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区老龄办关于老年人生活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惠老政策,为各级*政提供决策参考,台儿庄区老龄办自5月11起,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工作。此次调查采取入户走访、以问卷式抽样方式进行。调查以本区户籍城镇、村居60岁以上人口为对象,选取了3个镇(街)180户老年人家庭进行,针对老年人的家庭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状况、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
状况等问题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当前我区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和老年人社会养老保障与社会需求,了解涉及老年人切身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区老龄办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性别比例、年龄层次、知识结构、收入水平,生活状况、居住地域等因素,确保调查的客观性、科学性和代表性。通过调查,掌握了我区老年人口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集中反映出老年人基本生活状况:
一、基本情况
农村老年人抽样调查情况:从问卷情况看,抽样的120位老年人中有6位是退休工人,114位是农民,多数老年人人均有承包地2亩左右,在60-69岁的抽样人群中,有60%是老年人自己耕作,40%是子女帮助耕种或转包;在70岁以上抽样人群中,只有少数身体好的自己耕种,绝大多数由子女耕种。多数老人经常给子女料理家务或照看孩子。
从文化程度看,90%老年人是文盲或半文盲,极少数是小学文化,平时不看书不看报,有选择性地看电视节目,以传统休闲娱乐节目为主,平时打打扑克、闲聊家长里短,基本不参加健身和文娱活动。
60%的老人与配偶同居,30%独居,10%与子女在一起生活,住的多数是自己的旧房,面积20—30平方米。去年个人全部收入60%在1001—元之间;30%在501—1000元之间,5%在500元以下;5%在5001—7000元之间,上级每年补助101—300元,每人每月大致开支51—100元,对物价上涨多数紧张,少数平静。没有社会养老保险金(退休人员除外)。50%老人子女经济状况较好,40%子女经济状况有困难,10%子女十分困难;50%老年人生活没问题没存款,10%老人达到温饱有困难、无欠债;15%有欠债,无法达到温饱;5%较富裕,有存款。欠债主要原因是无收入或收入太少、因病,其次意外事故、盖房、娶儿媳妇等。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50%老人认为还算可以;生活水平一般,40%老人认为不满意;生活水平较低,5%基本满意;生活水平很差,5%很不满意。
农村老人身体健康状况普遍很差,70%老人患运动系统病症、心脑血管疾病、气管炎、肺部疾病(其中一至二种较多),25%老人患眼疾,有听力障碍,5%老人患其他神经疾病。自己干不了的事情80%老人靠家庭成员照顾,多数老人认为不孝子女有,但很少,具体不孝原因说不清楚,一般认为还是道德品行问题。
城市老年人抽样调查情况:从问卷情况看,抽样的60位老年人中农业户口18人,占抽样总数的30%;非农业人口42人,占抽样总数的70%,其中农转非3人,占抽样总数的5%。经过对60位老年人的抽样调查,使我们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从文化程度看,调查发现城市老年人中初中文化只有4人,占调查总数的6.7%;小学文化32人,占调查总数的53.3%;文盲24人,占调查总数的40%。城市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虽然比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普遍偏低。
住房条件:人均住房面积多在20-30平方米,楼房居多,基本上没有危房,多数老年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60-69岁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同时还可以为子女做点日常家务,照看小孩上学等。70岁以上老年人因身体年龄偏大,随着听力、视力的减退和老年病的增多,身体状况相对较差,部分老年人需要亲属照顾,患病的高龄老人需亲属帮助做家务,照顾起居。家用电器方面:多数家庭仅有电视机、洗衣机、电话,部分家庭有电饭煲、电磁炉等,有电脑的家庭较少。
在医疗保障方面:随着政府出台的老年人优惠政策,老年人都加入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村转居),城镇的非农业家庭老年人除部分老有所医外,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就医仍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新型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和种类不同),少数特困老年人和五保户,生活水平偏低条件较差,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不想入住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主要原因也受经济状况的制约,特困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政府的低保金生活。而城镇的低保标准为200元/月/人,农村的仅100元/月/人。同在一个社区生活,差距很明显,受文化水平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的较少,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存在忧虑,认为社会治安不是很好,多数老年人感觉老年证没有多大用处,得不到实惠。因此很多老年人不愿办证,这也是办证率低的主要原因。
第2篇 2019年12月人生第一封辞职报告范文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昨晚纠结了一晚上写下了我人生的第一份辞职报告,来yt已经一年了,从公司刚成立到现在,当初我们一期的员工到现在也已经没几个在了,很感慨,往事还历历在目。人生有时候是很无奈的,也许离开是一种很好的结果。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本想有所建树,但还是渐行渐远了。唉,人要慢慢学会长大。如那首歌唱的 走吧 走吧,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
早上将辞职报告交给了j姐意味着我正式地提出了辞职申请,一个月后我就会离开这里,离开我已经熟悉的地方,离开这个曾经有过欢笑,有过泪水的地方。
ytw我衷心地祝福你能够茁壮成长。毕竟你是我从学生到踏上社会的第一份工作。
也许是我的能力还不够,也许是我还没有找到属于我的那份天地。故事演完了还得寻找下一个,去社会这个百炼钢,去磨练,去寻找我下一个人生的定位。加油!
第3篇 大学生人生职业规划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这其中固然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从大学生本身来讲,还要直面困难,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提高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为自己撑起一片蓝天。及早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内部条件,做出合理的规划,并坚定的实施,相信工夫一定不负有心人的。不过,就目前而言,在大学生当中没有制定清晰的职业规划的仍大有人在,这不仅给今后的职业发展带来很大的盲目性,也使当前的生活学习缺乏目标和动力。职业规划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从大一起就使学生逐渐形成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根据自我认识拟定初步职业的方向。大二阶段可以围绕职业选择提高基本素质,打好知识基础;大三阶段提高全面素质和能力,考考相关的资格证书;大四时加强自身职业技能训练,使其成为就业的“t”型人才。再者,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和竞争力,提升成功的机率。
为了清楚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从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识程度,对自身的认识程度,对就业前景的认识程度以及职业期望四个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做了调查,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前言
当今国内外就业的严峻形势,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军训的时候,学校就让我们07级的学生写了《大学生涯规划》,但很多同学都不知道怎么写,对就业依然很模糊,大多数人都没想过毕业后的事……所以,在这次的政治实践调查报告中,我们选择了这个十分普遍并且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的问题进行调查
那么,究竟什么是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对我们大学生究竟又何重要意义呢?我们通过资料的查找与收集,作出了以下的解释: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职业生涯规划分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不是个人面临就业时的某个单独事件,而是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在国外己有多年的历史,但在国内尚属起步。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各类组织对人力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对个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生涯结束期和职业生涯开始期,大学生如何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定位自己,发展自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成功地职业生涯规划,在这一交替时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之路,不仅有助于缩短职业适应期,减少职业试错过程,而且对今后的职业成功及对社会的贡献都有很大帮助;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有利于人尽快成才,而且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大学生进行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毕业时进行职业选择和今后的职业生涯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实现完美人生。
大学生工作越来越难找,1997年计划招生101万,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这个数字用了20年。从100万到现在的500万,只用了2019年,平均每两年半就净增100万。到2019年,随着1999年扩招50万入学的那届大学生毕业,人才时常持有文凭的学生越来越多,直接触发人力资源供需失衡,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
与此同时大学生员工的流动率也在不断上升,给社会提出一个沉重的话题,也给在校的大学生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职业发展理论认为:选择一份符合自己天赋与兴趣的职业,不仅能带来人生的快乐,而且能让个人在工作中更有竞争力。有句话说:人放对了地方是天才,人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事实上在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里,选择到自己称心如意的职业的还是少数,这样的情况促使我们去思考,为什么会总成这种现象?怎么样使大学生及早做好职业规划,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调查内容和方式
1、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在网上收集问题进行筛选,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对不同年级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包括四川农业大学和其它一些大学的学生,最后统计算出其百分比。
2、内容:根据此次调查的目的,问卷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程度”(4小问),用于了解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了解程度和学习的热情程度;
第二部分为“对自我的认识程度”,用于分析大学生们对自身的个性、能力、职业倾向和认识程度;
第三部分为“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通过对社会实践态度、就业前景把握、意愿就业方向等调查分析大学生对毕业后工作前景的认识程度;
第四部分为“职业期望状况”(4小问),用来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标准、职业规划情况等。
三、调查现状
(一)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程度
经过“黑色六月”的严酷考验,升入大学的学子们,对于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有个什么样的认识?专业,这个在高中时代还很陌生的字眼,突然之间摆到自己的面前,我们将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来打开自己的职业生涯之门,虽然社会上诸多成功人士的事业领域并不是自己原来所学的那个专业,但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学里开设的专业,是为适应社会需求而设,并无高低好坏之分,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找到合理的契合点,对大学生今后的成功至关重要。
1、对所学专业的喜欢程度: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基本上还是满意的,一般的学生对专业没有太大的要求。
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喜欢程度关系到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探寻专业发展方向与专业相关的就业方向。据统计,48%的学生的第一专业是自己选择的,30%的学生是通过调剂而到所学专业的,而通过家长或老师选择专业以及随便选择专业的各占11%。
2、在大学期间学习和生活的目标确定:大部分大学生都有清晰的目标,但是很多的都是短期目标。
明确的目标和兴趣一样,是努力和追求成功的动力。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够不浑浑噩噩的度日,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才能清楚自己每个阶段的任务。
3、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的打算:近半的人选择“日久生情”的方法来继续学习自己的专业,仅有1/3的人会转专业,但学习第二专业向综合性人才发展的人数增加。
大学的门槛越来越低,专业越来越多,加之目前社会上多数人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致使大学生们对专业的喜好降低。
读本专业 转专业
48% 32%
4、考研的目的:绝大多数的人考研都是为了提升学历,为了以后便于职场发展。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考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不过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使部分学生产生了上两年学不如早工作两年积累经验的想法。另一方面,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为混文凭而考研。原北京邮电大学招生办负责人李社江说:原来每年北邮都有至少3/4的学生考研究生,至少1/2的学生能考上,但现在只有1/2的学生准备考研究生。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考研表现得比较理智了。在本次调查中问到考研的目的时,62%考研学生是希望通过读研究生来提升学历,以便于职场发展,另有12%的人希望通过考研改行。
(二)对自我认识程度: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
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七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而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能力,确认自己性格,发现自己兴趣,明确自己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清除认识自己 含糊 完全不了解自己
6.7% 52.3% 41.0%
(三)对职业前景的关注程度: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就有显著性差异,冷门专业的学生比热门专业的学生更加关注就业前景。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我过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统计,2019年我国大学生人数达340万人,但实际就业率不超过70%,也就是说2019年就有102万大学毕业生无法找到就业岗位,将形成高学历待业的情况。同时大学生就业的起薪水平也随之在大幅度的下降,一般本科大学生的起薪已由往年的2019元/月下降至1000元/月;研究生已降为2019元/月。更有甚者一些大学生为了尽快就业,采取“零其薪就业”的办法。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我们应当早早地做好准备。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4.5%的学生对当前的就业状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四)职业期望状况
1、对“先就业,后择业”的态度:绝大多数大学生看重“先就业,后择业”的主流,没考虑自己是否适合。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大学生的首选
2、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大学生普遍都表现出过分追求外企,看重就业单位的名气。
通过调查发现,外企仍是大学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就业单位。选择前三个的学生就将近占了总人数的70%。
3、对就业地区的选择:大学生对就业地区的选择过于集中,都比较看重就业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
大多数学生选择就业的地点仍然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东、及其其它沿海较发达的城市;而选择中部地区的比例则非常小,选择西部地区的更是少之又少,人才地区供需矛盾十分严重。
4、对工资的期望:大学生普遍对薪酬的预期过高。
四、原因分析
总结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社会原因
其一,随着我国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就业由分配式向自主择业转变,学生人数激增,学校对学生的指导却难以深入细致;同时,高校和社会本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实行还不是很到位,所以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欠缺、得不到有效指导。
其二,片面强调职业的经济收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因素开始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占据着最重要位置。人们评价大学生就业情况时,往往以大学生从事职业经济收入的多少、就业单位的知名度和地位的高低论,导致大学生容易急功近利。
其三,“出人头地”,“光宗耀祖”,“非公不选”等观念严重影响青年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自身原因
其一, 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了解与自身了解的缺乏,可能是导致只有21.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持满意态度的原因之一。因为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对五花八门的专业的不了解,抱有神秘感,从而选了一个自己以后不喜欢的专业。另外,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也许选了一个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但赚钱的专业,梦想与现实出现落差,从而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专业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取向,如果对本专业不满意或态度模糊,势必会影响自身潜能的开发,以及今后的择业。
其二。自身重视不够,很多的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精力没有专注在自身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中,或者把时间浪费在上网、玩游戏或者谈情说爱上,或者把时间放在准备考研究生或者各种社会活动中,再草草搞一下职业生涯规划,之后却不再修正;
其三,青年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学习,整体而言缺少社会经验,因而缺乏规划的宽广眼界;
其四,自我认识不够,不少大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劣势,要么自认为学识渊博,从政、经商、做学问轻而易举;要么自认为自身条件好,素质较全面,工作能力强;要么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对进入社会感到胆怯,所以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趋利避害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五、措施与建议
我们应该明白成功的一般规律。美国的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斯曾提出过一个成功的万能公式:成功=明确目标+详细计划+马上行动+检查修正+坚持到底。
(一)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你必须先辛勤工作好几年,才能达到你赚钱能力的极限,并让你享受渴望的生活方式。一定要先付出代价,持续不断努力好几年后,才能达成真正有价值的目标。不管想在哪一行出人头地,你起码要投入五年的时间来做准备。不管做的是哪一行,你若想出类拔萃,就一定要有全身心投入至少三五年的心理准备。你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培养出足够的专业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走向成功。否则,如果我们经常的更换城市,更换我们从事的行业和从事的具体工作,那么随着我们变换工作,我们平时积累的相关的知识、技能、工作经验和圈内的人际关系,到时可能都将用不上,最终可能会是毕业许多年了,还没有真正的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业,也没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独特竞争优势,而陷入一种在现有工作上继续下去出路不大,重新定位又要费很大力气的尴尬。我们选择职业时也要慎重的对待。中国的古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
(二)要做好正确的自我评估
与个人有关的所有因素,包括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特长、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情商以及潜能等。简言之,要弄清楚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当然,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所以在自我评估中还应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虽说“先就业,再择业”已成为一种主流,但要考虑真的适合我吗?
(三)职业环境的分析
职业环境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体,我们只有应职业环境的需要趋利避害,最大可能地发挥个人的优势,才能实现个人目标。职业环境分析包括对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组织(企业)环境的分析。要评估和分析职业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与需求变化的趋势;自己与职业环境的关系以及职业环境对自己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等。要弄清楚自己在这种职业环境条件之下,究竟能干成什么?这样的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才会切实可行,而不致流于空乏。
(四)调整自己就业心态
企业认识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地区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一个相近的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仍是多数大学生的首选。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了其他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增长,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真正原因之一。所以,正如同企业的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现实,只能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在选择就业地区、就业单位性质、薪酬等方面不要过于要求高,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面。
(五)实施策略与措施
敬为实现职业目标而制订的行动计划。在我们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后,就要制订相应的行动方案来实现它们。实施策略要具体可行,容易评估。应包括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教育培训安排、时间计划等方面的措施。
(六)反馈调整
现实社会中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会使我们与原来制订的目标有所偏差,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反省并规划的目标和行动方案作出修正或调整,从而保证最终实现人生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 反馈调整就是一个再认识、再发现的过程。
(七)建立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更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为将来择业打好基础
(八)最后,持久性改变是人生力量的积累,这需要一种“长期的时间观念”。优秀的人对于他们自己以及生活。一般都
有长远规划。对职业的长期眼光,是我们未来的事业能够登峰造极的重要条件。
六、总结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所以我们开头就要把握好。我们首先要选择一个最适合我们发展的行业和工作,然后确定我们的目标,同时对我们的整个职业生涯进行初步规划,最后付诸行动,并且经常的对自己的目标和计划进行检查修正,最后坚持到底,定能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第4篇 人生第一份辞职报告范本
尊敬的公司领导:
我是河北冀南片区李**,感谢公司提供的就业机会,也非常感谢帮助过我的所以同事,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仔细考虑,我决定辞职,原因是:
1、我自身的原因 经过这两年来的时间,我一直在不断的求证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像这句话“人生都在努力,努力都有结果,但结果不一定是好结果”,我从公司前辈身上看到了我努力以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他们的这种结果不是我想要的结果。“工”字不出头,出头就入“土”,不出头就得一直“干”下去。我也一直在努力,我想努力一阵子,就想得到我努力后的保障,而不是一辈子都在努力,都在忙,静下心来想,其实这样的人生没有什么意义。
我当初选择做业务,就是看重自由这一点,我是个追求自由的人,我也不想把我的人生交给别人去安排,我的命运必须掌握在我的手里,我必须主动知命造命,没有一个人会为我的命运负责的。两年来的业务让我成长了,也让我知道了我想要什么?我在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现在我很年轻,我不想在我年轻的时候用命去换钱,当我年老了在拿钱去换命,钱够不够换命我也不知道,所以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去赌。
2、环境的原因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追求的环境是那种有激情、有梦想、健康快乐和谐的工作环境,回公司后科能是我的目光问题,我看到的是上下班都在看没有意义的电影、打游戏,经过相互的聊天,没有人规划自己的未来,连自己的梦想都没有,公司的文化理念我丝毫感觉不到。在市场上面对的是比农民素质高一点的客户,和这么一群人整天待在一起,我以后还能是什么样子啊。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得去和什么人待在一起。
今年回公司我连路都不记得了,我就禁不住的想“这还是我工作了两年的公司吗?”还有领导说我们业务员不想回来,没有公司的通知我们敢回来吗?能有家的感觉吗?有领导说“公司的发展方向你们应该知道哈”,什么叫应该?是必须知道的,就和公司的产品一样,试想客户问我们“你们公司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我们得调整策略跟随公司一起发展。”我该如何回答呢?
即将离开公司了,在离开之前我想提个建议给公司。公司的业务主要是由一线的业务人员直接去做的,但是公司培训的时候却是给二三线的人员培训的,但是他们会有谁把自己培训学到的东西教给自己的属下呢?就算有人教了,传下来的话有几分能与培训初衷所要达到的效果一样。另外一点就是,作为公司的领导,尤其是上层的领导,不要给一线人员一打电话第一句话就问业务怎么怎么的?先寒暄下生活,这样员工心里也会比较高兴的……
感谢公司给一个刚毕业的学生给予一次了解社会的机会,也感谢公司的严力群、杨孟生、蒋睿、河北片区所有的同事、阿雪、财务小黄、郑姐和其他曾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谢谢他们。祝愿公司更加强大,各位同事牛年大吉、心想事成。
最后我下市场的借款(2500元)由我的报销抵,如果不够我的话请财务通知我,我会打给公司的,我不会不干不净的离开公司,因为我李**的人生不值这一点钱,请放心。
辞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第5篇 法制科长述职报告:无悔的法治人生
从喜欢上法律,到与法治一路同行,缘于93年上了电大法律专业,好像今生注定与法律有缘,当刑法、民法等教材陆续来到身边时,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打开书,发现法律离生活是那么的近,浓厚的兴趣让我一发不可收。
在学法用法过程中,我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努力做到“研究问题先学法,解决问题依照法,言论行动符合法”
97年从县委宣传部调入工商局,“功夫练就不误人,随处可以展身手”在我身上得到充分印证。我工作过的办公室、城关分局、12315申诉举报中心、法制科等地方,都留下了我学法用法的足迹。
任办公室主任七年,虽不直接与法律打交道,但法律理念让我在处理公务时,能站在法律的角度为领导出谋划策。办公室负责信访,信访多数涉法,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不懂得换位思考,就很难做好这项工作。几年下来,经我参与的数起信访案件均得到了妥善处理,这归功于平时善于学习和思考,对政策法规掌握运用得好。
12315工作实践告诉我,普通的消费纠纷处理不好,可能会转化为治安案件,甚至酿成刑事案件,这绝非危言耸听。为此,任12315主任期间,我把投诉电话当作上为*和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当作法律咨询及普法的平台,当作打造工商形像的窗口,每当电话打进时,我会说,“这样吧,请你挂了电话,我给你拨过去,我的电话是包月的,不用再付费”,真心、热心、细心、耐心、专业的态度,一下子拉近了心与心间的距离。
我体会,学法固然重要,但责任感更重要。做为行政执法**的公务员,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执法为民的宗旨,不能忘记我们代表的不仅是个人,而是国家的形像,我们没有理由懈怠工作、慢怠群众。当好社会和谐的“稳定器”,法治前行的“助推器”,感觉很有意义和价值。
任法制科长期间,我局曾遭遇一起涉数十人的行政诉讼案,由于该案政策性很强,时间跨度大,且当事人诉求高,能否妥善处理,关系社会的稳定。局领导压力很大,但既然诉讼来了,就要面对,尽管局里聘有法律顾问,但我从思想上一不等,二不靠,认为这是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到实践,提高应诉能力的绝佳机会,为此,深钻细研相关法律,先于律师拿出辩护意见,抓住了该案已过诉讼时效的关键。当我与律师的意见不谋而合,并得到法院采纳时,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感油然而生。
我常想,工商执法人员如果不养成善学、勤思的习惯,不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意识,对法律学习满足于一知半解,靠愚弄百姓过日子,总有一天会被法庭“亲近”。加强法律学习,既是对工作负责,更是事业发展的需要。
在我看来,一名领导干*、国家公务员,只有在大事小事上讲法治,人前人后讲法治,做到知行合一,真正将法治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才叫真正讲法治。
二十多年来,养成了法治思维的习惯,遇事首先想到法律是怎么定的,是否合法。
我有读书看报听广播的习惯,每天新闻联播必看,报纸必浏览,但最关心的还是法治方面的报道。多年来,每当有新法规颁布,就将刊载的报纸收集起来,将感兴趣的案例剪下粘贴到剪报本上,如今又与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让学习和资料的积累更加便捷。在我看来,这就是财富、乐趣和享受,这就是提高用法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加工商工作以来,工作时间从未着过一次便装,每次纪检组长带队检查走进办公室,总是一句幽默,“刘科长着装免检!”。夜间值班从未脱过一次岗,从未让人代签过一次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我看来,从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法治意识。我觉得,做为公务员,如果在一些小事上都做不到,坚持不了,又怎能保证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坚持法治原则呢。
美好的法治社会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但靠幻想实现不了法治,法治的点滴进步必须靠每个人身体力行去推动,领导干*、公务员理应走在知法、守法和推动法治前行的最前沿。
法制培训是工商**的一项重要工作。责任感让身为法制科长的我将法制培训定位在推动法治进程的有效途径上,为此,创新培训模式,变传统的集中培训为 “以案说法式”一对一培训,即把每一个案卷都视作一个鲜活的案例,把每次核审都看作是一次以案讲法的培训课堂,对每一个案件都用挑剔的眼光从诉讼的角度去审视,并有意识地将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和风险防范贯穿其中。
十年前,曾有过提职的机会,当时朋友劝我投点资。面对朋友的善意,我一笑了之。为了提拔投资,这样的事我是不会做的,有职务兢兢业业,没职务我仍然激情满怀。在我看来,靠拉关系请客送礼,甚至行贿当官,那是做人的耻辱和人格的自我贬低,花钱买自降人格,这个帐怎么算都不划算。有人说,你脑子不活泛,永远也进步不了,我不以为然,坚信自己顺应时代潮流,传递正能量的选择永远不会错。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选择带给我的是踏实和心安。
在我办公室挂着一幅我非常喜欢的*政格言,“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这是我人生追求的真实写照。我虽没有改变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能力,但把握自己,履职尽责,不以位卑言微而不为的主动权却在我手中,我就是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大家增强法治意识。
当看到十八大报告号召全*特别是全国各级领导干*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这段话时,内心产生强烈共鸣,因为自己的法治理念和作法与*对法治理念的态度、号召完全一致,无疑对我是一种巨大的鼓舞,更坚定了我对法律的信仰。
以此为标志,我的学法用法也进入了一个从思想层面到执行层面更加清晰的路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分析、解决问题阶段。
学法无疑是重要的,但用无私、勇气和智慧坚守法治精神和原则更为重要,特别是在当前法治环境不令人满意的现实下。
不久前,某公司因涉嫌违法,上级要求工商部门限时吊销其营业执照,而按要求时限,即使调查结果该公司符合吊销条件,当事人也没机会陈述和申辩。按行政处罚法规定,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一边是权,一边是法,如何选择,这是对局领导、办案人员和法制人员的考验。根深蒂固的法治意识告诉我,作为法制科长,你有责任和义务建议办案单位和局领导依程序办案、批案。期间又数次催促,最终工商部门的意见被采纳。
法治已走进我的内心,融入我的生命,感觉今生不可能与法治分离了。在上半年中层干*述职会上,我与大家共勉:规范执法,既是依法行政的要求,也是对执法风险最好的防范,为了你我的安全,为了家庭的幸福,让我们破除侥幸,规范执法,让我们养成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分析、处理问题的习惯。
这是我多年坚持法律信仰、弘扬法治精神的一个缩影。责任,让知行统一;责任,鞭策我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弘扬法治精神的机会。弘扬法治精神,是我最美丽的追求。
对法治的信仰和对事业的执着,让一条条规范执法的指导性建议和风险提醒,让一个个创新举措和思路层出不穷。让法治思维成为各级领导干*、国家公务员自觉的惯性思维方式,是我最大的理想,我愿为此做出不懈地努力。
携着着责任、忠诚和执着行走在法治路上,虽然有时会有压力、不被理解,甚至误解,但从未考虑改变自己。无愧地说,在任何时候,都从未动摇过对法律的信仰,从未冷遇、懈怠过工作,哪怕一闪念。过去、现在不会,将来也永远不会,因为法治的理念已深深地植入了我的生命。
由于成绩突出,xx年我被xx省工商局授予“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法制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局主要领导评价我,对工作总能拿出指导性的意见。在我看来,这是荣誉,是奖赏,更是鼓励和鞭策。我深知,中国的法治之路任重道远,不可能一帆风顺,会有激流险滩,甚至危险,但对法治的希望、梦想和信仰,让我选择坚守、坚定和坚持!
法律给我智慧、勇气和力量!
中国梦,法治梦,我的梦!
与法律结“缘”二十载,这缘还会长久地延续下去,我将把神圣的法律作为终生的信仰,与时代同步,与法治同行,用责任和担当续写无悔的法治人生!
第6篇 人生的第一份辞职报告
尊敬的公司领导:
我是河北冀南片区李_____,感谢公司提供的就业机会,也非常感谢帮助过我的所以同事,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仔细考虑,我决定辞职,原因是:
1、我自身的原因 经过这两年来的时间,我一直在不断的求证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像这句话“人生都在努力,努力都有结果,但结果不一定是好结果”,我从公司前辈身上看到了我努力以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他们的这种结果不是我想要的结果。“工”字不出头,出头就入“土”,不出头就得一直“干”下去。我也一直在努力,我想努力一阵子,就想得到我努力后的保障,而不是一辈子都在努力,都在忙,静下心来想,其实这样的人生没有什么意义。
我当初选择做业务,就是看重自由这一点,我是个追求自由的人,我也不想把我的人生交给别人去安排,我的命运必须掌握在我的手里,我必须主动知命造命,没有一个人会为我的命运负责的。两年来的业务让我成长了,也让我知道了我想要什么?我在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现在我很年轻,我不想在我年轻的时候用命去换钱,当我年老了在拿钱去换命,钱够不够换命我也不知道,所以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去赌。
2、环境的原因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追求的环境是那种有激情、有梦想、健康快乐和谐的工作环境,回公司后科能是我的目光问题,我看到的是上下班都在看没有意义的电影、打游戏,经过相互的聊天,没有人规划自己的未来,连自己的梦想都没有,公司的文化理念我丝毫感觉不到。在市场上面对的是比农民素质高一点的客户,和这么一群人整天待在一起,我以后还能是什么样子啊。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得去和什么人待在一起。
今年回公司我连路都不记得了,我就禁不住的想“这还是我工作了两年的公司吗?”还有领导说我们业务员不想回来,没有公司的通知我们敢回来吗?能有家的感觉吗?有领导说“公司的发展方向你们应该知道哈”,什么叫应该?是必须知道的,就和公司的产品一样,试想客户问我们“你们公司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我们得调整策略跟随公司一起发展。”我该如何回答呢?
即将离开公司了,在离开之前我想提个建议给公司。公司的业务主要是由一线的业务人员直接去做的,但是
公司培训的时候却是给二三线的人员培训的,但是他们会有谁把自己培训学到的东西教给自己的属下呢?就算有人教了,传下来的话有几分能与培训初衷所要达到的效果一样。另外一点就是,作为公司的领导,尤其是上层的领导,不要给一线人员一打电话第一句话就问业务怎么怎么的?先寒暄下生活,这样员工心里也会比较高兴的……
感谢公司给一个刚毕业的学生给予一次了解社会的机会,也感谢公司的严力群、杨孟生、蒋睿、河北片区所有的同事、阿雪、财务小黄、郑姐和其他曾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谢谢他们。祝愿公司更加强大,各位同事牛年大吉、心想事成。
最后我下市场的借款(2500元)由我的报销抵,如果不够我的话请财务通知我,我会打给公司的,我不会不干不净的离开公司,因为我李_____的人生不值这一点钱,请放心。
邢台邯郸片区:李_____
二oo九年二月十一日
第7篇 2020年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一、农村空巢老人现状
1、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现状差
这些农村的老人,属于贫困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依靠家庭的供养,然而由于我们的农业生产落后,使得以农为生的他们收入微薄,他们的家庭通常子女超标,中青年农民供养老人成为他们很大的一大负担,另外,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中青年越来越多的流入城市,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携带妻儿进城谋生。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入高于种地收入,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特别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他们参加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真可谓苦不堪言。
2、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尽管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同时,农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俭,舍不得花钱看病,对待小病,他们总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干脆不治了,万一遇上病情突发,家中无人,又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难以治愈的严重后果,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镇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3、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空巢”最难熬
“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万家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全镇部分村、社区活动室只是作为摆设,活动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镇合江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
有些老人还为教育子孙伤脑筋。教育孩子,这本是年轻父母的事,可是,由于子女大多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孙子辈的读书、教育这项任务全部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双河村的王世清老人无奈的告诉我:“我两个儿子都出去打工,放下两个孙子在家读小学,要管吃、管住、管监护,教育孙子不但责任大,而且极为操心,今天不是孙子生病,明天就是孙女闹别扭,又是隔代教育,加之性格孤避,不听话,又不争气,时不时还给你惹祸上身,再加上我们没文化,无法辅导读书,怕影响娃娃终身。教育不好又怕儿女埋怨,真是心烦”。
二、当前“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
1、经济环境差造成空巢老人
由于改革开放,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涨,农村的经济收入已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于是产生了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外出务工来补贴家用,近年农村惠民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宽松,农民工地位明显提升,种地与务工收入比对,形成明显差距,加上近年来打工人员中部分人员已成为外地老板留用人才,工薪较高不愿返乡等因素,造成空巢老人。
2、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女化造成空巢老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农村生育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优育观念逐步形成,使农村产生出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家庭规模缩小,也使得代际重心发生倾斜,“宠幼厌老”的现象有所抬头。有人预测,到21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60%—7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而农村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3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
3、家庭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一是老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产生冲突与矛盾,而选择独立生活。二是子女压力大(子女的子女读书等),无暇照顾老人,老人也不愿加重子女的负担,而选择独立生活。三是受住房紧张等条件制约,无法与子女同住。四是极少数子女具备条件,但赡养老人的观念很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
4、老人长期养成的生活观念和习惯难以改变
一些进城务工的年轻人,在城市购买了房子,也乐意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享福”。但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乡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农村老人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城市高层的单元套房、相对淡薄的人际关系,使得一部分老人对久居的农村生活充满怀念。也有的农村老人虽然希望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但觉得双方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共同居住与子女产生冲突而选择返回农村居住。总之,对于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留在农村。所以,除了那些进城务工尚无多少发展的大量青壮年的父母而外,即便是那些在城里站住了脚的少数青壮年的父母,也一样多半会不得不自守农村的“空巢”。
三、对改善“空巢老人”现状的建议
农村老年人问题是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所以,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幸福的重要高度,积极应对,综合治理。要遵循“*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和国家优待政策,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1、进一步发展新产业,解决就业问题
家庭养老任然是养老的主要模式,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村青壮年能留在家乡,既能养家,又能照顾老人。镇作为“农特之乡”,可以依托传统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传统工艺“手工面”和“盐花生”,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来带动农村的经济和减少农村的富裕劳动力。其次,镇内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政府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引导农村青壮年引进产量高,效益好的优质农作物,实现规模种植,吸引广大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从而从根本上改善“空巢老人”的现状。
第8篇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价值观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信念和标准。判断一个社会怎样,不仅要根据它的经济的发展,更主要的是要看它造就出什么样的人。因此,研究当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及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对于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需要与客观事物所能满足这种需要的关系之间产生的观念,也就是当代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评价、取舍的思想观点。在新的社会转型时期,研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学生自我总结相结合的方法;以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社会态度,个人态度和行为方式三个方面。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善于捕捉和接受新生事物,报纸、广播、电视特别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他们关注国际形式走向,关心国内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同时也关心下岗困难职工、贫困失学儿童等。大多数对人生价值观的标准基本相同,对社会还是很有责任心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为偏远贫困 地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是务实的,在这次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把努力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锻炼各种驾驭生活的能力,了解社会放在第一位。课余时间很多学生通过书籍或网络开拓知识面,涉猎广泛。他们渴望求知,多学些本领,多掌握几种技能,适应竞争,适应社会,已为大学生普遍认同。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进取的、向上的。他们崇尚“人间自有真情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他们富于同情心、责任感和正义感。对现实社会充满信心,并拥有自己的美好的理想。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误区
人生理想的不明确和个人主义现象。在世界不断变化和多样化的冲击下,不少大学生个人主义现象有所抬头,表现在:只顾自己利益,处处为自己着想,并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愿意关心和帮助他人,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狭隘的个人主义现象严重。
拜金主义兴起和急功近利的表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个别大学生开始接受并认为金钱至上的观点,出现拜金主义现象。他们渴望金钱,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有些大学生过于看重和追求名利。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在我国当代,马列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构建当代科学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以集体主义___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人们价值取向的实践标准。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学会历史地、全面地认识社会,正确地把握社会的本质和主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摆正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联系在一起。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他们克服过于看重金钱和名利的追求,从而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取向。
尊重大学生自我发展意识。正确的自我发展意识有利于学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有利于大学生发展自己的长处,更能增强他们对社会的适应性。对此应予鼓励和引导,使他们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是他们懂得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分不开的,帮他们克服过于看重个人的发展而忽视社会发展的价值观。给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实践,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营养,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虽然这一次的调查分析中我们仅仅是探讨了本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中小小的一个区域,但是,作为这一次调查主体的同龄人,我们已经深深的体会到来自于我们和所有调查主体身体里的青春和朝阳的气息,尽管也会有颓废的时候,但是通过这一次的调查,我们仍然坚信:世界的明天会因为我们而变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