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政的近义词
德政的近义词
善政:1.妥善的法则。 2.清明的政治;良好的政令。善政
仁政:先秦时孟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强调以仁义道德原则作为仁政
德政的意思
德政碑:旧时为颂扬官吏政绩而立的碑石。
德政:旧指有仁德的政治措施或政绩。[benevolent rule] 指有益于人民的政治措施和政绩既无德政,又无威刑。——《左传.隐公十一年》
德政的近义词
德政相关近义词
带德字的近义词
德政相关成语
一德一心: 德:心意。大家一条心,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一心一德: 大家一条心,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一饭之德: 比喻微小的恩德。
以德报德: 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
以德报怨: 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以德服人: 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服从统治者。
以德追祸: 指上对下施恩不当,适以招来祸患。
以怨报德: 怨:仇恨;德:恩惠。用怨恨来回报别人的恩惠。
俭以养德: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修德慎罚: 修:实行。实行德政,慎用刑罚
再生之德: 指救命的恩德
减师半德: 谓只学到老师的一半。
功德圆满: 功德:佛教用语,指诵经、布施等。多指诵经等佛事结束。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
功德无量: 功德:功业和德行;无量:无法计算。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厚德载物: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孤恩负德: 孤:负。指背弃恩义,忘恩负义
导德齐礼: 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小德出入: 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尸禄害政: 尸禄:受禄而不尽职。受禄而无作为,有害政事
崇德报功: 崇:尊重,推重。尊崇有德之人,酬报有功之人
巨人长德: 巨:大。形容德高望重的人
布德施恩: 布:给予;施:施舍。给人们以道德和恩惠
年高德劭: 劭:美好。年纪大,品德好。
年高德勋: 年纪大而有德行。
年高德卲: 年纪大,德行好。邵,亦作“劭”、“韶”,美好。
年高德邵: 邵:美好。年纪大,品德好
年高德韶: 年纪大,品德好
年高有德: 年纪大,品德好
度德量力: 度:估量;德:德行。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
异政殊俗: 异政:不同的政教;殊俗:不同的风俗。指偏离正道的正教会风俗
德政相关词语
沈德:1.亦作“沉德”。2.谓丧失道德。
沈德潜:沈德潜(1673-1769)清代诗人。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晚年中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论诗提倡“格调”和“温柔敦厚”的诗教。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有《沈归愚诗文全集》。
货币政策: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为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构成。一般通过中央银行运用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比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来实现。其目标是稳定币值,促进经济增长。
学政:1.教育工作。2.提督学政的简称。又叫督学使者。清中叶以后,派往各省,按期至所属各府﹑厅考试童生及生员。均从进士出身的官吏中简派,三年一任。不问本人官阶大小,在充任学政时,与督﹑抚平行。
官僚政治:具有机能专业化、职务凭资格、行动按固定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bureaucracy] 具有机能专业化、职务凭资格、行动按固定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
学生思想品德评定:也称“操行评定”。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所作的评价。在中国,由中小学班主任担任,一学期或一学年评定一次,一般只写评语,不评等级。
官政:国家的政事。
孱德:谓德行浇薄。
尚德缓刑:尚:崇尚;德:德政;缓:放宽。崇尚德政,放宽刑罚。
琐罗亚斯德教:旧译“祆教”、“拜火教”、“波斯教”等。波斯(今伊朗)古代的主要宗教。公元前6世纪由琐罗亚斯德创立。主要经典为《波斯古经》。主张善恶二元论。要求人们从善避恶,弃暗投明。礼拜圣火为主要宗教仪式。公元7世纪后渐衰。今在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尚有少量信徒。公元6世纪南北朝时传入中国,隋唐时曾在东西两京(洛阳、长安)建立祆祠,但信奉者多为外国人。
恭德:1.谦恭的品德。2.大德。
慕尼黑政策:为了本国利益,不惜牺牲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纵容侵略者的政策。1938年,英、法两国为使德国将侵略矛头转向苏联,于9月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强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以换取英、法、德、意不侵犯捷其他领土的“保证”,结果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德于次年侵占捷全境,并攻占波兰等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慕德:向慕德化。
载德:1.犹积德。2.施行德化。3.具备高尚的道德。
祺祥政变:又称“北京政变”或“辛酉政变”。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死,六岁皇子载淳继位,肃顺等八人为辅政大臣,定次年改元祺祥。11月,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与恭亲王奕欣发动宫廷政变,处死肃顺等人,宣布“垂帘听政”,以奕欣为议政王,改年号为同治。从此,慈禧太后掌握清廷实权达四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