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教师道德风尚演讲稿:不忘初心,送爱上门
教师道德风尚演讲稿:不忘初心,送爱上门
宿松县经开区龙山学校 朱宁乐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我是一名初中英语老师,我是来自宿松县经开区龙山学校的朱宁乐,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不忘初心,送爱上门".
"在宿松县"推均"工作浪潮的推动下,为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关爱残疾适龄儿童教育的"送交上门"活动也于2017年9月开始正式开展了。活动一开始,就得到了各级部门和各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选派、考察、培训、考核等环节之后,我有幸成为了一名特教资源教师,开始了漫漫送教之路。
廖敏,一个十一岁的脑瘫女孩,没有语言表达能力,不能自主移动,不能自主大小便,不能离开看护人员片刻的时间,这就是我的送教对象。老天好像对这个孩子特别刻薄,不仅给了她身体的残缺与伤痛,还给了她一个残缺的家庭。就在2017年11月,年仅49岁的父亲患了脑瘤,家财耗尽还是不能挽回爸爸的离开,留下的只有无助的妈妈,大学辍学的哥哥,可怜的小敏以及家徒四壁的小屋。当我得知送教对象是这样的情况,哪怕自己是个有着十八年教龄的教师,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工作。以前我以为"送教上门"就是把平时我在学校课堂上教授的知识重新在送教孩子的家中再演一遍。纵然我平时语若连珠,可面对一个"毫无反应"的重度残疾儿童时,还是手足无措。多亏了特教学校的陈校长、邓主任和吴老师不然其烦的指导与交流,我慢慢地进入了角色,伴随着工作的开展和一点一点的进步,同时也对送交上门这一项活动有了更入一步的了解,也有了一些收获:
第一、我了解到"送教上门"活动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与作用,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心与照顾。
"送教上门"是推行教育公平、实施对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是基于对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认同与肯定,是社会真正实现和谐发展的体现。
当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出现了一个残疾儿童时,整个家庭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一定会急剧下降。家人情绪低沉,态度消极往往是他们给大家的感受。当今的社会是个开放性社会,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复杂的社会。若是身边出现了这些因残疾儿童而出现较多负能量的人,往往会影响到一个团队的整体工作,这也和当今社会和谐发展主题相违背,所以关爱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活动的开展,不仅是针对具体的"折翼天使",更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第二、通过靠近送教对象,我制定了目标明确的恢复方案并认真实施。
在正式开展送教活动之前,我在特教学校责任老师的带领下,多次走进廖敏的生活。通过近距离观察她的一举一动,了解她的各种能力状况;和妈妈一起促膝聊天,了解廖敏的生活特点和以往表现。因为对这项工作之前没有任何经验,所以我不仅认真学习了特教学校下发的培训资料,还专门购买了两本关于脑瘫儿童康复的专著来充电。最后在特教责任老师邓主任的指导下,三易其稿,终于为廖敏同学量身打造了一份康复方案,一年以来的工作及效果证明,这个方案达到了有的放矢,成果喜人的效果,获得了孩子妈妈和哥哥的高度肯定与赞赏。
第三、我用真心换真情,将送教与宣传并举。
一颗真心是从事"送教上门"活动老师的精神动力,在爱心的鼓励下,不管是特教责任老师,还是我们资源教师和预备资源教师,都能克服自己的种种工作、生活困难全身心融入到送教工作中,为了减少送教活动对平时的教学活动的干扰,通过和家长协调,我们商定每周周末利用我们的休息时间进行送教。我们资源教师在学校都是业务骨干,承担了大量的教学、教研、教务工作,宝贵的周末时间本是我们充电、调养的时间,可一想到天真的廖敏用她那让人心疼的眼神看着我的时候,尤其是耳边经常响起她干脆又开心的笑声时,我立刻拖起疲惫的身躯,起身去开展活动。
在送教活动中,我除了关注孩子的康复,还注意向家长和乡亲、邻居进行推均活动的宣传介绍,向他们介绍政府相关法律法规,为他们解读各项和他们息息相关的政策,不厌其烦的回答他们的各种问题,并成为他们和相关部门沟通的桥梁。我努力地把自己的这一项小小的活动,变成一个宣传政府关爱,突出公平,强调和谐的大舞台。
我理解的送教除了送学、送政策之外,更应该体现送温暖这一特色。面对孩子家庭的具体困难,我也是全力争取,力求有所改变。我和社会热心人士多方联系,向她提供了多个就业机会让其选择;为小廖敏送去御寒衣物与时令水果等等,所有的一切,不仅让廖敏觉得温暖与开心,也对她的家人有极大的鼓舞作用,她们不仅没感到被社会放弃,嘲笑,还被*的好政策所温暖,所打动。
"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惠国利民的教育工作,平凡而艰辛,但只要是孩子们有需要,我将会义无反顾地把工作持续下去。我将继续怀着一颗"不忘初心,向往你的向往 幸福你的幸福"的真心,在工作中去不断学习、探索,完善送教工作,把它做实做好,切实保障残障孩子享受教育的权利,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为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