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我是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我从来没有想过,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天长地久,就像没有一个帝国可以天长地久。所有的企业最终都会死,区别只是活得长还是短,活得更精彩还是平平淡淡。
总的来说,我是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我从来没有想过,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天长地久,就像没有一个帝国可以天长地久。所有企业最终都会灭亡。不同的只是活得更长或更短,活得更辉煌或平庸,赚点钱,激活市场或为经济社会进步做点贡献。
其实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只要创造了价值,就完成了使命。企业死了,没有遗憾。毕竟只有少数企业可以在其他方面继续。
正因为如此,在我看来,持久的成功是一个伪命题。做这样的研究只能是求名利。
事实上,目前中国营销正在超越边界,进入另一个领域——一个更不可预测的领域。更可怕的是,社会上有很多势力,把那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引入歧途。
营销是让企业活下去的技术。其核心任务是为企业正常经营和实现利润创造条件。营销并不能决定一个企业能否正常运营,它只能创造条件。
为此,它必须完成两项基本任务。
一是针对目标客户,研究目标客户,发现市场机会,为企业研发提供创意。第一,进行营销,建立市场基础,获得源源不断的盈利订单。
战略营销解决第一个问题,战术营销解决第二个问题。
价值是在营销的指导下创造的。如果企业没有创造价值的能力,营销最终是无能为力的。这个结论包含一个前提:营销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企业价值创造的不足。
价值是由市场营销、r&d和制造业创造的。营销负责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r&d和制造业负责价值创造。
有一股力量一直试图引导中国营销超越r&d和制造业,独立创造价值。中国企业的营销风险大多是由这种力量驱动的。这种力量是一个利益链,包括广告媒体、策划、广告组织和所谓的品牌咨询机构。
我多次强调,中国各行各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这使得我们有巨大的学习和模仿空间。中国市场推广这种学习和模仿。结果我们误判了营销的作用。其实我们的伟大成就都是通过学习和模仿创造出来的,营销技术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
与此同时,另一股力量,也是另一条利益链,包括国内外投行机构和上市服务机构,把中国企业的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发挥到了极致,灌输着做产品不如做品牌,做品牌不如做资本运营。他们把资金投入到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鼓励他们进入资本市场“赚快钱”。本来上市或者重组是为了给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结果却是一种赚钱的手段。有了这些捷径,谁还在乎目标客户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不幸的是,一个关键或决定性的力量从未产生过广泛的影响。这就是技术研发和创新的力量。
假冒伪劣产品一直是中国经济挥之不去的阴影。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公愤,因为他们只能危害弱势群体。社会主流群体可以通过品牌消费来避免他们的伤害。
近年来,人们突然有了恐慌。原因是品牌企业的问题越来越多。
虽然压抑,但确实是个好兆头。
中国企业,包括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没有建立起牢固的商业道德和诚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他们只比那些穷企业强。
中国品牌企业一般需要经过质量检验。现在商品充裕,社会挑剔,他们的问题自然要爆发。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捡粪运动”。
19世纪下半叶,控制美国经济命脉的经济巨头为了巩固这一垄断地位,无视国内员工的利益,把损害公共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只要能发财,就让公共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理念,引起了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批评。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业内丑闻的文章,形成了美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捡粪运动”(又称揭丑)
随着更多问题的暴露,我们应该相信它会逐渐产生广泛的冲击。也许,只有在社会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中国企业才能真正重生,创造力才能真正爆发。
我们必须相信营销的力量,但我们也应该明白营销不是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