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更高效,酷猫写作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三月晦日偶题

作者:秦观 朝代:宋代 收录时间:2024-11-16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三月晦日偶题

诗词赏析

节令风物不断递换,变化常新;痴心儿女,你们为什么要苦苦地挽留春天?

那五彩缤纷的花朵凋谢又有什么可恨?夏天的树木,浓密葱绿,不也一样使你合意欢心!

注释

①晦日: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

②节物: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

③儿女:这里泛指男女。

④芳菲:香花芳草。

⑤何须:何必,何用。

⑥可人:称人心意。

《三月晦日偶题》秦观 古诗赏析

文人伤春,似乎是永恒的主题,春风春雨,落花垂柳,引起过多少诗人感叹。三月晦日,是春天的最后一天,更难免激起诗人无计留春住的愁思。唐诗人贾岛有首著名的《三月晦日赠刘评事》诗云:“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表现的就是浓重的惜春情绪。秦观这首绝句,与贾岛诗一样,也是通过议论,表达春将逝去时的感想。但秦诗一反旧例,没有悲伤的情调,却是顺其自然,豁达通变。

诗富有哲理,蕴含“理趣”。“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铁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为诗的后两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铺垫。后两句,反振一笔,如异峰突起,醒人耳目。繁华似锦(“芳菲”)的春天归去,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那“阴阴”的“夏木”同样“可人”,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

诗是说理,指出了对春天的逝去的两种不同看法,强调应该顺其自然。推而广之,诗人也是在阐述自己的处世观:人生是处在不断地转换之中,好的可以变坏,祸福相倚。因此,当你失去了什么时,不要过分抱憾,要正视现实,知足常乐。春天有春天令人留恋的地方,夏天也有夏天使人 合意的所在;顺境有顺境的快乐,逆境何尝不可磨炼人,使人步入顺境。通过这诗,我们充分理解到诗人宽广的胸怀,并从中得到勉励。宋人的说理诗,虽然常常有陈腐惹人生厌的地方,但也不乏像这首诗一样有积极意义的作品。

《三月晦日偶题》秦观 翻译、赏析和诗意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女人挽留春。

芳菲歇去等什么遗憾,夏木阴阴正可以人。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秦观,宋人。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高邮人(现高邮市三垛镇武宁秦家垛),字少游,一字太虚。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作者千古名句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出自《警世通言·卷四》[宋代] 秦观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出自《送魏十六还苏州》[宋代] 秦观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出自《寄赠薛涛》[宋代] 秦观

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

出自《贞观政要·卷六·论俭约》[宋代] 秦观

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出自《秋声赋》[宋代] 秦观

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出自《离骚》[宋代] 秦观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宋代] 秦观

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

出自《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宋代] 秦观

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宋代] 秦观

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

出自《荀子·乐论》[宋代] 秦观

三月晦日偶题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