演讲稿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反复修改形成的。修改是演讲稿写作过程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提高演讲稿质量的必经之路。
美国第16任总统、世界著名演讲家林肯就是一个特别讲究演讲稿修改的典型。林肯在他发表第一次就职演讲前,对草稿进行了多次精心地修改。后来,他把这份演讲稿拿给国务卿西华过目。西华坦率地指出:演讲稿的结尾太过于直率,太过于鲁莽,太具刺激性。于是林肯又在西华写的两种结尾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这样一来,林肯在第一次就职演说,改变了过去那种刺激性及鲁莽的演讲习惯,而呈现出友善的气氛,得到美国各界人士的一致好感。著名的演讲尚且这样重视,认真修改自己的演讲稿,那么对于初学者来说,就更应该不厌其烦地对自己的演讲稿进行认真地加工修改。
(一)修改的内容
1、从主题(思想、观点、意向)着手。首先要看看你确定的主题是否健康、正确、再看看文字是否把你的主题表达出来,是否充分,是否新颖,有无片面性。有时即使主题正确无误,在修改时也会出现一些预想之外的闪光思想和语言,比原来的要深刻和精彩,修改就是弥补和扩展发挥的极好机会。
2、审视结构。从演讲结构的一般模式看,结构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开头、正文、结尾是比较明确的。修改时主要审视的是正文部分。主题有了变化,结构必须随之变动,即使主题没什么变化,由于起草时只是作为一种构想写出来的,一旦落实在纸上,反复审视、推敲,就会发现一些毛病,如逻辑性不强,前后位置不当,层次不清,上下文重复,材料和引文用得不是地方,段落衔接不紧密等,这者需要重新调整和修改,有时还要“动大手术”。
3、推敲润色语言。修改演讲稿写作语言的目的,一是减少语言方面的毛病,二是保持演讲语言的特点。在草稿上,由于当时意念完全集中在主题的表现,事件的陈述等方面,往往无暇顾及语言的运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句子残缺、用词不准、丢字错字等,都需要修改,这是其一。其二,按平时定型的习惯写稿,容易出现书面语言较多的倾向,如句子太长,诗歌化、散文化等。只有经过修改才能保持演讲语言的特点。
推敲、润色语言的主要目的有:
一是把话说得明白。演讲是演讲与听众进行交流的过程,一句话表示不明白就有可能使交流中断,甚至会影响下面的交流。做到明白,首先要做到正确,即选择意义恰当而确定的词语。其次是用现成的、通行的口语。再次是用简明易懂的话,方言、术语尽量少用或不用。
二是把话说得有力。有力是指每句话、每个词都讲得是地方,与语言环境配合得好。这与思想修养、文字功夫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应在怎么讲才能把话说得有力上下功夫。
三是把话说得动听。动听就是使听众愿意听。这是作用于听众感情的结果。要让语言动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用词造句的感情色彩和韵味,表现出诚恳、热情、振作的风貌,利用词句自身具有的那种和谐优美的韵味,把话说得流畅、响亮、生动。
第2篇 演讲稿写完之后如何加以修改润色?
演讲稿写完之后如何加以修改润色?
讲话稿草稿写好之后,并非就大功告成了,还需要一丝不苟、字斟句酌地做好修改工作。因为第一遍写出的稿子往往来不及仔细推敲,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不少问题是在修改中发现和订正的,不少内容是在修改中充实和完善的。
即使起草时字斟句酌,也毕竟只是一时之功力,一人之智慧,仍要进行反复修改。只有经过反复推敲,精雕细刻,才能成为精品。
正如古人所言:“玉不琢,不成器”,“文字频改,工夫自出”。修改一遍,就会有一次提高。有人说,“一成文章半成改”,有的甚至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修改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那种“老子的文章天下第一,谁也动不得”和“改我一字,男盗女娼”的态度,是极其错误的,可以说是狂妄自负、浅薄无知。
很多名人都很注重文章的修改。曹雪芹着《红楼梦》时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列夫?托尔斯泰一部《战争与和平》竟然重写了八遍!《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一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文学名着,也都是作者花了五六年的时间,几易其稿,经过逐章逐节逐段逐句反复修改,用笔蘸着“心血”写成的。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原是先用“到”字,再用“过”字,又换“人”、“满”等10余字,最后才选定为“绿”字。一个“绿”字使春风有了颜色。还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一个“闹”字动感十足,据说也是经过多次改动才定下来的。其实“绿”字也好,“闹”字也罢,其妙处就在于准确、鲜明、生动,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春的画卷,动态地刻画了春天蓬勃、盎然的生机,而其他的字就没有这个效果。但也不是说今不如昔。
伟大领袖毛**不但是举世公认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还是一位旷世少有的文学巨匠和语言大师,他就特别注重对文章的修改。他的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河,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四百旋”开始用的是“盘”字,发表时**将它改为“旋”字,这既与出句“飞”相呼应,又突出了动态,“四百旋”比“四百盘”生动多了,更把庐山写活了。还有“不周山下红旗乱”一句中的“乱”字,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晶,和刚才说过的“绿”字、“闹”字一样,均属绝妙之字。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第3篇 演讲稿范文与修改方法
演讲稿(修改)
名师引领研学奋进,挚友共勉挥写人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行们:
大家好!
有人曾说:“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能够鼓舞每个人的信心;一个充满斗志的团队能够激发每一个人的热情,一个是善于创新的团队,能够为每一个成员的创造力提供足够的空间;一个协调一致,和睦融洽的团队能给每一位成员一份家的温馨。”我们桥南小学,就拥有这样一个团队——“赵家财名师工作室”。今天,我想在这里静静地和大家分享我们的快乐与收获。
组建名师工作室的那天,天气晴朗,我们都怀着一种被选择的庄严感,共同拟定了未来发展的目标,同时也为一种深沉的使命所笼罩。回顾一年半的岁月,我们都感慨万千。那400多个日子里,我们日益充实,不断进步。
很快地,我们聆听了赵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第一次讲座,那一叠叠厚厚的材料,那一份份发表过的论文成果,全都是他积累的宝贵教学资料,令我们叹为观止。这些赵老师亲身研究,毫无半点虚假的财富让我们第一次体会到了深厚积累的重要性。
记得读过这样一段话:“名师的精彩不在于课堂有多么完美,而在于平常之处显示智慧,在于鲜明的个性追求,在于全身心的投入,在于渗透在片段、细节的理念。”赵老师在与我们研讨时没有以老师自居,更没有名师的半点架子,大家在一起切磋交流时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渐渐的,我们接触了“笔画串门”,认识了“上盖下出”,了解了“疏密匀称”,走进了“写字十二法”,也走近了赵家财。走入他为我们打开的一扇门,我们发现,专业引领的盛宴随时为我们举办;我们惊喜,专业发展的芳香悄然四处弥漫。从此,我们的成长幸福就像花儿一样开放…… 他不是诗人,却有着诗人的气质;他不是演员,却有着演员的才能;他不是哲人,但有着哲人的思考;他不是将军,但有着指挥千军的气概。他似邻家的兄长,
既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友,又是我们学习上的良师,更是我们精神上不可或缺的知音……
然而,态度的平和不等于要求的放松。赵老师对教学工作的要求是细致、严格的,甚至是挑剔的。记得工作室第一次组织“接力赛课”的活动,我们每个人都上同样的课,赵老师点评我们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他总是先给予我们肯定,然后就一条一条的列出了我们课堂中的问题:浮躁、不以学生为中心、讲究花架不求实效等等,句句直中要害令我们汗颜。尤其是在活动最后,我们认真地观摩了赵老师的示范引领课,原来我们也多次听过赵老师的课,只是这一次,由我们先来上课,最后听到赵老师的设计和示范,我们才真真正正地找到了差距,彻彻底底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赵老师布臵给我们的作业,也是他严格负责的表现之一。作业一是三笔字:每天一页钢楷、一页毛楷、一板粉楷,赵老师亲自为我们批改指导;作业二是教学反思: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每课撰写,周例会上交流;作业三是朗读训练:每天一次朗读录音,每周赵老师为我们集体点评;作业四是“接力赛课”:每单元选一节重点课轮一次……而今,这些作业已不仅仅是我们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作业,全校一线教师都主动自发地写作业交到赵老师出批改。每每,我们在6点离校之后看到工作室里赵老师辛勤批改的样子,他的脸上从没有厌倦,永远挂着的是欣慰的笑容。赵老师针对批改三笔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设立了一块“名师工作室有情提示”板,上面有“每日一字”和“每日一音”两个栏目,他将我们常用的易错字和易错音写在上面,帮助全校教师打下了坚实的语文基本功。
赵老师时常教导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在哪里呢?从书本中去找。除了推荐我们阅读教育专著之外,赵老师还会时常向我们推荐一些人文方面的名著,甚至一些最新的畅销书。他让我们读《北大人(性格与命运)》、《清华人(性格与命运)》、《王蒙自述》、《破茧而出》等一些最新的著作,还经常会印发一些古人的名言让我们诵读学习、讨论。在业务理论上,他是全
市的名优教师,但他为人潇洒淡泊,处世低调,大度随和,时时处处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熏陶和感染着我们。他那旷代智者的眼光,逼视着我们,使我们时刻不敢懈怠,不敢自满。
我们把书中学到的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我们把在赵老师身上学到的为人处世之道融会贯通之后,感觉终身受用。在名师工作室全体教师的共同研究努力下,我们丰富了“赵家财写字十二法”的内容,针对不同班级学生不同的特点,结合不同的造字法,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识字写字教学,同时,对低年级语文课文进行分类整理,对于“古诗”、“儿童诗”、“归类识字”、“小散文”等不同类型的课文创建了不同模式的课堂教学,每位教师也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我们把自己的教学体会写成了论文,向教育报刊投稿,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平均每人都有2-论文发表获奖。
短短的一年半匆匆而过,但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还记得名师巡讲时,赵老师与红旗的孩子合影时笑得那样灿烂;还记得我们参加各种赛课时赵老师紧张的神情;还记得当我们一次次向学校提出各种申请时,韩校长那克服一切困难为我们创造条件的坚定目光;还记得每天早上师生们聚首在“名师工作室有情提示板”前面仔细研究的样子,那时我们的幸福感油然而生。难忘年长的张红哲老师,不顾医生的劝阻,坚持不肯动手术,要陪我们一起研讨;难忘王晓曼老师,舍下了家里年幼的3个孩子,与我们一起备课练字到很晚很晚;难忘每每赵老师离开电脑前,我们蜂拥而上,浏览他看过的网页时群体哄笑的场面;更难忘校领导每一次为我们工作室做出的努力和支持。相比起来,我们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
托尔斯泰说“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们还处在刚起步的阶段,有领导的支持,有名师的指引,有室友的帮助,我们坚信自己前行的道路一定会无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