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中国古代诗词里,描写爱情的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苏轼的《江城子》。
这阙词写得动情,直到深入人心,字字句句都是他对妻子淋漓的相思。
他的妻子王弗是一个性情温顺,乐于侍奉公婆的人,可谓是古代社会里标准的好媳妇。
她聪敏沉静,温柔体贴,因此她也是一个好妻子,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好妻子、好媳妇,在她的生命之花还没来得及开放时却过早的凋零了。
二十七岁时,她便在都城汴京不幸去世。王弗死后,苏轼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漂无定所,但他对王弗的那一颗真心,那一片真情却一直深埋心底。
直到有一天,他在梦里与妻子相逢,久埋的深情终于迸发。于是写下了这阙词。词是这样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生死相隔,如梦如幻,醒来一场空(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十年生死两茫茫”至“无处话凄凉”直接叙述生离死别的思念之情。
十年沧桑,他们是多么迫切的希望得到彼此的消息,希望彼此的音容笑貌浮现在自己的面前啊!
然而失望了,这“茫茫”二字,不仅写出了他们音信不通,阴阳阻隔的悲哀的现实也表现出了苏轼内心的空虚与惆怅,和对妻子思念的深切。
“不思量,自难忘。”虽说妻子离开人世已经有十年之久,可怎么也磨不去苏轼对亡妻的怀念。尽管苏轼他不去思量但那思念是发自内心的,但是想控制也控制不了。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千里”说明了它很远,“孤坟”说明了其简单,从而创造了一种悲寂,凄清的氛围。“无处话凄凉”诗人有话想说却又无处可说,这是多么的无可奈何啊!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诗人通过虚写来表现生离死别的思念。惟叹息,天上人间的距离,早已将你我隔绝至陌生。即便能相逢,料想你也不会认识现在的我了。
因为,这些年我四处奔波,早已灰尘满面,鬓发如霜,不似原来的模样。
我们早已在现实的忙碌中变得风尘仆仆(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夜来幽梦忽还乡。”我们都了解一些心理学,我们也听说过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是被压抑的愿望的实现,当一个人的愿望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就只能在梦中达成了。
诗人在蒙蒙胧胧中回到了故乡,回到了与妻子一起生活的地方。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诗人梦到了什么呢?他梦到了爱妻还是像往常一样,在小轩窗前对镜梳妆,这是多么常见的画面啊!这是多么温馨的家庭生活啊!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只能在梦中出现,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化作了两行深深的热泪。
“料得年年肠段处,明月夜,短松冈。”梦终究还是梦,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活在梦里,终究还是有醒来的一天,诗人也如此。由梦到现实,并不能减去诗人对妻子的思念,相反,只会增加。
这阙词,我们感受到了苏轼内心度日如年一般的煎熬,感受到了他对死去的妻子无穷无尽的思念,感受到了他对王弗的真心,真情,真意。
回到现实,回到我们生活的世界,又有多少人能够像苏轼那样深情呢!
我们从电视,广播,手机甚至身边可以看到那么多鲜活的事例。有的是妻子没死,外面彩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倒。有的是妻子死了,不到一个月就另娶。
有多少人在灯红酒绿的现代生活中被异化(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又有谁能像苏轼一样想念着与自己情深与共的妻子,想念着最初陪伴了自己那么久的人呢?我想王弗是幸福的,因为有一个那么深爱着她的人,而且这爱,爱的完满,她永远活在了苏轼内心的最深处。
现代社会都提倡男女平等,但在古代社会里,妇女却没有那么幸运,常常饱受歧视。虽然在晚唐,北宋人的诗词里有很多写妇女的,可是内容都充满了歧视,真正把妇女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的尊重的并不多。
但苏轼做到了,他发自内心的赞美妇女,歌颂妇女,我想这也是苏轼词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