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高帝求贤诏

作者:班固 朝代:两汉 收录时间:2024-11-16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

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

年老癃病,勿遣。

高帝求贤诏

诗词赏析

听说古代圣王没有谁超过周文王的,霸主没有谁超过齐桓公的,他们都依靠贤人成就功名。现在天下贤人有智慧有才能,难道只有古代才有这样的人吗?担忧的是君主不肯去结交,贤土从什么途径进身呢?现在我靠上天神灵和贤士大夫平定了天下,统一全国成为一家。希望长久保持下去,世世代代奉祀宗庙到无穷。贤人已经和我共同平定天下了,而不和我共同治理天下,可以吗?贤士大夫们肯同我共事的,我能够使他贵显。把诏令布告天下,让大家明白我的意思。

御史大夫周昌把诏书下达相国酂侯,相国酂侯下达各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达各郡太守。如果有美名和美德相称的,一定要亲自劝他出来,给他准备车马,送他到相国府,写下经历、状貌、年龄。如果有贤人而不推举,发觉后要免除他的官。年老而体弱多病的,不要送来。

注释

1、高帝:即汉高祖刘邦,字季,沛(今江苏沛旦)人。西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06年至前195年在位。他继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发展农业生产,打击商贾。他能知人善任,任人唯贤。

2、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3、莫:没有什么人,代词。

4、周文:即周文王,姓姬,名昌,商纣时为西伯。在位五十年,国势强盛。

5、伯:通“霸”,春秋时诸侯的盟主。

6、齐桓:即齐桓公。姓姜,名小白。他任用管仲,富国强兵,九合诸侯,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7、智能:智谋与才能

8、岂特:岂独,难道只。

9、人主:人君。[3]

10、奚由:由奚,从哪里。奚,何,哪里。

11、灵:威灵,有保佑的意思。

12、以为一家:以天下为一家。以,介词。“以”后省宾语“之”(天下)。

13、宗庙:奉祀祖先的庙堂。古时把帝王的宗庙当作国家的象征。

14、亡绝:无穷。亡,通“无”。

15、平:平定。

16、安利:安养。

17、游:交游,这里有共事的意思。

18、尊显:致人于尊贵显赫的地位

19、朕(zhèn):我,我的。古时君臣都可称“联”,自秦始皇时起,专作皇帝自称。

20、御史大夫:汉朝仅次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宫之一。协助相国,掌管机要文书和监察事务。

21、昌:周昌,高祖功臣。

22、下:下达。

23、相国:即丞相,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国家政事的最高行政长官。

24、酂(zàn)侯:指萧何。

25、御史中执法:又称御史中丞,地位仅次于于是大夫。这里指诸侯国掌管监查、执法职务的长官。

26、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即太守。

27、其有:如有。

28、意:美好的名声。

29、称(chèn):相符。

30、明德:美德。

31、身劝:亲自往劝出仕。

32、诣(yì):前往。

33、署:题写。

34、行、义、年:事迹、状貌、年龄。义,通“仪”。

35、觉免:发觉后受免职处分。

36、癃(lóng):腰部弯曲、背部隆起。这里泛指残疾。

37、遣:派送,打发。

《高帝求贤诏》班固 古诗创作背景

汉高祖刘邦出身于泗上亭长,在秦朝末年起义,用三杰,定三秦,消灭项羽,最后登上帝位,建立汉朝。他懂得任用人才是取得胜利的保证;得天下以后,要巩固封建统治,使天下长治久安,就要有贤才作为辅佐。本文是他在全国范围内征求贤才的一道诏令,他以周文、齐桓自许,用古代贤士期待今人,表现他的存心王霸和求贤若渴的心情。

《高帝求贤诏》班固 古诗赏析

《高帝求贤记》一文虽然短小,却清楚地说明了诏令求贤的原因、目的和方法。

刘邦起自布衣,对士人多有轻侮。但由于他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认识到的天下多有赖于士人,为此他统一天下后,要治理天下,就急于寻访贤能之人,心情十分急迫。尽管此诏书是在刘邦在位晚年发布的,但这封诏书毕竟奠定了稀罕的基本国策,功不可没。西汉大量贤士得到重用是在武帝宣帝时期。但是,要追溯西汉王朝的求贤历史,还要从这封诏书开始。

高帝刘邦求贤的根本目的,自然是为了使自己的统治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高帝之所以求贤,则是因为他从历史与现实两个不同的层面,清醒地认识了经营天下与贤人辅的紧密联系。就历史而言,世之王者莫高于周文,周文王在位五十年,国势强盛,其成名的关键在于任用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泰颠、闳夭、散宜生、南官适等贤人;世之霸主莫高于齐桓公,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其成名的关键在于任用管仲。就现实而言,贤人的重要性对高祖刘邦更是刻骨铭心。当初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超,商祖起于闾巷之间,拨乱诛暴,平定海内,终践帝祚。他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善用智能之士。高祖曾云:“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师,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能取天下也。项羽有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正因为知此,诏书才有“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云云。不论着眼于历史,还是着眼于现实,刘邦都迫切感到需要贤士大夫来治理天下。

诏书以周文、齐桓自许,以古之贤士期待今之人,流露了刘邦希冀王霸之业的雄心以及渴求贤才的迫切。诏书云:不惟古之人有智慧有才能,今天下人亦然,只因人主不肯结交,致使贤者无由进升。如此归咎人君,便见高祖礼贤下士之意,显得顿挫而又警醒。高祖本意在于进用贤者以安定汉家,却云“与吾共安利之”;一个“利”字,巧妙地将自身的好处幻化成了贤人的利益。如此说来,高帝求贤便有了为贤者打算图谋的含义。诏书又云:“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上文言“交”,此处言“游”,更表现出一种天子友匹夫的大度雍容的气度;尊之显之云云,则是直接诱之以势力。诏书结尾云:郡国若有贤者,“必身功为之驾”,“有而弗言,觉,免”;一个‘必”字、一个“免”字,再次表现了高帝求贤的精诚。由此可见,《《高帝求贤诏》班固 古诗》不仅层次划然,而且用语极具艺术性。

不过,政治在很多情况下都不会是这种停留在纸面上的温情脉脉牧歌。在封建社会,“飞鸟尽,良弓藏;狡免死,走狗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的悲剧一次次重演,所谓贤者,所谓智能之士,常常难以摆脱这种历史的悲剧。

《高帝求贤诏》班固 翻译、赏析和诗意

我听说帝王没有高于周文,伯的人,没有比齐桓公,都是依靠贤人而成名。

现在天下贤人智能,难道只有古代的人吗?令人忧虑的是君主不结交的缘故,人怎么能够进?现在我把天地之灵,贤士大夫,定天下,作为一家。

想要它长久,世世代代供奉宗庙不绝的。

贤能的人已经与我共同平定了天下,而不与我共同安全利益的,可以吗?贤士大夫有愿意和我交往的人,我能尊显的。

布告天下,要了解我的意思。

御史大夫周昌低于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他有意称明德的人,一定要亲自去劝说,当他驾车,送到相国府,代理行义年,有而不报,觉得免。

年老体弱病,不要派。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班固,汉人。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作者千古名句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出自《昭君怨·咏荷上雨》[两汉] 班固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

出自《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两汉] 班固

君子虑胜气,思而后动,论而后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复之,思复之必思无悔言,亦可谓慎矣。

出自《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第四十九》[两汉] 班固

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

出自《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两汉] 班固

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

出自《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两汉] 班固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出自《送梓州李使君》[两汉] 班固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出自《客至》[两汉] 班固

但知江湖者,都是薄命人。

出自《增广贤文·下集》[两汉] 班固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出自《桃花庵歌》[两汉] 班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出自《礼记·学记》[两汉] 班固

高帝求贤诏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