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六年级作文:少数民族有趣的建筑
少数民族文化构成500字有趣的少数民族建筑
中国是一个大家庭,有55个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的建筑特色和造型也不一样。
传统民居是蒙古包,蒙古包是圆形的。顶部像一把撑开的伞,中间有一个天窗,用柳条撑起。并以一寸直径的柳木编织成一个称为“哈娜”的平行四边形网,以便折叠和打开。每个花坛高四五英尺,宽六七英尺。几个hanas连接成一个圆形墙托架。hana的使用量决定了ger的大小。墙框用毛毡覆盖,东南方向设置木门,形成完整的蒙古包。蒙古包是白色的,点缀在蓝天下的绿色草原上,就像一幅迷人的画,是一座独特的蒙古建筑。
壮族传统建筑是“干柱”房屋。“干柱”,又称“马柱”、“阁楼”,分为上下两层,以木、竹为桩、地板、墙壁。楼上住着人,楼下堆着牲畜和杂物。一般来说,干柱多在山川附近,面向四周的田野。在一些村庄,每个家庭都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联系在一起。
布依族习惯依山傍水共同生活。典型的住宅是用薄石板建造的“干柱”房屋。除了檩条和椽子,屋顶和墙壁都是石板。它具有施工经济、简单美观、能防风防雨、防火等优点。浅灰色的石头,白天银色的闪光,就像月夜下被雪覆盖的霜,所以看起来很美。
满族人住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传统民居是草顶土墙的“袖珍房子”。房子四周是低矮的土墙或棚子,院子里有一个小菜园。
今天只介绍了55个少数民族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有趣的少数民族建筑,可以多了解一下。
【第2篇】少数民族节日作文700字 水中欢娱
少数民族节日作文700字 水中欢娱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明深厚。中国由56个民族组成,傣族是其中之一。傣族有很多节日,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泼水节,人们在泼水节接触到水花,让大家感受到节日的气氛。
傣族泼水节通常在农历四月举行,持续三到四天。傣族泼水节是如何传播的?时至今日,傣族民间流传着一个传说:古时候,傣族地区有一个凶神恶煞,人们自然对他恨之入骨,但什么也对付不了这个恶魔。后来村里七个善良的姑娘发现魔鬼的弱点是头发,她们商量着怎么杀魔鬼,怎么杀人。一天晚上,勇敢的女孩杀死了魔鬼,但当魔鬼落在他头上时,它会燃烧起熊熊大火。这时候,为了不伤到人,女孩立刻轮流把头捡起来,每年换一个人抱着头。更换时,人们会在抱着头的人身上倒一次水,以洗掉血液、疲劳和厄运。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傣族最重要的节日,——泼水节。
节日的第一天,人们一大早就聚集鲜花和绿叶,在寺庙里崇拜佛像。用清水“浴佛”——,佛像被灰尘冲走一年,带来好运。“佛浴”结束后,集体泼水活动开始。一群年轻男女提着装满水的水桶,蜂拥到街上。他们看到人就泼水。难怪傣族人常说两句话:“泼水时,傣族兴旺”,“泼水时,终身幸福”。
泼水节第三天,泼水节最精彩的节目将从——艘龙舟开始。那一天,穿着节日服装的人们聚集在河边观看和举行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河上停泊着各种各样的龙舟,几十名参赛者坐在上面。命令一响,龙舟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走了”。海峡两岸到处都是锣鼓喧天、号角声和观众的欢呼声。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放手》是泼水节的另一个节目。“高盛”是指傣族人制作的烟花。竹竿底部加入火药等配料。燃放时,烟花在空中绽放,耀眼而美丽。人们不禁鼓掌!
美丽独特的水花在空气中绽放,洗去人们的厄运、热血和疲惫,让他们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生活。
泼水节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象征。
【第3篇】少数民族文化作文500字 少数民族有趣的建筑
少数民族文化作文500字 少数民族有趣的建筑
中国是一个大家庭,有55个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的建筑特色和造型也不一样。
传统民居是蒙古包,蒙古包是圆形的。顶部像一把撑开的伞,中间有一个天窗,用柳条撑起。并以一寸直径的柳木编织成一个称为“哈娜”的平行四边形网,以便折叠和打开。每个花坛高四五英尺,宽六七英尺。几个hanas连接成一个圆形墙托架。hana的使用量决定了ger的大小。墙框用毛毡覆盖,东南方向设置木门,形成完整的蒙古包。蒙古包是白色的,点缀在蓝天下的绿色草原上,就像一幅迷人的画,是一座独特的蒙古建筑。
壮族传统建筑是“干柱”房屋。“干柱”,又称“马柱”、“阁楼”,分为上下两层,以木、竹为桩、地板、墙壁。楼上住着人,楼下堆着牲畜和杂物。一般来说,干柱多在山川附近,面向四周的田野。在一些村庄,每个家庭都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联系在一起。
布依族习惯依山傍水共同生活。典型的住宅是用薄石板建造的“干柱”房屋。除了檩条和椽子,屋顶和墙壁都是石板。它具有施工经济、简单美观、能防风防雨、防火等优点。浅灰色的石头,白天银色的闪光,就像月夜下被雪覆盖的霜,所以看起来很美。
满族人住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传统民居是草顶土墙的“袖珍房子”。房子四周是低矮的土墙或棚子,院子里有一个小菜园。
今天只介绍了55个少数民族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有趣的少数民族建筑,可以多了解一下。
【第4篇】小学六年级作文:少数民族有趣的建筑
少数民族文化构成500字有趣的少数民族建筑
中国是一个大家庭,有55个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的建筑特色和造型也不一样。
传统民居是蒙古包,蒙古包是圆形的。顶部像一把撑开的伞,中间有一个天窗,用柳条撑起。并以一寸直径的柳木编织成一个称为“哈娜”的平行四边形网,以便折叠和打开。每个花坛高四五英尺,宽六七英尺。几个hanas连接成一个圆形墙托架。hana的使用量决定了ger的大小。墙框用毛毡覆盖,东南方向设置木门,形成完整的蒙古包。蒙古包是白色的,点缀在蓝天下的绿色草原上,就像一幅迷人的画,是一座独特的蒙古建筑。
壮族传统建筑是“干柱”房屋。“干柱”,又称“马柱”、“阁楼”,分为上下两层,以木、竹为桩、地板、墙壁。楼上住着人,楼下堆着牲畜和杂物。一般来说,干柱多在山川附近,面向四周的田野。在一些村庄,每个家庭都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联系在一起。
布依族习惯依山傍水共同生活。典型的住宅是用薄石板建造的“干柱”房屋。除了檩条和椽子,屋顶和墙壁都是石板。它具有施工经济、简单美观、能防风防雨、防火等优点。浅灰色的石头,白天银色的闪光,就像月夜下被雪覆盖的霜,所以看起来很美。
满族人住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传统民居是草顶土墙的“袖珍房子”。房子四周是低矮的土墙或棚子,院子里有一个小菜园。
今天只介绍了55个少数民族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有趣的少数民族建筑,可以多了解一下。
小学其他年级同类作文
少数民族概况
少数民族概况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56个民族得到中央政府的认定和确认。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在成立前,中国历届政府(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政府)都有一套关于民族事务的政策和制度,但没有民族平等。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方针政策,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意愿,中国政府采取不同的方法,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实施民主改革,并于20世纪50年代末完成。这次改革废除了领主、贵族、领袖等特权阶层的一切特权,消灭了人民剥削和压迫人民的旧制度,使数百万少数民族得以翻身解放自己,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成立几十年来,中国各民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长期遭受压迫和歧视的少数民族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在中国***的领导下,一些在新中国成立前社会形态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少数民族,在奴隶制或封建农奴制下,跨越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历史鸿沟,在短短几十年内进入了现代社会。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集中居、交错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汉族人居住在少数民族地区。这种分布格局是不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相互作用和流动形成的。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广泛。少数民族聚居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多数县级单位有两个以上的民族。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省等省区。云南省是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有25个民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根据中国实际情况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1947年5月,中国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这是中国***领导的第一个相当于省级的民族自治区。成立后,先后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到1998年底,中国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和1256个民族乡。在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区。民族自治地方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域占全国总面积的64%(注1)。自治区的数量和布局与中国的民族分布和构成基本相适应。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截至1997年,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达616.2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4.2%;草原面积3亿公顷,占全国草原面积的75%。全国五大自然牧区都在少数民族地区;森林面积5648万公顷,占全国的43.9%;森林蓄积量52.49亿立方米,占全国的55.9%;水资源储量为4.46亿千瓦,占全国的65.9%
成立后,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了比汉族更广泛的生育政策。为了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的民族精神,制定了本地区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政策,但其政策范围比汉族更广。这使得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1953年7月1日中国少数民族3532万人,1964年7月1日4000万人,1982年7月1日6724万人,1990年7月1日9120万人,2000年11月1日1.0643亿人。
成立后,党和政府坚持实行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的政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受到法律的尊重和保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自由。20世纪50年代,国家组织人员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成立了专门的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和研究机构,培养了民族语言文字专业人才,帮助有语言但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全、不通用的民族创建、改进或改革文字,促进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各个领域的使用。这些民族语言主要用于双语教学、成人扫盲、新闻出版等领域。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宗教信仰,也有少数民族群众信仰某种宗教,比如藏族人信仰藏传佛教。根据《宪法》《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条例》,中国政府制定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具体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公民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由西藏、蒙古、土族、裕固族、门巴族、普米族和纳西族七个民族信仰。还有傣族、布朗族、德昂族等民族和部分佤族信仰萨摩佛教(俗称小乘佛教)。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10个: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宝安族、撒拉族、柯尔克孜族、鞑靼族、乌兹别克族和塔吉克族。基督教信徒是彝族、苗族、拉祜族、景颇族和傈僳族的一部分。俄罗斯和鄂温克族有一小部分人信仰东正教。一些少数民族,如独龙族、怒族、佤族、景颇族、高山族、鄂伦春族和巴罗族,仍然保持着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各种信仰。各民族人民,不分宗教信仰,在正常的宗教活动中受法律保护。在分散的少数民族地区,他们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也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
(五年级,2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