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
鬓棱初翦玉纤弱。
早春入、屏山四角。
少年买困成欢谑。
人在浓香绣幄。
霜丝换、梅残梦觉。
夜寒重、长安紫陌。
东风入户先情薄。
吹老灯花半萼。
诗词赏析
《杏花天·鬓棱初翦玉纤弱》吴文英 鉴赏
上片“鬓棱”五句,忆年青时情景。言室中伊人刚剪成了一种有棱有角的鬓发新式样,其形体纤弱,更显得婀娜多姿。春天的气息早已从屏风四周向房中渗透进来。在春暖花香之时,有位少年男子在这香气弥漫的绣屋中偷懒假寐,引起了屋中伊人善意的取笑。
下片“霜丝换”四句,叙老年情景。言如今这位少年已是人老体衰,发如秋霜,处境犹如凋零的梅花,也似黄粱梦醒。虽然身处繁华似锦的临安都城,但老人的感觉恰如夜深寒重一般压抑;春风虽象从前一样吹拂着室中的灯光,然而老人也只感到它只是为了要吹灭灯光,吹残梅花,而没有了以前年青时代感受到的春的温情。
全词直叙今昔对春的感受,愈发显出了词人对老境凄凉的深有体会。此词与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两相对照参阅,则可见吴词之直,辛词之曲也。
《杏花天》吴文英 翻译、赏析和诗意
鬓边棱初剪玉纤弱。
早春入、屏风山四角。
少年买困成畅饮。
人在浓浓的香味绣帐。
霜丝换、梅残梦中醒来。
夜寒重、长安紫陌。
东风进门先情薄。
吹老灯花半萼。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吴文英,宋人。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
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相关诗句
《杏花天》[宋代] 吴文英
老来驹隙駸駸度。
筭只合、狂歌醉舞。
金杯到手君休诉。
看著春光又暮。
谁为倩、柳条系住。
且莫遣、城笳催去。
残红转眼无寻处。
尽属蜂房燕户。
《杏花天》[宋代] 吴文英
婺星呈瑞,对春馀几许,日临三九。
正属我姑初度旦,帨设当年门右。
绿鬓犹新,红颜未改,真月宫仙友。
柏舟节义,富而荣贵长守。
况有诜桂青春,潜心黄卷,指日功名就。
女郎乘龙全四德,未老得闲仁寿。
天命方知,岁饥常赈,阴德还多有。
麻姑王母,年年同宴春酒。
《杏花天》[宋代] 吴文英
画堂帘幕香风细。
郁郁南阳佳气。
欢传吉梦占蛇虺。
此日还当一岁。
华筵外、初随彩戏。
早已似、文姬聪慧。
伫看色动门阑喜。
便有乘龙佳婿。
《杏花天》[宋代] 吴文英
弟兄旧说河东凤。
怎得似、君家伯仲。
一双白璧殷勤种。
齐向金屏选中。
乘龙去、门阑喜动。
管取早叶、熊罴吉梦。
儿孙不与尘埃共。
总是龙驹凤种。
《杏花天影》[宋代] 吴文英
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月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杏花天》[宋代] 吴文英
绿丝低拂鸳鸯浦。
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
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
莺吟燕舞。
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
更移舟、向甚处。
《杏花天 拟白石 垂虹夜泊》[宋代] 吴文英
月明消却娃宫酒。
听吹笛、清寒满*。
向时双浆载离愁、去后。
几春风、待问柳。
谩回首。
三江渡口。
念西子、如今在否。
上方钟动客*开、别久。
寄新诗、兴未有。
《杏花天》[宋代] 吴文英
残春庭院东风晓。
细雨打、鸳鸯寒峭。
花尖望见秋千了。
无路踏青斗草。
人别后、碧云信杳。
对好景、愁多欢少。
等他燕子传音耗。
红杏开也未到。
作者千古名句
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出自《左传·闵公·闵公元年》[宋代] 吴文英
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
出自《庐山》[宋代] 吴文英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出自《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宋代] 吴文英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出自《太原早秋》[宋代] 吴文英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出自《离思五首·其四》[宋代] 吴文英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出自《兰陵王·柳》[宋代] 吴文英
临患不忘国,忠也。
出自《左传·昭公·昭公元年》[宋代] 吴文英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出自《滕王阁序》[宋代] 吴文英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出自《曲江二首》[宋代] 吴文英
知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出自《后汉书·列传·朱冯虞郑周列传》[宋代] 吴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