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诗词赏析
《杂曲歌辞·浪淘沙》刘禹锡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浪花淘几簸从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看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流向东流老虎眼周,清淮晨光鸭头春。
你看渡口淘沙处,渡过了人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浪之沙,青楼春天希望天将斜。
衔泥燕子争回家,只有从这个疯子不想家。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季风吹浪淘沙正。
女孩子剪下鸳鸯锦,将向中央匹晚霞。
日照澄洲江雾开,陶金女伴满江限。
美人装饰侯王印,都是沙滩浪底来。
八月松涛声吼地来,头几丈高触山回。
一会儿退入海门去,卷起来像雪堆沙堆。
别说坏话如浪深,也不要说被贬低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
千淘万漉虽辛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产生。
让人忽然想起潇湘水边,回唱迎神两三声。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刘禹锡,唐人。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相关诗句
《杂曲歌辞·浪淘沙》[唐代] 刘禹锡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
相搅相淘无歇日,会交山海一时平。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
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
借问江湖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
谁道小郎抛小妇,船头一去没回期。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生还有几家。
却到帝乡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
《杂曲歌辞·浪淘沙》[唐代] 刘禹锡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半欲沉。
宿鹭眠洲非旧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蛮歌豆蔻北人愁,松雨蒲风夜艇秋。
浪起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
《杂曲歌辞·浪淘沙》[唐代]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作者千古名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出自《师说》[唐代] 刘禹锡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出自《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唐代] 刘禹锡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出自《客中除夕》[唐代] 刘禹锡
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
出自《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唐代] 刘禹锡
养虎自遗患
出自《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唐代] 刘禹锡
人间有味是清欢。
出自《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唐代] 刘禹锡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出自《别范安成》[唐代] 刘禹锡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出自《咏桂》[唐代] 刘禹锡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出自《长相思三首》[唐代] 刘禹锡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出自《韩非子·功名》[唐代] 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