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也谈作文批改(教师手记之562)作文3000字-小学一年级作文
大家讨论了作文的批改,《小学语文教师》这一期大致分为两种观点:一是主张作文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在意单词和句子的错误;第一,提倡夯实文学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我不是专家,也不能在那种杂志上发表意见。这里只想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从辩证的角度看,以上两点可以成为矛盾的统一体,可以辩证统一。我们不必放弃一个,拿走另一半,但可以兼收并蓄,兼容并蓄。说白了就是所谓的中庸之道吗?中国传统文明。既要保持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语文态度。两者兼顾不是更好吗?
表面上看,做这些事情并不难,只要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语文老师就可以。但其实这些事情做好是很难的,很少有人能做好。首先说利益。学生对自己工作的兴趣来自于别人对自己工作的欣赏。越是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赏识,热情就会越高。反而会受到更大的打击,逐渐消失。从这个角度来看,表扬和欣赏学生的作文很重要。我们经常听到和看到,当一个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或者课堂上表扬一个人的作文,是对他(她)的鼓励。如果他(她)的文章有幸被阅读,那么他(她)的写作信心一定会倍增,至少在短期内,他会保持良好的积极写作态势和良好的写作心态,他在班里的地位和声望也会上升。这种积极的评价方式无疑是有效且有益的。但是为什么语文老师不能用这种方法呢?第一,这样好的文章并不总是有的。与“千里马总是有的,伯乐不是”“好文章不总是有的,但希望看到好文章的老师总是有的”相反。老师真的不教好文章。老师只能教他们方法,不能教他们操作,就像只能教他们方向,不能教他们走路一样。第二,老师没时间。有这份心,没有这份时间,是常事。想起来上课上学要照顾那么多杂事,然后工作,从白天换到晚上,不容易找时间以身作则,以身作则。第三,有时间表扬的时候,鼓励的只是少数学生,伤害的却是大多数。为什么这么说?老师在表扬肯定一个同学的时候,肯定有很多接近他(她)水平的同学不服气:“为什么他(她)的文章可以被表扬,我的文章却不被肯定?”看来以后还是写差一点的好。“而且,一旦被表扬的学生被老师认定,学生就会特别尊重他或她的其他文章,这是一种非常挑剔的眼光。自然,一个人想要在文章上做到优秀是非常困难的,这必然会打击很多学生的写作热情。第四,很难判断作文的好坏。有些语言在这里很好,但在其他场合就不好了。这样,当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广泛使用老师表扬的表达方式时,不仅会出现同样的情况,而且容易导致傲慢和自大的现象。我们不是经常看到学生在每篇文章中反复使用老师认为好的句子吗?有人以为这是兴趣,其实不是。这只是权宜之计。他们认为老师喜欢看这样的句子或文章,所以在这方面努力发展。结果往往会弄巧成拙,失去个性。
利益自然很重要,但一定不能被个人利益扼杀。那么,给每个学生找一个或者几个亮点然后放大就够了吗?可以肯定的是,每个学生都是好东西,就像母亲爱孩子一样,会让孩子感到自信和力量,但是“爱孩子是母鸡能做的事”,爱够不够?是否足以带出他或她的闪光点?不够。先不说这样会不会惯坏孩子,让他(她)养成自大、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性格。光是老师给每个孩子找亮点表扬就够让人恶心的了。就算一个老师百爱百爱的爱每一篇文章,发现它的可爱之处,并加以爱护,在别人眼里会不会太假?一个随便写字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可以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吗?幸福是不是太容易了?更有甚者,很多时候老师对自己的一些文章的赞美并不满意,只是因为虚假的赞美。当然,老师不需要夸奖学生,但是从教育上讲,孩子喜欢听好的东西,就像每个人都喜欢听好的东西一样。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取得进步。所以,如果一个老师看着自己给学生的漂亮评论,想吐槽,还是不要写的好。与其在乎所谓的写作兴趣和自信,不如直接向他或她指出问题。
兴趣真的很重要。如果一个人总是以兴趣为动力,他能做什么?很难形成真正持久的兴趣,也很难把兴趣变成兴趣,并为之不懈努力。我很想给学生更多的鼓励,比如用波浪线画漂亮的句子,用抒情的文字告诉他们我是多么欣赏这句话;比如在文章最后的总评里,我告诉他们,看完他们用会话和聊天欣赏语言写的作文,我有多开心。但是这些不能用的太多,一个只会在几篇好文章里找到,其他同学看到可能也不会真正欣赏。现在学生甚至有“老师唬我”的想法。甚至如此之少的评价都要看时间。比如在网上,很想给同学的作文一些有帮助的评论,但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还试着修改了两篇作文中的所有单词和句子,用不同的颜色和修改符号进行了修改,但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我还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详细的复习,发现整篇文章的文字、标点和句子都没有问题。我还在文本结构和叙事上做了详细的修正和调整,做了详细认真的文章总结和评论。但是这样一篇作文,全班39篇作文,我居然改了两个星期,用我所有的休息时间写完了。至于学生,只用两分钟就用红笔看了老师标注的成绩和名次,然后放在抽屉里,有的连看都没看就扔了进去?如果没有老师要求仔细看的话。
这也是我想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兴趣以外的基础,可以看作是与兴趣相对立的观点。基础的重要性在于严谨,但是对于一个不需要严谨的社会来说,真的没有必要把基础抬高到这样的程度。常说人长大了,自然会懂得很多道理,改掉很多习惯,就是这个。有语文老师认为,随着学生成绩的提高,错别字等语言问题自然会得到纠正,不用担心以后会犯语法错误和错别字。我觉得这里有个学位问题。多多少少都是相对的。存在与否不是绝对的。语文不是那种精确的东西。也许随着成绩的增长,他们会知道很多原本不懂的事情,但这些事情一定是基于老师的提醒。而且不会积累太多,永远不会像当初认真学习的人那么扎实。所以作文批改时强调基础,注意改词是有道理的。
所以有人就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我们的中庸之道,采用了兼顾两者的方法。众所周知,教师的负担增加了。教师不仅要在学生作文中寻找错别字等“不法分子”,还要在文章中寻找“气场”,通过夯实基础、培养兴趣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关键是什么?给老师足够的时间做这些事情。那么,老师如何在课业繁重、工作繁重的情况下做好这些任务呢?顶多只能应付。比如有的学校和地区,在国外尝试采用一周十小时的工作制,让那里的老师有时间真正去做。
但是,话说回来,作文批改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而这些提高有多少与目前老师的批改有关?它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也认为,作者与读者的统一,评价与欣赏,利益与责任,短期与长期,定量与定性的在线作文变化,可以让大家达到持续有效改进的目的。
(2007年5月12日)
小学其他年级同类作文
难忘的一次批改
今天回想起小时候做过的一些事,很可笑,但正是这份天真给我留下了有趣的回忆。
年轻的时候,如果问你最崇拜什么?你长大后想做什么?毫无疑问,先生。年少无知,我们认为我们的老师太伟大了,她有权利控制一切。所以,当老师是所有孩子的梦想。也许正是这份纯真,上帝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在——年换本书。那天老师书太多要改,想找个同学帮他改。学生们争先恐后。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我高举双手。终于,老师的目光停在了我身上。我成了幸运儿,家人投来羡慕的目光。我非常自豪。我和老师一起来到办公室。在这里,一切都是如此神圣。然后mo出生了,我踏入了一个从未发生过的地方。两个批改作业的老师用眼神看了我一眼。一瞬间,一种恐惧突然袭来,我开始后悔。但是已经来了。哎,命中注定我坐在凳子上,老师递给我一个模型。虽然我只需要穿过钩子,但我的手突然停止了工作,我紧张的心抬起来握了握我的手,放下了第一个钩子.
以后换书的机会越来越多,也不再那么陌生了。没有恐惧,没有紧张,没有喜悦,也没有嫉妒。
没错,童年的天真是可笑的。回头看,真的像绿橄榄。
(三年级,400字)
找老师批改作业
早上学习的时候,语文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昨天大家写的作文,问题挺大的。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升职,今天每个人都会按照学生人数的顺序来办公室拿作文。我会亲自纠正他们。”我一听,整个人都不舒服。通常我最怕的人是老师。这次,我甚至要求老师当面改作业.
但是没有办法,没有办法打破老师说的。第二节课后,轮到我了。我带着作业走进了老师的办公室。老师看见我进来,笑着跟我打招呼:“来,让老师给你看作文里的问题。”我快步小跑过去,把作文本递给老师。老师让我先坐到她旁边的椅子上,然后看起来我小心翼翼的坐在她旁边,大气都不敢出。过了几分钟,老师指着作文本上的一个地方说:“这个地方不够生动,不能描述人物,也不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一直“嗯嗯”在旁边,一直点头。然后老师给我指出了作文中的不足。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渐渐不紧张了,转而和老师讨论.
好像找老师改作业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我以后还得克服心理障碍。
(三年级,450字)
批改作文500字
今天老师讲解了批改方法,让我们组四个人自由批改别人的作文。
打开牛皮纸包裹的作文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二十年后回故乡》七个字。我会大声朗读。这确实是一篇用词准确的文章,但为什么我没有激情和激动?我看了看组里其他三个人。他们也摇了摇头。更正错别字后,我们再回忆这篇文章。它缺少什么?是的,是爱。我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快乐。其他三个人也点点头。我们立刻一句一句的改你的,红笔在我手里飞快的转动。写完检讨,我又看了一遍。大家都在疯狂的听着。
下一本书的问题太大了。我一读完,李齐昊就不耐烦地说:“太啰嗦了。”哦,真的,我一个人写了十几个名字。金佳怡拿着红笔,肆无忌惮的删除了很多没用的地方。我们一总结,就写了一篇很有感触的短文。
第三和第四题基本相同,只是字迹潦草,顺序总是颠倒。我和另外三个人一起改正了。
修改完文章,不仅我们脖子疼。这一刻,我不禁想起了谢老师。她要自己批改30篇作文,却总是那么一丝不苟,一本正经。今天的作文主要是感伤,太啰嗦。我想让它消失在我的作文里,写一篇完美的文章,这是对老师最大的奖励。
(小学三年级,)